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94篇
安全科学   19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257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4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城市监控与联网报警系统是一个覆盖整个城市的大型综合监控系统,这就要求系统设计应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必须具有强大的接人能力,以实现大规模、大范围的监控点覆盖;第二,必须支持灵活的接人方式。以适应各个监控点网络传输条件的差异性;第三,必须能够整合已有的、分散的各个监控网络,以保证最大程度的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投资;第四,必须具有集中管控功能,以保证整个系统可控制、易管理。 系统的整体设计目标应该是一个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的“四化”平台。  相似文献   
162.
雪冰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雪冰是温带和极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环境组份,它们不仅影响了能量平衡和水循环,而且也能直接影响当地、区域以及全球环境范围内的化学行为。降雪能很有效地从大气中清除颗粒和气相的POPs。本文简要介绍了雪冰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的科学意义,着重综述了POPs在极地和高海拔地区雪冰中的环境化学行为和雪冰中POPs的历史环境记录,并讨论了雪冰中POPs浓度的不确定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从大气到冰川的过程并不容易理解,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沉积后的浓度存在不确定性。有机物沉积在积雪中后,随着积雪的老化和变形,它们能够随着融水迁移或者又挥发到大气中。全文最后对未来雪冰中POPs的研究需要进行了展望,并提出四点今后需加强研究的内容。由于青藏高原位于人类居住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可能在POPs全球输送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今后需加强青藏高原地区雪冰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有机污染物在雪冰中主要是通过光化学反应进行转化,雪冰中有机污染物的光化学反应机理研究必须引起重视;随着雪冰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测试技术的提高,将会推动雪冰中痕量POPs的环境变化记录研究的发展;通过建立模型模拟预算和评价POPs在积雪中的物理化学行为,也可以利用模型模拟POPs在老雪中的命运,确定其在融水中成比例蒸发和渗浸的速率。  相似文献   
163.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电磁污染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与关注。该文首先介绍了时域有限差分法的基本概念,并建立了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的数学模型,然后针对城市电磁环境的特点,从电磁污染产生的根源和电磁干扰的种类入手进行研究,对电磁污染的监测方式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基于GPS定位技术和GPRS无线传输技术的城市电磁环境网络监测系统的构想,并对系统结构及其所实现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4.
本文针对海洋环境监测覆盖面广、站位分散、数据间断和频繁少量的特点以及海洋环境监测自动化、实时化和连续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一种基于水上移动通信和水声通信技术的海底观测链方式,并以海床基监测数据实时传输系统为例,对系统组成、技术特点、技术原理和应用分别阐述,旨在推广通信技术在海洋环境监测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5.
强激光的大气传输效应是影响和制约舰载激光武器性能的重要因素,包括大气折射、吸收、散射、湍流、热晕和击穿,使激光发生路径弯曲、功率衰减、光强起伏、光束扩展和畸变等。从舰载激光武器的作战环境和作战特点出发,结合目前舰载激光武器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综合分析了海上大气对舰载激光武器作战效能的影响,并提出了减小大气传输影响的应对措施,有助于舰载激光武器系统的合理设计和性能的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166.
基于2015-2019年三亚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资料,结合后向轨迹聚类与潜在源区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三亚市O3污染特征。结果表明:2015-2019年三亚市O3浓度总体优良,优良天数比例为97.9%(标准状态),超标天均为轻度污染,多发生在秋冬季。O3浓度与平均相对湿度、气温和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平均风速呈正相关关系,同时与风向密切相关。6-8月气温较高,主导风向为偏南风,O3及其前体物以本地排放为主,O3浓度较低;秋冬季盛行东北风,易受到来自内陆的污染传输影响,O3浓度相对较高。当日最高气温为20~30℃、日均相对湿度为65%~85%、日均风速为3~8 m/s、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时,三亚市发生O3超标的概率较高。台风外围和冷高压南下是导致三亚市O3超标的2种典型天气形势。经聚类分析得到,2019年2个污染过程气团输送路径均来自东北方向,潜在源区分析WPSCF与WCWT的高值区一致性较好,均表明珠三角地区是三亚市重要的O3污染潜在源区,需要加强与珠三角地区O3污染的联防联控。  相似文献   
167.
2015—2020年成渝地区各城市PM2.5浓度(国控点监测数据)下降显著,但重庆市、川东北城市群及川南城市群PM2.5污染问题依然存在,且存在一定的传输影响关系.以重庆市为例,使用HYSPLIT模型计算了2015—2020年秋冬季PM2.5污染期间气流后向轨迹,利用轨迹聚类和潜在源贡献算法,分析了不同年份的PM2.5输送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PM2.5污染主要受西偏南方向(约占58%,长距离为主)、北偏西方向(约占26%,中距离为主)和南略偏西方向(约占16%,短距离为主)传输影响;川东北城市群和川南城市群对重庆市PM2.5污染传输贡献较为显著,6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3%和15%;不同年份的污染传输贡献差异明显,2015—2017年以川南城市群污染传输为主(平均贡献24%),2018—2020年以川东北城市群污染传输为主(平均贡献37%),川渝以外污染传输影响逐年减弱(平均贡献由33%降至5%).在“成渝双城经济圈”背景下,重庆市与周边川东北城市群及川南...  相似文献   
168.
经过多年的大气污染治理,我国的多种大气污染物浓度已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然而在不利气象条件下仍会导致重污染事件的发生.掌握此类影响较大的偶发重污染事件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有助于进行下一步的大气污染预警和防控.本研究以徐州2020年12月中旬的 一次重污染过程为例,通过地面站点观测、激光雷达、模式模拟、颗粒物组分观测与源解析、后向轨迹溯源等手段进行了全方位的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中颗粒物主要来源为二次离子、燃煤、生物质燃烧、机动车、扬尘等,其中,二次离子占比最高,为37.9%;污染期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明显高于污染前,增幅分别为176%和82%;污染期主要来自燃煤源的SO42-较污染前升高幅度明显,由5.51 μg·m-3升高至16.3 μg·m-3,升幅为196%;生物质燃烧的示踪物K+由0.37 μg·m-3升高至0.83 μg·m-3,升幅为123%;污染前期,局地高湿、静稳等主要 外在不利气象因素促进了本地污染物的生成;污染中期受山东和安徽等地污染物传输增加的影响,外来源占主导,外源贡献增加至74.4%. 研究表明,因气象和排放等因素的不确定性,致使冬季重污染过程具有复杂性.本研究可为了解大气污染机理及提高区域联防联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9.
三亚市位于海南岛最南端,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要城市之一.2019年秋季三亚市出现的一次臭氧(Ozone,O3)污染过程,为科学认识三亚市此次O3污染特征及气象学成因,也为进一步开展O3污染预警预报和科学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利用2019年11月1—6日三亚市生态环境局对外...  相似文献   
170.
编制了叙事安全教育的培训材料,并检验了其信效度.培训材料通过双因素被试间设计实验,验证了不同说服方式因素与多媒体类型因素在叙事传输感、情感卷入、临场感、情绪和认知负荷方面的效果差异.可以认为该培训材料能够对被试形成显著差异,其能应用于后续正式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