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16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73篇
基础理论   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47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丹江口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人类活动时空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良好的生态系统和协调的人地关系对丹江口库区水质的保证以及南水北调中线的顺利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为研究对象,以1991、2000、2010、2018年四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基于样本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解译获得四期土地利用数据,基于土地利用数据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流向损益模型、人类活动强度指数评估模型,并利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人类活动强度的时空关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91~2018年间,丹江口库区建设用地、水库河流和林地总体呈增长趋势,耕地、灌草地、内陆坑塘、湿地和未利用地总体呈减少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波动变化趋势,总体增加了43.93×108元,价值量的亏损主要来自于林地转化为耕地和建设用地,灌草地转化为耕地,价值量的增益主要来自于耕地转化为林地和水库河流.人类活动以低影响强度为主,中高影响强度在库区东部成片式分布,高影响强度区域呈零星块状分布且一直呈增加趋势.丹江口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人类活动强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2.
三峡库区腹地土地功能演变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利用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的变化。以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和巫山县为研究区域,以1986、2000、2007和2015年多时相遥感影像资料为数据源,通过空间自相关和冷热点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土地利用功能的时空演变规律,并探索其与海拔、坡度和岩性等自然因子,以及人口、道路等社会经济条件的耦合驱动机制,揭示土地利用功能的理论现实意义。研究发现:(1)就土地利用功能数量而言,生活用地增加,生产功能减少,生态用地总体趋于稳定;就土地利用功能面积变化格局而言,三生功能均向稳定性方向发展。(2)就其集散程度而言,生产功能由大集聚向小集聚转变且集聚面积减少;生活功能集聚性持续增强,且集聚面积扩大;生态功能由集聚向分散变化,且空间范围增加。(3)就土地利用功能的驱动机制而言,包括高程、坡度和岩性在内的自然因子影响其空间分布状况,人口及道路分布影响三生功能的空间数量变化。  相似文献   
63.
某水电站近坝库区堆积体坍岸涌浪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西南地区水电建设的发展,水库蓄水后导致的坍岸现象常有发生.以在建的某水电站近坝库区右岸某松散堆积层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初期蓄水后出现的岸坡变形破坏迹象,以及对正常蓄水位条件下岸坡稳定性计算分析,揭示了此类边坡的坍岸机理.在此基础上,根据坍岸涌浪预测的相关经验公式,对大坝部位可能出现的涌浪高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64.
漫湾水电站是澜沧江水能梯级开发的第一个干流大型水电站,加强库区水土流失治理与监督监测尤为必要,而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则是实现区域土壤侵蚀定量监测预报的重要基础。根据有关降雨侵蚀力的计算方法,利用漫湾电站库区4个测站1980~2000年的逐月平均降雨资料,估算了其降雨侵蚀力R值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漫湾电站库区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在1 9336~3 9727 MJ·mm/hm2·h;R值的年内变化显著,且较大值集中分布在雨季的5月~10月,平均R值占全年的867%,尤其6~8月连续3个月的降雨侵蚀力平均占全年侵蚀力的一半以上;R值的年际变化显示20世纪90年代漫湾电站库区降雨侵蚀力比80年代平均增加2835 MJ·mm/hm2·h;R值的空间分布上以凤庆站点的年降雨侵蚀力最大;南涧站点的年降雨侵蚀力最小,但是其年际波动幅度较大。全面地分析了漫湾电站库区降雨侵蚀力R值的时空变化特征,为该地区有效防止与监测水土流失情况、更好地安置水电站工程移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其库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备受关注。以2000和2004年的多源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解译生成土地分类数据,对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变化总体特征、速度、景观优势度变化以及景观生态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库区在这4年间土地利用整体结构上没有显著改变,但是耕地、建设用地增加,林地、未利用地减少。景观多样性指数及景观均匀性指数呈下降趋势,说明景观异质程度下降,景观类型有向单一化及非均衡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林地减少加剧库区的水土流失,导致库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应采取措施促使库区经济与生态环境良性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6.
本文在对丹江口库区6县(市)223户农民的问卷调查基础上,以小麦和玉米的种植为例,运用一般线性模型对影响农户氮肥施用强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旨在寻找降低农户氮肥施用强度的有效途径。回归结果表明,在小麦和玉米种植上,农户的氮肥施用强度随种植规模的扩大而降低;地域因素对两种作物的氮肥施用都有显著影响,位于河南省的农户氮肥施用强度相对较高;有机肥对氮肥的替代效应不明显,在小麦种植上施有机肥对农户的氮肥施用强度有显著的正效应;农户家庭总收入、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和测土配方施肥对氮肥施用强度没有明显影响;玉米的家庭需求比对氮肥施用强度有显著正效应。  相似文献   
67.
丹江口库区典型小流域地表径流氮素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明面源污染特征对制定丹江口水库水质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以胡家山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村落和林 耕复合两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和流域各集水区出口地表径流氮浓度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表明:村落降雨径流中总氮、硝态氮浓度较高,其中总氮均值超过20 mg/L,变化幅度都不大;氨氮浓度较低,但变化剧烈,这种氮浓度演变过程和降雨强度关系密切。硝态氮是村落氮输出的主要形态,占总氮输出的6031%~9655%,与总氮输出变化过程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林 耕地的氮浓度相对较低,总氮表现出上升—下降—平稳—上升的变化过程,硝态氮和总氮变化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在空间传输过程中,小流域下游氮浓度表现出稀释和富集两种效应,其中村落的氮输出对两种效应影响较大;在时间上,受耕作制度和气象变化,各集水区的氮浓度季节性变化明显,总氮浓度表现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硝氮浓度表现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胡家山小流域径流中氮素的含量均高于水库水体氮素含量,总氮高于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需要加强对小流域污染源的控制与处理,尤其是对村落径流的处理。
  相似文献   
68.
2009年6月19日,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危险化学品研究所负责完成的《深圳市坪地红花岭危险品库区安全评价报告》评审会在深圳召开。与会代表、专家听取了建设单位有关工程概况及进展情况的介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宋占兵汇报了《深圳市坪地红花岭危险品库区安全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专家组认为《深圳市坪地红花岭危险品库区安全评价报告》所依据的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与规范充分,对库区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安全条件分析论证结论合理,评价结果科学、可信,安全对策措施对库区的规划具有指导意义。与会专家一致同意《深圳市坪地红花岭危险品库区安全评价报告》通过评审。  相似文献   
69.
根据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河流5个区域42个断面2012-2013年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主要污染因子及权重,对不同流域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第一主成分包括总氮、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第二主成分为氟化物、粪大肠菌群,第三主成分为化学需氧量;其权重分别为5.022,2.256,1.508。评价结果表明,湖北十堰市和丹江口市流域水环境污染相对较重,其次为河南南阳市、陕西商洛市、陕西安康市以及陕西汉中市流域。  相似文献   
70.
丹江口库区化肥施用控制与农田生态补偿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质,减少氮、磷流入水体,可考虑以生态补偿方式鼓励农民将部分土地休耕或退耕。利用样本调查的农户微观数据,估计了丹江口库区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产量与化肥施用量的经验函数,计算了库区农田平均生态补偿标准。结果是:基于2008年的生产条件、技术水平和市场价格,种植小麦须补偿259.69元/亩,玉米须补偿331.64元/亩,水稻须补偿567.31元/亩。为减少补偿过程中的政府强制行为和信息租金,可考虑将农户土地按历年产量进行评估后分成多个等级,每一等级支付该等级土地最高净收益。本文将每亩作物净收益即每亩劳动收入和地租作为农田生态补偿标准,这一计算标准是基于农民遭受的损失,属于保留效用,是农民谈判的起点。如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有利可图的,可进一步将工程的部分净收益分配给维护生态系统、保护水质的库区农民,具体分配的份额则取决于当地农民的谈判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