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5篇
  免费   649篇
  国内免费   780篇
安全科学   1132篇
废物处理   186篇
环保管理   720篇
综合类   3009篇
基础理论   514篇
环境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468篇
评价与监测   528篇
社会与环境   234篇
灾害及防治   30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241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267篇
  2015年   276篇
  2014年   301篇
  2013年   356篇
  2012年   493篇
  2011年   478篇
  2010年   328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385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我国现行环境空气中甲醛的标准测定方法普遍难以满足当前大气监测中对痕量浓度水平甲醛的监测需要。在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的基础上改进得到的乙酰丙酮荧光法具有更低的检出限和更高的灵敏度,适用于大气中痕量浓度水平甲醛的监测。基于乙酰丙酮荧光法设计了甲醛在线监测系统,并对其主要性能指标进行了评估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的吸收效率为98.9%~100.1%,检出限为0.045 4×10-9,精密度为0.44%,线性误差为-0.55%,线性范围为0.0~80.0×10-9,响应时间为282 s,单日零点漂移为-0.04×10-9~1.33×10-9,单日跨度漂移为-0.90×10-9~3.45×10-9。测试结果表明,其各项性能指标均能满足当前对大气环境中痕量浓度水平甲醛的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992.
Identifying source information after river chemical spill occurrences is critical for emergency responses. However, the inverse uncertainty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kind of pollution source inversion problem have not yet been clearly elucidated. To fill this gap, stochastic analysis approaches, including a regional sensitivity analysis method, identifiability plot and perturbation methods, were employed to conduc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n generic inverse uncertainty characteristics under a well-accepted uncertainty analysis framework. Case studies based on field tracer experiments and synthetic numerical tracer experiments revealed several new rules. For example, the release load can be most easily inverted, and the source location is responsible for the largest uncertainty among the source parameters. The diffusion and convection processes are more sensitive than the dilution and pollutant attenuation processes to the optimization of objective functions in terms of structural uncertainty.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different objective functions are smaller for instantaneous release than for continuous release cases. Small monitoring errors affect the inversion results only slightly, which can be ignored in practice. Interestingly, the estimated values of the release location and time negatively deviate from the real values, and the extent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relative size of the mixing zone to the objective river reach. These new findings improve decision making in emergency responses to sudden water pollution and guide the monitoring network design.
  相似文献   
993.
以涡度相关技术为主要观测手段,连续观测冬小麦和水稻生态系统主要生长季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的变化规律,评估两种农田生态系统CO2的源/汇功能.结果表明,整个观测期间,两种作物生态系统CO2浓度的日变化曲线呈现白天低、晚上高的"一峰一谷"型,冬小麦生态系统变化较为平缓,而水稻生态系统变化则比较剧烈.冬小麦和水稻生态系统白天30 min CO2通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3.4 μmol·m-2·s-1和-12.9 μmol·m-2·s-1,通量最高值分别出现冬小麦的孕穗期与水稻的开花期.此外,两种作物生长季CO2通量表现出"U"形曲线的日变化特点,白天以吸收CO2为主,冬小麦和水稻生态系统分别于12:00和11:30达到吸收峰值;夜间CO2通量变化较为稳定,表现为呼吸排放CO2.两种农田生态系统均表现为碳汇,冬小麦与水稻生态系统净碳交换分别为188.2 g·m-2与233.8 g·m-2.  相似文献   
994.
为解决干旱扬水灌区土地资源承载状态受多因素耦合影响而难以定量化描述的难题.本文以景电一期灌区为例,基于多级模糊评价理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解决复杂系统模糊性及不确定性具有特有优势的云模型,结合黄金分割率法与云发生器原理集成了评语集标准云模型与状态层隶属度云模型,以组合赋权算法求解了指标权重,最终以云数字特征的形式对灌区1994年、2002年、2010年及2018年的土地资源承载状态进行了定量表述.结果表明:灌区各时期土地资源承载状态综合评价云分别为C1(0.3175,0.0728,0.0131)、C2(0.5846,0.0418,0.0117)、C3(0.5315,0.0379,0.0098)、C4(0.7045,0.0614,0.0144).结合云相似度分布特征可知,各时期土地资源承载状态分别为"轻微承载"、"临界承载"、"临界承载"及"承载安全".可知灌区土地资源承载状态自1994年—2018年主要经历了3个演变阶段,即1994—2002年为"快速改善期"、2002—2010年为"环境损伤期"、2010—2018年为"健康恢复期".该方法可为指导研究区及相似研究区寻求生产需求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机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95.
为了实现充分利用已有环境监测站点数据进行人群精细化暴露评估的目的,同时解决某些待测人群社区周边无监测站点时数据的选择问题,以保定市作为大气高污染研究城市,基于现场监测和Kriging(克里金插值)空间分析方法,明确了在研究大气污染物人群暴露时,某一个固定监测站污染物数据的代表性问题.研究表明:对于大气中φ(SO2)、φ(NO2)、颗粒物及其组分,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代表性一般为5~6 km;对于φ(CO)、φ(O3)和φ(VOCs),它们在城市不同地区的空间分布更为均匀,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代表性范围更大.通过使用Radial Basis Functions(径向基函数,RBF)、Local Polynomial Interpolation(局部多项式插值,LPI)、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反距离权重插值,IDW)、Kriging、Kernel Smoothing(内核平滑插值,KS)和Diffusion Kernel(内核扩散插值,DK)等6种空间分析方法对大气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测发现,Kriging方法对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时可使预测值和实测值间的偏差小于10%,准确度最高.因此,在进行某城市某点位的污染物人群暴露浓度预测时,若该点位周边5 km以内有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则可用该点位的监测值代替;若5 km以内没有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则可基于最近监测点位的污染物浓度进行Kriging空间插值,从而获得该点位的污染物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996.
王梓璇  王圃  王颖  彭翰  华佩  张晋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7):2942-2950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水体中污染物超标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了较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水环境监测与预报是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地表水砷(As)污染的准确预报,本研究提出小波分解、遗传算法与BP人工神经网络的耦合建模方法,并结合某河流监测站1998—2016年共19年的地表水质监测数据,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和信息指标评价法对模型输入变量进行筛选,最后对比分析了在不同水质参数输入情况下BP人工神经网络(BPNN)、遗传算法改进的BPNN(GABP)、小波-遗传BPNN耦合模型(W-GABP)对后6年(2011—2016年) As浓度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MSE)、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以确立最优模型.结果表明:①多水质参数BPNN、GABP与W-GABP耦合模型预测结果的MAPE分别为17.51%、15.98%、14.46%,单水质参数BPNN、GABP与W-GABP耦合模型预测结果的MAPE分别为18.78%、16.74%、7.83%;②小波分解数据前处理及遗传算法均能较大程度地提高预测模型的精度;③对于地表水水质预报,需对比不同模型在不同输入变量下的预测结果,以获得最佳的预测精度.单水质参数输入的W-GABP耦合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报地表水As浓度的变化情况,对数据缺乏地区水质监控和地表水As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针对企业开展应急能力评价不够科学、合理的问题,在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1种将突变级数方法和动态能力理论相结合的企业应急能力评价方法。基于突变级数方法,构建企业应急能力的突变评价模型;采用动态能力理论,从感知、整合、重构和学习4个方面建立企业应急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给出具体评价步骤;改进评价方法并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评价企业应急动态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8.
为了研究聚苯乙烯外墙保温系统火灾风险的问题,对比了3种火灾测试方法,分别是基于ISO 5660的小尺寸锥形量热计实验方法、基于ISO 9705的大尺寸实验方法和基于BS 8414的全尺寸实验方法。讨论了3种方法评测外墙保温系统火灾风险的适用性,进一步在比较分析热释放速率、临界热流强度、火蔓延情况、火灾行为以及实验后样品完整性等参数的基础上,得到了影响聚苯乙烯外墙保温系统火灾风险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虽然空腔的形成在此类系统火灾中不可避免,但系统保护层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决定了空腔火蔓延的危险性以及聚苯乙烯在系统内的融化流动及燃烧特性。针对聚苯乙烯外墙保温系统火灾风险影响因素,进一步给出了此类系统的防火措施。  相似文献   
999.
当发生危险气体泄漏时,确定其泄漏位置和泄漏源强,是制定应急方案的基础和依据之一。当无法直接确定泄漏位置、测量泄漏源强时,就需要通过有限的几个监测点,反演出可能的泄漏位置和泄漏源强,现有方法存在收敛过慢、初值敏感、参数过多等问题。描述一种结合改进遗传算法和单纯形法的IGA-NM混合算法,可用于快速反算气体泄漏的位置和源强。IGA-NM混合算法既避免了GA的收敛过慢,又避免了NM初值敏感,兼顾了全局优化。与GA、NM相比,IGA-NM混合算法的计算速度更快,计算误差更小。最后,应用IGA-NM混合算法,基于WebGIS设计了一套计算气体泄漏源强和位置的计算机程序,简化了输入参数,使用方便,可适用于气体泄漏应急监测、大气污染源溯源反查等场合  相似文献   
1000.
黄敏    唐绍辉    黄英华    吴亚斌    吕冠颖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3(7):124-131
在充填体作用机理,稳定性分析与监测,爆破地震效应,静动态特性及损伤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上,依托安庆铜矿高阶段大直径深孔采矿法第一步骤采场的充填现状,采用Phase2软件建立了多种数值分析模型对不同灰砂比充填体厚度的充填效果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进行了多方案技术经济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灰砂比为1∶4,1∶8,1∶10对应充填体厚度分别为10,24,22 m时,为最优方案。该充填体厚度可为矿山采场充填配比设计、充填管理及充填质量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