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97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建立了一种小体积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地表水中硝基苯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方法具有适用性广、溶剂用量少和操作简便等特点。当萃取剂甲苯用量为1.5 ml时,萃取富集效率可达191~332倍,回收率为90.7%~102%,相对标准偏差为2.9%~5.1%,检出限为0.000 3~0.005 mg/L。  相似文献   
132.
采用固相萃取-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15种酞酸酯类化合物,通过试验优化前处理条件,使方法在0.500 mg/L~2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20μg/L~0.39μg/L。空白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66.6%~120%,试验6次结果的RSD为5.7%~12.5%。用该方法测定实际水样,加标回收率为66.8%~119%,6次测定结果的RSD为5.4%~11.8%。  相似文献   
133.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15种硝基苯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Oasis HLB固相萃取柱,以正己烷/丙酮混合溶剂(体积比为3∶1)为洗脱溶剂,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同时测定水中15种硝基苯类化合物,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标准曲线法定量。硝基苯和硝基甲苯在50.0μg/L~1 000μg/L、其他硝基苯类化合物在5.00μg/L~1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硝基苯和硝基甲苯为0.035μg/L~0.052μg/L,其他硝基苯类化合物为0.003 5μg/L~0.005 6μg/L,加标水样平行测定的RSD为1.4%~4.0%,平均回收率为92%~100%。  相似文献   
134.
通过比对6种吸附剂对氯苯类化合物的吸附性能,同时考察不同废气温度、湿度条件下活性炭对氯苯类化合物的吸附-解吸性能,表明活性炭对氯苯类化合物的吸附性能及在二硫化碳介质中的解吸效能与标准规定的GDX系列无显著性差异。将活性炭管吸附采样用于监测某化工企业厂界无组织排放废气中的氯苯类化合物,结果 1,4-二氯苯和1,2,4,5-四氯苯检出。  相似文献   
135.
建立了液相色谱法直接测定水中的10种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方法,C18色谱柱为分离柱,检测波长为254 nm,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前处理过程水和甲醇以9∶1的体积比混合,水样过微孔滤膜后直接进液相色谱分析。该法分析10种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检出限为4.3~5.5μg/L,加标回收率为79%~136%,精密度为6.8%~13%,符合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136.
建立了固相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地表水中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方法,优化了试验条件。方法线性良好,10种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5μg/L~0.15μg/L,实际样品测定的RSD为1.7%~5.0%,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0.8%~117%。  相似文献   
137.
调研分析了国内水中氯苯类化合物的常用分析技术应用现状,对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可量化的精密度与准确度质量控制指标开展研究。针对水中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三氯苯等4种氯苯类化合物的实际样品平行测定相对偏差、空白加标回收率及平行样相对偏差、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及平行样相对偏差等指标,通过实验室内方法优化和参数确定,以及国内多家实验室质控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经文献数据比对,获得了不同置信区间下系统性和适用性良好的量化质控指标。  相似文献   
138.
本研究建立了超声辅助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环境水样中苯胺(AN)、对氟苯胺(4-FA)、对硝基苯胺(4-NA)、对氯苯胺(4-CA)四种苯胺化合物的方法。以最常用的烷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类离子液体为萃取剂,通过超声加速萃取剂的分散程度,提高了萃取效率。该方法的检测限达到0.1~73 ng/ml,对黄河水和自来水中的加标回收率均在90.5%~113%之间,回收效果良好。与传统的液液萃取相比,该萃取方法具有绿色、快速、富集效果好、有机溶剂消耗小的优点,可以满足环境水体中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9.
本文建立了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5种烷烃类化合物(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正壬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对所建立方法测定正辛烷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简单,检出限低,精密度和准确度高,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烷烃类化合物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40.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化合物(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s)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生物毒性(PBT),其暴露所引发的环境与健康风险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 近期,有学者提议将PFASs作为一类高持久性物质进行全面管控,并淘汰PFASs的所有非必要用途. 鉴于PFASs在工业领域的不可或缺性,加快PFASs的淘汰进程势必会对社会和经济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淘汰PFASs需要一个漫长的过渡期. 在这期间,亟需开展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将PFASs暴露对生态环境乃至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危害降到最低. 笔者认为加强PFASs的降解转化研究是目前较为有效且可行的策略之一,这将有助于理解PFASs的PBT特性,进而推动PFASs的分类管理. 笔者提出可在“疑似靶向/非靶向高分辨率质谱技术开发”“PFASs的传递、积累、代谢和消除行为”和“PFASs转化产物与不良健康影响之间关系的系统毒理学网络”等方面开展PFASs的降解转化研究. 通过高效筛查识别PFASs的分子转化机制,解析转化产物的PBT性质,进而对PFASs进行合理归类划分,并为制定PFASs及替代品的分类管控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