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9篇
  免费   956篇
  国内免费   2012篇
安全科学   1984篇
废物处理   241篇
环保管理   1055篇
综合类   6423篇
基础理论   917篇
污染及防治   821篇
评价与监测   363篇
社会与环境   551篇
灾害及防治   352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320篇
  2022年   351篇
  2021年   480篇
  2020年   430篇
  2019年   461篇
  2018年   269篇
  2017年   324篇
  2016年   397篇
  2015年   496篇
  2014年   1092篇
  2013年   616篇
  2012年   735篇
  2011年   771篇
  2010年   597篇
  2009年   749篇
  2008年   624篇
  2007年   636篇
  2006年   524篇
  2005年   485篇
  2004年   376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64.
65.
针对机械加工企业酸洗磷化废水,采用"隔油+中和沉淀+生化+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超滤+反渗透"工艺进行处理,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组合工艺处理效果与运行成本。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出水COD、总磷、总铁、TDS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工艺与产品用水标准要求,出水电导为50~150μs/cm,吨水直接运行成本为6.605元。  相似文献   
66.
全球海洋初级生产力在海洋环境要素的驱动下呈现不同的时空分布特征,但在不同的海域两者之间的关联模式并不清晰。本文从地理时空规则挖掘的角度,利用1998年1月—2016年12月之间的序列多源遥感产品数据,探讨了全球海洋初级生产力和海洋表面温度、海面高度异常、海面降雨、混合层深度和ENSO(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事件的时空关联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在西赤道太平洋,海面高度异常降低、海面降雨异常降低和混合层深度异常升高会提升真光层营养盐供应,致使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异常升高。2)在中赤道太平洋,海面高度异常升高、海面降雨异常升高和混合层深度异常降低会抑制真光层营养盐供应,致使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异常降低。3)在东赤道太平洋,海面高度异常升高和海面降雨异常升高会抑制真光层营养盐供应、混合层深度异常升高降低了铁元素含量,从而导致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异常降低。4)在南太平洋,浮游植物丰度与营养盐呈负相关,海洋表面温度异常升高/异常降低会提升/抑制微生物光合作用效率、海面高度的异常升高/异常降低会抑制/提升真光层营养盐供应,致使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异常升高/异常降低。5)厄尔尼诺事件相较于拉尼娜事件更容易引起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67.
已有的验证结果显示风云三号C星(Fengyun-3C,FY-3C)搭载的可见光红外辐射仪(visible and infrared radiometer,VIRR)反演的业务化海洋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产品存在较大偏差。根据FY-3C/VIRR的热红外通道设置,分别选择非线性SST算法(non-linear SST,NLSST)和三通道非线性算法(triple window NLSST,TNLSST)开发适用于中国周边海域的白天和夜间区域SST反演算法。通过对卫星热红外波段的亮温和现场数据进行晴空海洋匹配样本数据构建,利用回归拟合方法获得NLSST和TNLSST的算法系数。采用独立样本数据对区域算法进行验证,白天数据的偏差和标准差分别为0.082 ℃和0.633 ℃,夜间为?0.007 ℃和0.557 ℃。以OISST(optimum interpolation SST)为参考值,将区域算法反演的SST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业务产品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区域算法将白天SST的偏差和标准偏差从0.047 ℃和0.743 ℃减小到0.031 ℃和0.641 ℃,夜间从0.184 ℃和0.708 ℃减小到0.034 ℃和0.556 ℃。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研究低密度碳/酚醛复合材料在不同地面加热实验测试响应的差异性,指导材料在实际应用环境下的高温响应分析。方法对低密度碳/酚醛复合材料开展了热流为400 kW/m~2的单侧石英灯辐射加热实验,利用热电偶测温系统测量试件在加热过程中不同位置的温度时间历程,并对试件的烧蚀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观测。同时与热流为464k W/m~2的氧乙炔加热陶瓷板辐射加热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且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材料的传热传质多场耦合计算进行分析。结果对于石英灯辐射加热,在测量点升温到接近200℃时,温度响应拐点都依次出现。由于加热的辐射热源不同,在不同的辐射波段下,多孔材料吸收和发射的热量不同,短时间内氧乙炔加热陶瓷板辐射加热使材料内部升温速率比石英灯辐射加热实验的要快,但长时间加热时现象刚好相反。结论进行传热传质多场耦合计算材料高温响应时,合理确定材料宏观性能随温度的变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0.
选取湖南省长沙市北山镇某中重度Cd污染稻田,研究了土壤调理剂(石灰石+偏高岭土+钙镁磷肥)对稻田土壤重金属Cd、Zn的钝化效果,以及对水稻各部位累积Cd和Zn的影响,并进行了Cd的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使用土壤调理剂提高了稻田土壤p H值.Cd的CaCl_2提取态含量降低了0.9%~24.1%,Zn的CaCl_2提取态含量降低了22.5%~69.6%.土壤调理剂显著降低了水稻糙米中Cd与Zn的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10.8%~47.3%、10.3%~17.5%;土壤调理剂对水稻糙米Cd的吸收和累积的影响要远大于Zn,水稻糙米中的Cd/Zn比随着土壤调理剂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研究区大米重金属Cd目标危害系数THQ值大于1,说明当地人群通过食用大米途径摄入重金属Cd存在健康风险.土壤调理剂有效地抑制了水稻植株对土壤中Cd的吸收,并降低了Cd/Zn比,使糙米中的Cd含量显著降低,从而降低了当地人群通过食用大米途径摄入重金属Cd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