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6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218篇
安全科学   61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60篇
综合类   721篇
基础理论   288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62篇
评价与监测   96篇
社会与环境   203篇
灾害及防治   9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4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81.
中国国家公园建设潜在区域识别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虞虎  钟林生  曾瑜皙 《自然资源学报》2018,33(10):1766-1780
国家公园是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资源的自然生态区域,建设国家公园体制是中国国土生态安全保障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论文基于国际经验、国家公园功能和政策内涵,依据国家公园主导定位和生态系统服务理念,构建了包含6个关键指标的综合评价模型,包括生态系统完整性、生态重要性、原真性、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价值与人文遗产价值,分别进行单一要素层评价和多指标空间叠加分析,再结合中国生态地理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和省级行政区管理等因素进行比对和范围遴选提取,初步确定了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潜在区域。结果表明,生态系统完整性、生态重要性、生物多样性、原真性的高值集聚区域具有趋同性,生态系统完整性较好的区域,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也较高,原真性保存较好。中国三大阶梯与自然地理区域的叠加分布特征明显,东西部潜在区域的面积差异较大,西部地区的空间连续性较强,潜在区域的跨界性较为明显。初步遴选出55处未来可以重点考虑建设的陆地型国家公园潜在区域。研究可为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合理布局提供方法参考和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2.
论文基于1970—2013年西北干旱区高空和地面气象资料,采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西北干旱区空中水汽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1970—2002年,西北干旱区空中水汽含量呈显著的增加趋势,速率为0.835 mm/10 a(P<0.01),其中以夏季增速最高(1.709 mm/10 a,P<0.01);而降水效率基本稳定,仅春、冬季节略增。在空间上,1970—2002年水汽含量变化速率大小依次为北疆>南疆>河西走廊,其中冬、春季节以北疆水汽增速最大,夏、秋季节以南疆水汽增速最高。2)2003—2013年,西北干旱区水汽含量呈不显著下降趋势(-2.061 mm/10 a);而降水效率明显增加,速率为0.136%/10 a,这说明近年来空中水汽转化为降水的效率明显提升。同时,北疆降水效率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3)西北干旱区各季节的降水效率与降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性,而水汽含量与降水量的相关性则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另外,新疆降水变化与水汽含量和降水效率均呈显著正相关性,而河西走廊降水量与降水效率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83.
近几年来,雾霾污染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区域性的环境问题.区域内城市间雾霾污染的相关性错综复杂,呈现出复杂网络的结构形态.从整个雾霾污染大网络中去除一些联系不紧密、重要性不高的城市节点,进而找出真正发挥关键作用的核心子网络,对于整个区域的联防联控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作为节点,选取2013年10月28日至2017年10月17日,共1488 d内每个城市的日均PM_(2.5)浓度数据作为样本.首先,根据城市间PM_(2.5)日均浓度的相关系数作为是否连边的判别标准,并由相关系数与城市间距离的比值构造出边的权重,通过连边状况去除了张家口这个孤立节点.其次,通过计算节点的加权集群系数、网络效率与脆弱性和采用基于度和集群系数的节点重要性综合评价方法对节点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接着,综合3种节点重要性评价方法得到节点重要性排名,由高到低分别是保定、唐山、廊坊、石家庄、天津、北京、沧州、衡水、邢台、秦皇岛、邯郸、承德.并根据节点重要性评价结果,从整个京津冀区域的大网络中提取出联系最为紧密、相关性最强的一个雾霾污染子网络.最后,文章结合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子网络的结构特点与现有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提出了促进区域内雾霾污染防治一体化的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4.
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京津冀地区2006—2015年雾霾污染的空间面板数据,引入大气污染物减排成本模型,比较了京津冀各地区雾霾污染治理成本高低;继而基于机会成本法,核算了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河北省雾霾治理成本显著低于北京市和天津市,由河北省承担更多的雾霾污染治理任务,能使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治理成本达到最小化;在京津冀地区联合治理雾霾污染过程中,河北省因限制工业增长对其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北京市和天津市应给予河北省相应的生态补偿.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提出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政策建议,如成立跨区域联合治理机构,健全雾霾污染生态补偿立法,设立雾霾污染生态补偿专项基金等,以此来促进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生态补偿方案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5.
为了研究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的一般规律,分析了2002-2014年我国煤矿发生的421起重特大事故,得到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基本特征.利用统计分析法从地域、类型、所有制3个维度综合分析了421起煤矿重特大事故.结果表明:山西、贵州、河南、黑龙江和湖南5个省份的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56.1%和56.8%,是我国需重点监管和治理的省份,并对山西、河南和黑龙江3省重特大事故频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瓦斯事故和水害事故的发生起数及死亡人数占比分别为83.3%和86.3%,是需要重点防治的事故类型;国有重点煤矿重特大事故平均每起死亡人数为29.87,且近两年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大幅度上升,是需要重点防范的对象;乡镇煤矿重特大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下降速度均较快,但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仍较多,是国家重点监控、治理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6.
本文以贵州10个径流站覆盖近50年的实测月径流资料(1956~2000)及19个气象站同期实测资料为基础,结合Mann-Kendall趋势分析和流量历时曲线FDCs等方法,分析了时间变异点(1986年)前后贵州8大主要流域的径流过程的年度和季节变化、洪枯水变化规律及其演变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从时间规律上看,贵州主要江河近50年间径流变化大部分测站呈现小幅增加趋势,个别下游水文站径流呈明显增加趋势;(2)1987~2000年期间贵州的汛期径流和1956~1986年期间相比更加集中了;(3)贵州大多数水文站月径流洪水指标(Q5)在1986年后有不同幅度增加,而枯水指标(Q95)1986年后涨跌互现。与之对应的洪水指数(Q5/Q50)及枯水指数(Q95/Q50)也存在类似规律;(4)从空间规律上看,贵州西北部地区和东南部地区径流减少,其它地方(主要集中在乌江上游)增加。贵州1986年前后近50年时期内的降水及蒸发的空间规律与其径流变化空间规律是基本吻合的,说明贵州过去近50年来的径流过程变化主要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保证并促进贵州地区区域水资源、生态与环境和谐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7.
甜菜制糖工业废水由于其流量大、有机物浓度高、且季节性生产的特点,使得污水处理工艺难以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本研究选择适合北方地区特点、运行费用低、再启动快捷的水解-好氧-化学氧化-混凝沉淀的处理工艺,将生化与物化方法相结合,最后达到理想的效果,也为同类型工业污水的处理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88.
三峡库区水华优势藻类生长动力学的普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蓝绿藻中选取绿藻门的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CV藻)为研究对象,应用Monod方程考察氮、磷营养盐对CV藻生长的影响,分别计算出CV藻对TP、TN的半饱和常数KSP和KSN结果表明KSN>>KSP,说明TP对CV藻生长的影响明显大于TN.CV藻生长速率对磷质量浓度反应很灵敏:与空白值相比,在0.002 mg·L-1的低浓度下u就有提高,而浓度到0.2 mg.L-1时,u明显增大;但在0.000-0.050 mg·L-1氮浓度范围内u几乎没有变化.通过系统比较CV藻与优势蓝绿藻,甚至海水藻的生长动力学特征,探讨了CV藻与其它蓝绿藻的动力学普适性和共同性,证实这些藻类都具有非常类似的生长动力学和生态学特征.因此,推测CV藻生长动力学模型可以从整体上反映和代表库区优势蓝绿藻的生长行为.同时分析和归纳了蓝绿藻生长模型的相似性和规律性,得出三峡库区优势藻类生长行为存在普遍一致性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89.
三峡工程库区巫山段干支流水质变化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巫山县环境监测站2002年到2008年监测资料,对三峡工程蓄水后库区巫山段水质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后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巫山段总体水质良好;未受到重金属、石油类和挥发性酚类物质污染;总氮和总磷指标偏高;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水平。蓄水后一级支流总磷、总氮指标升高,水质类别上升,水质有恶化的趋势;水流变缓,气候条件和营养盐浓度适宜,在一级支流回水敏感区的部分河段爆发了“水华”,富营养化的潜在风险升高。在营养水平和气候条件相当的情况下,支流回水区常爆发“水华”而干流未出现“水华”现象,说明水动力条件是发生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诱发因子。  相似文献   
190.
本文选取二连油田蒙古林作业区生态环境质量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覆盖状况、植被状况、景观类型及其破碎度进行定性、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2008年,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有林地、中覆盖度草地、低覆盖度草地、工矿交通建设用地和盐碱地等;工交建设占地明显。(2)该区2008年主要植物群落类型有:克氏针茅+羊草+杂类草、克氏针茅+锦鸡儿+杂类草、羊草+针茅+杂类草等;受到气候变暖等原因影响,小针茅已经在本区广泛分布。(3)该区2008年主要景观类型为针茅+锦鸡儿草原景观、针茅草原景观、羊草草原景观、林地景观、人工建设区景观和道路景观;景观破碎度较高,人为干扰较为严重。建议相关单位足够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本区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