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66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85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31.
对征收参与权中尤为重要的被征收人选择权的司法保障是确保公民实体性利益得以实现之根本。根据对现行《行政诉讼法》和相关司法案例的分析,可知当前被征收人选择权受侵害时,司法保障上存在"不可诉""不能撤""难以赔"的困境。无论从与其他国的横向比较来看,还是通过对成熟性原则的实质性理解,抑或从我国现行立法已存在的事前保护规则观之,中断机制的建构都有其正当性,并有助于逐一化解上述问题。作为一种特殊机制,需要从启动、审理、裁判三个阶段进行特别的设计。  相似文献   
32.
包括大气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是中国目前面临的难题之一。面对日益恶化的大气环境,中国的相关立法不可谓不完善。但相对先进的法律却面临着执法难题和司法困境。法律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其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在于立法、执法、司法、还是国家政策的导向上,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3.
正在两会召开前,对民意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是历年来的惯例。让人意外的是,这次环境治理超过反腐成为了第一民意热点。中青舆情监测室2月27日发布监测报告显示,自2013年两会结束至今,按照各相关关键字的各网络平台舆情信息总和计算,排在前十位的民意热点,分别是:环境治理、反腐倡廉、社会保障、食药安全、稳定房价/物价、网络管理、户籍改革、司法改革、医疗改革和社会风气。其中,"环境治理"异军突起,以高于第二名3倍的优势稳居榜首。而在此话题逾6.8千万条讨  相似文献   
34.
速览     
《环境保护》2014,(10):6
正~~  相似文献   
35.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  相似文献   
36.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于今年正式实施,着重建立推动企业内部劳动争议协商解决机制。建议企业通过建立企业内部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网络和预防在先的工作机制等办法,来提升企业自主解决劳动争议的能力。  相似文献   
37.
劳动仲裁案件审理中经常会出现被申请人不到庭的情况,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被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审理,并作出缺席裁决。那么,如何处理好劳动争议的缺席审理呢,笔者认为主要把握好四个关键环节。 ■规范缺席审理程序劳动争议案件能否缺席审理,前提是程序的规范。  相似文献   
38.
有这么一个故事:32年前,两家人的父辈因车祸一人身亡一人坐牢。而今他们的儿辈又骑摩托车撞上了,多年的积怨一触即发,双方都说对方在报复。民警经过三个小时的调解,终于化解了积怨。办案民警介绍,1980年10月,永春县玉斗镇炉地村康某运驾驶农用车,康某鑫  相似文献   
39.
《中国安防》2012,(4):72
日前,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了《深化司法改革,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公正文明司法》专题报道,介绍了某省公检法系统的司法改革阶段性成果,报道中多次体现了天地伟业同步录音录像等设备在该司法改革中的应用。我国第二轮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已经启动三年多了,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司法改革关系着公平正  相似文献   
40.
《中国安防》2012,(10):28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人们对计算机依赖性的增强,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使用者身份的准确辨识和确定的需求日益增长,生物特征以其独特性和唯一性成为身份识别技术领域的重要信息技术手段之一。目前,生物识别技术在司法领域以及大型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