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5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70篇
安全科学   259篇
废物处理   61篇
环保管理   73篇
综合类   610篇
基础理论   70篇
污染及防治   96篇
评价与监测   7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正>路面施工中,面临沥青、重油、粉尘等职业危害。为加强班组安全管理,减少各类事故伤害,江苏冠盛路桥工程有限公司着重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的预知、预想、预报、预警、预防、预查和预控工作,从源头抓起,预防为主。江苏冠盛路桥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冠盛公司")成立于1999年1月,拥有一支从事高速公路、高等级沥青路面施工的专业化施工队伍。在工程施工中,冠盛公司探索公路施工企业班组安全生产的经验和措施,总结并大力推广以班前预知预想、现场危险预报预警、安全隐患预防预查、  相似文献   
102.
吴珂  徐秋凉  李伟 《安全》2015,36(6):31-33
通过检查表法、类比法识别分析某垃圾中转站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其拟采取的防治措施进行评价,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为同类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分析显示,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夏季高温、噪声、恶臭气体(H2S、NH3、甲硫醇、甲硫醚、酮类、胺类、吲哚类、醛类等)、粉尘。本项目属于环境卫生管理(生活垃圾处理),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为:较重。  相似文献   
103.
一株高效降解废水有机质耐冷菌的筛选、鉴定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法进行污水处理已被国内外广泛使用,但由于温度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其成为生物污水处理效率的限制因子.本研究从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出5株在低温4℃条件下生长良好的菌株,其中菌株DW1在4℃条件下,96 h时可将初始COD为800 mg·L-1的生活污水有机物去除率高达67.7%.结合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将菌株DW1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菌株DW1对COD负荷较高的污水处理效果较好;接种量为3%(体积分数)、p H为7.0时,菌株对污水COD去除率和DHA活性较高.在4℃和25℃条件下,菌株DW1均在96 h对污水COD去除率和DHA活性最高,分别为71.2%、11.35μg·m L·h-1(以TF计)和78.8%、15.11μg·m L-1·h-1(以TF计).  相似文献   
104.
在10℃条件下,以亚硝酸钠为唯一氮源从长期淹水的冬水田中分离得到了12株亚硝酸盐型反硝化细菌.采用乙酸钠为唯一碳源,以高效去除亚硝酸盐氮和总氮且产生较低生物量氮为主要指标筛选出了一株反硝化能力最强的亚硝酸盐型反硝化细菌,命名为Y-12.研究发现,该菌在20℃条件下,对亚硝酸盐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9.87%和57.74%,产生了3.25 mg·L-1的生物量氮;在15℃条件下,对亚硝酸盐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为99.48%和51.53%,产生了3.00 mg·L-1的生物量氮.对其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发现该菌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的同源性达到99%;对其特异性磷脂脂肪酸进行分析,发现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putida-biotype A)的相似指数为0.469,初步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05.
介绍了某大型铝型材氧化铝车间工艺冷却水蓄冷系统设计,利用氧化车间的冰机夜间进行蓄冷,白天优先利用蓄冷罐进行放冷。本系统年节约运行费用89.36万元,节能率达28%。本系统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MC),由安悦公司全额投资,业主无任何风险,此种模式可以在铝型材行业的水蓄冷项目中大量复制。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强化絮凝、污泥浓缩、污泥回流、运用变频技术,高密度沉淀池能适应海水水质、水量的变化,出水水质好,占地省,处理效率高,在沿海电厂海水淡化预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7.
为解决电力行业事故报告文本较长、语义复杂,难以进行有效文本识别问题,提出1种以BERT作为底层的预训练模型,并设计1种双重注意力机制编码器,结合BILSTM-CRF深度挖掘事故文本语义特征,从而实现文本智能分析。首先构建电力词典,通过对BERT预训练,进行BIO标注,然后引入BILSTM-CRF模型实现对文本标签智能分类,最后将该模型与现行其他4种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智能识别精确率、召回率及F1值(查准率)均达到约97%,较其他4种模型中效果最好的模型分别提高0.02,0.03,0.02。研究结果可为电力行业事故报告文本分析提供1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8.
采用烧结杯试验,从固体燃烧角度出发,探究燃料结构和粒度对燃烧前锋温度及烧结气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燃料中煤粉比例逐渐提高(0~100%),烧结速度提高至4.32 mm/min,利用系数提高至0.13 t/(m2·h);转鼓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当煤粉比例为25%时,转鼓指数达到最高(58.4%);烟气中NOx浓度与CO成分分别提高28.34 mg/m3和0.72%,CO能促进NO的还原反应,抑制NOx生成。全煤条件下,随着煤粉粒径<1 mm的质量分数由50%降低到10%,烟气中NOx降低了51.33 mg/m3,提高燃料粒度可降低烟气NOx排放浓度;而延长烧结时间,NOx总排放量上升。研究结果可为烧结燃料选择及烟气减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我国大部分给水处理厂主要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常规处理工艺,该工艺对有机物、氨氮等去除效果有限,同时存在消毒副产物残留等问题。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常规处理工艺的改进措施,包括对常规工艺进行强化,在常规处理工艺之前增加预吸附和预氧化,在常规处理工艺之后增加臭氧-生物活性炭吸附、膜处理等。这些措施在保留原处理工艺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操作条件或增加处理设施来改善出水水质,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0.
建立了捕集阱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地表水中25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捕集阱顶空条件进行了优化,该方法相关系数0.995,加标回收率为90%~110%,方法检出限为0.08~0.39μg/L,相对标准偏差(n=7)为0.7%~4.8%,仪器检出限低于0.04μg/L。方法准确度和灵敏度较好,可以满足对地表水中25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