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1篇
  免费   381篇
  国内免费   1658篇
安全科学   221篇
废物处理   468篇
环保管理   230篇
综合类   2742篇
基础理论   319篇
污染及防治   764篇
评价与监测   57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339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309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6 毫秒
991.
炼油污水回用深度处理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 ,对常规深度处理工艺与悬浮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处理效果进行比较 ,找出一种适合于石化公司炼油污水回用的深度处理工艺。由于该公司炼油污水在同行业中具有代表性 ,因此本研究可以作为相关污水回用处理工艺选择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2.
液柱喷射湿法脱硫产物处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系统中 ,液柱喷射湿法脱硫在脱硫产物的处理上采用就地强制氧化CaSO3 ,真空带式过滤机脱水的方式 .实验通过塔内氧化速度测试 ,对不同脱水效果的石膏、浆液进行了分析比较 ,发现氧化不完全的残余CaSO3 是影响脱水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改善氧化效果 ,降低残余CaSO3 的量 ,是提高石膏品质的一种重要方法 .  相似文献   
993.
充分利用水泥工艺特点多途径综合利用工业废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龙 《环境工程》2002,20(4):54-56
主要结合水泥工艺的特点 ,阐述了以矿渣代替优质水泥熟料作为非熟料晶种 ,以硫磷渣代替天然二水石膏作为矿化剂及缓凝剂 ,以湿排粉煤灰、煤矸石和煤渣作为水泥混合材 ,可生产出符合国标 175 - 92规定的 4 2 5 #普通硅酸盐水泥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94.
介绍了永夏矿区中心居住区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及氧化沟技术处理生活污水的设计特点、运转情况,结论认为该技术具有管理简单、投资较少等方面优点,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污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995.
燃煤烟气湿式除尘脱硫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燃煤锅炉烟气净化问题 ,研究一种湿式和旋风相结合的除尘脱硫技术与装置。实验研究和工业应用表明 ,该技术除尘效率大于 97% ,具有一定的脱硫效果 ,设备阻力小于 12 0 0Pa。  相似文献   
996.
高铁酸盐氧化絮凝去除饮用水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不同水质条件下高铁酸亍对饮用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及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实验证明,高铁对水中氨氮上人一定的氧化去除效能,利用并强化高铁的氧化和絮凝作用的协同效果,将使高铁对氨氮的处理能力有所提高,进上步发现,少量的三价铁对高铁氧化絮凝去除氨氮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97.
We have measured the rate of oxidation of [1−14C]octanoate in cultured amniotic fluid (AF) cells at various passages and in AF cell lines with different clonal morphology. It is possible that both the passage number and the cell type may influence the outcome of prenatal diagnosis of fatty acid oxidation defects using this technique. We foun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ree major AF cell types (epithelial, large epithelial, and fibroblast) when analysed at identical passage number bu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octanoate oxidation in all cell types with increasing passage. For reliable prenatal diagnosis, cell lines of similar low passage number should be used.  相似文献   
998.
In this study, we fabricated a blue-TiO2/PbO2-carbon nanotube (CNT) electrode in which blue TiO2 nanotube arrays (blue-TNA) served as the substrate for PbO2-CNT eletrodeposi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showed compact surface structure of the electrode. The β-PbO2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ct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The distribution of Pb, O, C, and Na elements on the electrode surface have been confirm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Blue-TiO2/PbO2-CNT electrode had higher response current (213.12 mA), larger active surface area and lower charge transfer resistance (2.22 Ω/cm2) than conventional TiO2/PbO2-CNT electrode. The influences of current density, initial phenol concentration, initial solution pH, and Na2SO4 concentration on the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phenol have been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100 mg/L phenol could be destroyed completely after 210 min, an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removal rate was 89.3% within 240 min. Additionally, the electrode showed long actual lifetime (5468.80 hr) and low energy consumption (0.08 kWh/gCOD). A phenol degradation mechanism was proposed by analyzing the intermediate products with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PLC-MS). Importantly, the blue-TiO2/PbO2-CNT electrode exhibited superior stability and high degradation efficiency after 15 times reuse, demonstrating its promising application potential on phenol-contain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999.
饮用水中致突变有机物的光化学氧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田 《上海环境科学》1998,17(10):35-37
以Ames试验为指标,对城市自为水中致突变有机物的光分解和光催化氧化自理效果进行了研究对比,实验表明,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固定膜光催化氧化对水中致突变物有良好的去除作用,效果优于直接光分解,在处理时间同为1h的条件下,光催化氧化对TA98菌株诱变指数的削减率为47%,而光分解的削减率仅为33%,对水样的有总有机炭,色谱图峰数和峰面积,及Ames试验透变指数等3个指标的测定结果分析表明,Ames试验  相似文献   
1000.
根据对辽化聚酯一厂生化二沉池出水进行的小试研究结果.结合污水场的自然情况,提出“浮选~生物滤罐~臭氧活性炭催化氧化~快滤”处理技术路线,在辽化聚酯一厂进行了4个多月的中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的出水的COD可降至13mg/L,浊度降至0.4mg/L,油含量降至0,27mg/L,总铁离子降至0.03mg/L,完全达到了循环冷却补充水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