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128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146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82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61.
室外探伤是放射卫生监督工作的重点,为贯彻国家有关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的规定,南京市从1987年开始对探伤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2004-2006年,南京市对全市46家X线探伤单位和13家γ探伤单位的287名探伤人员个人剂量进行了监测结果的分析,监测情况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62.
城市岸线地区是城市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空间领域,在城市发展的不同时期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农业社会对岸线的利用规模小,工业革命以后,城市岸线地区成为主要的港口(含公用港口和工业用港口)集聚地段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赋予城市岸线的利用功能不断增加。仅从岸线自然条件及岸线集疏运、城市依托等人文因素出发讨论岸线港口开发适宜性的做法已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只有统筹考虑岸线承担的多种功能,才能实现岸线地区经济和生态的双赢。以长江南京段岸线为例,从岸线自然条件和岸线承担的多种功能角度,分析了岸线资源港口开发的适宜性状况,指出岸线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岸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63.
基于《南京统计年鉴》数据,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了南京市1992~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并对过去11年生态足迹各项指标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明显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更是高于全国水平的2倍,已超过了2.0 hm2/人的全球生态阈值,人均生态承载力明显偏低,全市生态赤字高达自身面积的20倍,表明南京市资源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过去11年间南京市呈现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升高、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降低的动态趋势。鉴于此,必须实施资源节约高效、生态环境友好、控制人口负荷等重大战略举措,实现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其次利用灰色模型预测了2003~200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预测精度较好。  相似文献   
464.
RS与GIS支持下的南京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利用1986、1994、2000年的TM图像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运用GIS和核心景观指数研究南京市自1986年以来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南京市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景观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绿地、水体和未利用地等自然或半自然景观向城市、农村居民地、工矿用地以及交通用地等人文景观转变;景观的多样性增加,斑块的平均面积增大,分离度、破碎度和孔隙度减小,城市的开发趋向有序化、规模化;但由于人类活动作用方式或作用程度的不同,不同的景观类型在同一时间段,或者同一景观类型在不同的时间内空间格局的转变模式不同,1986~1994年城市扩展的速度很快,开发比较混乱,城市、农村居民地和交通用地等人文景观的面积大幅增加,耕地、绿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大量减少,斑块分布不均匀,空隙度增加,1994~2000年城市扩展的速度减慢,开发趋向有序化,除耕地外,其他景观类型的分离度、破碎度和孔隙度减小,空间分布趋向均匀。  相似文献   
465.
南京市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分析南京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南京市目前土地利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工业与城镇集中区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威胁饮用水源;重化工业及交通的快速发展导致部分地区空气污染问题突出;城市点源与面源污染物排放导致局部地区土壤污染问题严峻;建设用地与人口集聚区热岛效应明显;生态用地破碎化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结论认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是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关键对策,为协调两者关系,必须实施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发展绿色工业、划定生态敏感区、实施土地利用分区管制、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等措施。  相似文献   
466.
南京市生活垃圾现状及综合处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采样结果与统计分析,文章总结了南京市生活垃圾的现状,以及其产量和组成特性的变化趋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单一的处置措施都无法满足。针对现实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了生活垃圾的综合方案,即以设施为依托,以技术为核心,以市场为动力的设施-技术-市场三位一体综合方案。  相似文献   
467.
南京城区夏秋季能见度与PM2.5化学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南京细颗粒物PM2.5化学成分与能见度的关系,于2011年8月4~17日和2011年10月31日~11月11日在南京城区采集PM2.5样品并分析其化学成分,同时对能见度、PM2.5、相对湿度等进行了同步观测.结果表明:南京城区夏季采样期间的能见度高于秋季,分别约为10.9km、7.5km,低能见度天PM2.5质量浓度较高,能见度与PM2.5的相关系数为-0.75.水溶性离子和总碳分别占PM2.5质量浓度的38%和26%,其中与能见度相关性较显著的是NO3-、SO42-、NH4+、EC.总消光系数的主要贡献者是颗粒物,达98.2%.8月首要消光组分是硫酸铵(NH4)2SO4,占47.0%,有机碳OC和硝酸铵NH4NO3分别占19.2%和14.3%;而11月是NH4NO3、(NH4)2SO4和OC,分别占29.3%、28.7%、26.8%.对不同相对湿度下的能见度和PM2.5化学成分进行拟合.进一步根据WRF/Chem细颗粒物化学成分模拟结果,分别利用拟合关系式和美国IMPROVE关系式,对2011年8月和11月能见度进行计算,与观测对比发现,利用本文拟合关系式计算的能见度结果优于IMPROVE关系式.  相似文献   
468.
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及水溶性无机离子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10~2011年在南京市城郊两个采样点收集了气溶胶样品,并利用离子色谱(IC)法分析了其中的水溶性无机离子成分.结果表明,采样期间除了夏季,其他3个季节南京城郊气溶胶污染都较严重.南京城郊气溶胶谱分布特征基本在0.65~2.1μm和5.8~9μm粒径段出现峰值.PM2.5与能见度的相关性很大.城郊离子总质量浓度均是春冬季高于夏秋季,四季阴离子质量浓度明显高于阳离子,且这一特征在细粒子上表现明显.水溶性离子在气溶胶中所占比例是夏秋冬季城区高于郊区.南京城郊NO3-/SO42-年均值表明采样期间燃煤仍然是主要污染源,且该比值夏季最低,冬季最高.NH4+、K+、NO3-和SO42-主要富集在细粒子上;Na+、Cl-和NO2-在粗粒子和细粒子上都有富集;Ca2+、Mg2+和F-主要在粗粒子上富集.因子分析(FA)的方法表明南京城区气溶胶主要有3个来源.  相似文献   
469.
1月下旬,南京市市长缪瑞林履新后首先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与7位副市长首次签订《市长安全生产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全面推动安全生产行政“一把手”负总责、领导班子“一岗双责”、全员负责制落实。  相似文献   
470.
南京青奥会是我国继北京奥运会之后承办的又一国际奥林匹克赛事,也是迄今南京和全省举办规格最高的国际性体育盛会。届时将有204个国家和地区的3808名青少年运动员齐聚南京。赛事期间正值夏季.这一时段历来是各类事故的易发、高发期,保障青奥安全任务重、难度大。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各区实施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携手治理隐患,夯实青奥安全基础,为平安青奥筑牢安全屏障。从本期起,本刊开辟“安全青奥”专题系列报道,集中反映党委政府、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和有关部门为实现平安青奥作出的积极努力和开展的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