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8篇
  免费   509篇
  国内免费   2707篇
安全科学   152篇
废物处理   209篇
环保管理   323篇
综合类   4258篇
基础理论   910篇
污染及防治   849篇
评价与监测   341篇
社会与环境   75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249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264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313篇
  2015年   281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511篇
  2012年   406篇
  2011年   457篇
  2010年   322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悬浮态TiO_2光催化降解苯系物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高压汞灯为光源 ,在TiO2 粉末悬浮体系内 ,系统地研究了光照时间、光照距离、催化剂用量、苯系物浓度和溶液pH、空气流量、H2 O2 浓度、Fe3+ 浓度等因素对模拟水样中苯系物的光催化降解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当光照时间为 2 0min、光照距离为 6cm ,TiO2 用量为 4 0 0mg L、pH =7、苯系物浓度为 10 0mg L ,空气流量为 4 0 0mL min,苯系物降解率可达 93% ,添加H2 O2 与Fe3+ 能增加苯系物的降解率 ,当H2 O2 浓度为 6mmol L ,Fe3+ 浓度为 0 2mmol L ,苯系物可完全降解。实验测定精密度RSD为 0 5 %。  相似文献   
62.
己二胺有机废液在流化床中焚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规模的热态流化床试验台上,进行了含5%己二胺有机废液的焚烧 实验研究,在700-900℃范围内,研究温度及空气过剩系数对NOx沿床高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对NOx排放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沿高度方向上NOx浓度 逐渐降低,并且存在NO2浓度大于NO浓度这一有趣现象,在900℃下氧量增加有利于密相区NO、NO2浓度的降低,说明在 有氧条件下NH2促进NOx的还原,在不同空气 过剩系数下和然相区出口NOx几乎为零 ,表明900℃是己二胺有机废液焚烧 的合适温度。  相似文献   
63.
燃煤排放的污染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了添加剂对煤炭燃烧的影响机理,指出配煤添加剂是改善动力煤燃烧的污染排放问题的一个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64.
感光胶片废水的水解酸化—好氧处理工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感光胶片有机生产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方法采用水解酸化-好氧串联工艺和传统活性污泥法两种方法并进行对照。结果经水解酸化处理,废水的BOD5/CODcr可提高至0.54-0.56,平均增加了17%左右,证实了水解酸化菌在该工艺条件下具有搞高效片废水可生化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65.
张玉春  许积年 《环境工程》1995,13(4):37-39,30
用TOC总有机碳测定仪来鉴定污水和生活用水处理效果及污染指标是它的一项实际应用,而本义介绍的用来测定CO2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作者在对进口的TOC仪使用的基础上研究了测定气体中总碳、总有机碳尤其是CO2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并应用到实际测定中。  相似文献   
66.
在磁场中活性炭吸附有机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磁化技术引入吸附过程中,考察了磁场处理对活性炭吸附苯、硝基苯、苯甲酸、氯苯和苯酚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磁处理能使非极性物质苯和极性较小的氯苯、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容量减小,而使极性较大的苯甲酸和有NO2基团的硝基苯的吸附容量增大.增大磁场强度能加强苯和苯甲酸的磁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7.
有机气溶胶的来源与形成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谢绍东  于淼  姜明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2):1933-1939
介绍了有机气溶胶来源与形成的研究现状,从有机气溶胶的化学组成特征、一次有机气溶胶的来源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机制论述其研究进展.一次有机气溶胶主要来源于烹调油烟、机动车排放、生物质燃烧、工业或民用燃油锅炉释放出的有机物,还有道路扬尘、沥青、刹车尘、轮胎屑、室外香烟烟雾、以及高等植物蜡、细菌活动和草本植物等.大气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可通过物理和化学吸附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一些挥发性有机物可通过气相化学反应转化为低挥发性的物质并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其主要前体物是芳香族化合物,如苯、甲苯、二甲苯,以及烯烃、烷烃、环烷烃、萜烯和生物排放的非饱和氧化物.  相似文献   
68.
农药废水的“物化+生化”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久效磷和亚磷酸三甲脂产生的废水是高浓度、毒性大的有机农药废水 ,采用适当的物化手段作为预处理可以降低废水的CODCr和毒性 ,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再经过以光合细菌为主的接触氧化处理 ,整个系统CODCr的去除率达到 99% ,出水CODCr降低至 2 0 0mg/L。  相似文献   
69.
区域(城市)水体中主要有机毒物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发展了区域(或城市)水体中主要有毒化学品的筛选方法。 在城市下游采集大体积水样,用CH_2Cl_2洗脱,再用有机溶剂萃取,用硅胶柱把有机物分成许多馏分,馏分最终变为水溶液。每个馏分中有机物浓度比原水大1000倍。用这种馏分水溶液进行溞的急性毒性试验和Ames试验。只对毒性大的馏分进行色谱/质谱/数据系统的鉴定和定量分析,然后根据各个化合物的急性毒性、降解难易和“三致”物质的资料及原水样中有机物的浓度资料,就可筛选出一个区域(城市)水体中的主要有毒化学品。  相似文献   
70.
A QWASI model dependent on temperature is parameterized to describe the long-term fate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in the Liao River. The model parameters, namely fugacity capacity, degradation rate, and transfer coefficient, are profoundly affected by temperature. This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fate of γ-hexachlorocyclohexane (γ-HCH)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Liao River from 1998 to 2008. Modeling results show that γ-HCH fugacity capacities in air, water, and sediment increase as temperature decreases, and the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rate coefficients increase as temperature increases. The variations of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parameter D values depend on fugacity capacities, and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coefficients simultaneousl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 is evaluated by comparing the predicted and observed concentrations in the water and sediment of the Liao River. The predicted values agree well with the observed value in the order of magnitude, in most cases within the factor of 3.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odel is appropriate for simulating the long term fate of POPs in the Liao River. Translated from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6, 27(1): 121–125 [译自: 环境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