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14篇
安全科学   58篇
废物处理   49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269篇
基础理论   91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采用以离子液体为模板剂,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级锐钛矿型二氧化钛。探索了合成N-甲基咪唑的实现条件,用微波法实现离子液体中间体及离子液体[bmim]BF4的合成,以合成的离子液体[bmim]BF4为模板制备纳米级光催化剂二氧化钛,研究该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在离子液体辅助下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二氧化钛粒径更小,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和降解性能,光催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2.
按不饱和基团的类型对不饱和季铵盐进行了分类,并综述了其合成方法。介绍了其聚合物在含油污水处理、抗菌、纺织品、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阐述了在不饱和季铵盐的开发及其聚合物的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新型不饱和季铵盐的研发进程,特别是在主结构设计、纯度提高以及新型絮凝剂单体的多样性方面,以制备出多功能性的单体和聚合物。  相似文献   
133.
以马来酸酐为原料、首次应用固体超强酸SO_4~(2-)/M_xO_y为催化剂"一锅法"催化合成聚环氧琥珀酸(PESA)。采用FTIR、GPC对产物结构和分子量进行了表征,利用SEM、XRD考察了产物对Ca CO_3沉渣形貌和物相,并探讨了其阻垢机理。结果表明:8种固体超强酸SO_4~(2-)/M_xO_y中SO_4~(2-)/Ti O_2-Si O_2催化活性最好,阻垢效率高达98.87%;FTIR分析证实了产物分子结构具有羟基、羧基、C-O-C基团,聚合物为PESA;GPC分析该PESA的数均和重均相对分子量分别为1 471和1 609;SEM和XRD分析表明该PESA能有效地损伤和变形Ca CO_3沉渣的晶体习性和结构,表现了明显的晶格畸变能力。  相似文献   
134.
综述了蔗糖酯的合成方法及工艺的研究进展.蔗糖酯的合成方法主要有4种:酰氯酯化法、直接脱水法、酯交换法及微生物法.酰氯酯化法是蔗糖和脂肪酸酰氯反应生成蔗糖酯.直接脱水法是蔗糖与脂肪酸反应生成蔗糖酯.酯交换法包括溶剂法和无溶剂法.溶剂法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亚砜(DMSO)、丙二醇或水为溶剂,但DMF和DMSO这两种溶剂均有毒,限制了其在食品等行业的应用,采用丙二醇或水作溶剂,需加入乳化剂,产品纯化困难;无溶剂法则是通过向反应体系中加入乳化剂使熔融相成均一相,但反应温度比较高,产率低.微生物法是一种新的生物合成方法,采用酶代替传统的催化剂合成蔗糖酯,该法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强,产品易纯化.最后对其他辅助方法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5.
疏水改性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及其对含油污水的净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胶束共聚法,通过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聚合,制得了一种疏水改性高分子阳离子絮凝剂.探讨了疏水功能单体的引入对絮凝剂分子聚集形态和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水单元的存在,在分子聚集体中形成了疏水微区,增强了聚合物的絮凝性能,提高了其净化含油污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6.
以4-氧代-1,4-二氢-2,6-吡啶二甲酸为反应原料,经过酯化反应、亲核取代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醛胺缩合反应等步骤合成得到一种新型棒-线状亲水性N^N^N三齿配体化合物1,并利用~1H NMR和~(13)C NMR进行表征确认。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高效制备棒-线状N^N^N三齿配体化合物,为该类配体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7.
以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和4,4'-偶氮(4-氰基戊酸)(ACVA)为原料合成大分子引发剂(MI-GAP),用其引发氯乙酸乙烯酯自由基聚合,得到聚叠氮缩水甘油醚嵌段聚氯乙酸乙烯酯(GAP-bPVCA),最后将其叠氮化得到含能聚合物——聚叠氮缩水甘油醚嵌段聚叠氮乙酸乙烯酯(GAP-b-PVAA)。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GAPb-PVAA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差热分析(DTA)、热重分析(TG)和微分热重分析(DTG)对GAP-b-PVAA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AP-b-PVAA在空气中200℃未见分解;GAP-b-PVAA具有两个热失重过程,其中最大质量损失发生在228~243℃范围内,失重率为68.74%。GAP-b-PVAA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由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TA表征数据,通过Kissinger方法和Ozawa方法计算得到,两种方法得到的表观活化能Ea数值相近,表明GAP-b-PVAA热稳定性良好,有望用于熔铸炸药中作为一种含能黏结剂。  相似文献   
138.
β-羰基膦酸酯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在著名的Horner-Wadsworth-Emmons(HWE)反应中用于合成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为克服现有合成β-羰基膦酸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存在的缺陷,在一种无溶剂环境下利用烯烃、亚磷酸酯和氧气为原料,铜/铁共催化氧膦化酯制备β-羰基膦酸酯.结果显示:该反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底物普适性,利用简单易得的起始物料有效地获得一系列β-羰基膦酸酯,并能获得32%-77%的收率.此外,将该反应放大至10克级其收率没有显著下降.进一步利用1H NMR、13C NMR、31P NMR及HRMS等技术对β-羰基膦酸酯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实用、成本低廉、高效、绿色工艺合成β-羰基膦酸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9.
针对性地对制药废水中重要污染物的高效降解微生物进行筛选、分离、驯化,把W1、W5、W7、W10和实验室混合菌株CQS进行复配并确定其投配比为1∶1∶1∶1∶1时降解效果最好,COD、NH3-N的降解率为83%,67%。并对组成高效菌剂的菌种进行了16S rRNA鉴定,菌株W1为阪崎肠杆菌Cronobacter sp.,菌株W5为多红球菌Rhodococcus sp.,菌株W7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菌株W10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将高效复合菌剂运用于重庆某合成制药厂的污水处理厂,结合工艺运行参数的调整,对其处理效果进行强化。结果表明:出水COD100 mg/L;出水氨氮浓度1 mg/L;出水色度50;SS50 mg/L。  相似文献   
140.
In this study, the photocatalysts of titania nanotubes(TNTs) were synthesized at different calcination temperatures using commercial Degussa TiO2(P25) as a precursor. The materials were then characterized by BET, SEM, TEM, and XRD analyses. The photocatalytic reactions with NO and NO2 under UV-A irradiation were both perform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otocatalytic reaction rate of NO was much faster than that of NO2, and the conversion of NO2 to nitrate was the rate-limiting step for photocatalytic removal of NOx if the nitrate produced cannot be removed continuously from the photocatalyst surface. For TNTs calcin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was observed on the total NOx removal efficiency by TNT calcined at 500°C for both NO and NO2 photocatalytic reaction, which could be attributed to its high anatase crystallinity as well as high surface area. These two factors affect primarily on the NO2conversion step in which the high anatase crystallinity c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high efficiency at the beginning, while the high surface area could be accounted for retaining this high efficiency from nitric acid poisoning during the test peri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