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14篇
安全科学   57篇
废物处理   49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269篇
基础理论   90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聚硅硫酸铝混凝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硫酸铝、水玻璃和铝酸钠为原料合成了具有不同B值和不同Si/Al摩尔比的聚硅硫酸铝 (PASS)混凝剂 .初步研究了这类混凝剂的合成反应过程和分子量分布 ,深入探讨了其除浊效果、残留铝浓度、除油效果和电泳特性 .实验表明 ,B值对产品中铝的浓度影响较大 ,硅的存在可提高产品的聚合度 ;产品有较好的除浊、除油效果 ,尤其是对低浊度水除浊效果更佳 ;除浊后水中残留铝浓度较低 ;电泳研究表明 ,PASS在混凝过程中表现出吸附架桥作用特性  相似文献   
22.
多卤代二苯醚研究进展简述(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卤代二苯醚中的多溴二苯醚(PBDEs)和多氯二苯醚(PCDEs),是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本文简述了PBDEs和PCDEs的来源、环境中的分布和标准物质的合成方法等,并试图为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和立法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23.
防弹衣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防弹衣是“能吸收和耗散弹头、破片动能,阻止穿透,有效保护人体受防护部位的一种服装”,是个体防护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吸收和耗散弹头、破片动能,以阻止穿透而达到有效防护的目的。作为一种个体防护装备,其发展历程可溯及远古,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现代的防弹衣具备了更为出色的防护功能。其中,高新技术材料,尤其是高技术纤维功不可没。防护功能的日益完善,使防弹衣在军界、警界乃至于在民间安防领域都得到了日趋广泛的应用。1防弹衣发展回顾作为一种重要的个人防护装备,防弹衣经历了由金属装甲防护板向非金属合成材料的过渡,又由单纯…  相似文献   
24.
25.
庞晓华 《化工环保》2004,24(6):461-461
据悉,莱昂德尔化学公司正在法国Fos-sur-Mer的装置生产汽车燃料组分乙基叔丁基醚(ETBE)。ETBE是一种高辛烷值的汽油组分,由生物乙醇(通过生物质制取)和异丁烯反应得到。作为一种氧化剂,ETBE可以很容易地与炼油厂生产的汽油调合成低排放的清洁燃料。  相似文献   
26.
多功能智能织物纳米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武装部队(AFAN)的生存能力和机动性对具有多种防护和耐久功能的轻质结构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除了武器、化学(生物化学)鉴别和防护设备及能量系统外,士兵还要携带越来越多的通信设备.因此,制造制服的织物除了具有防护的功能外,还应具有冲击防护、化学(生物)鉴别及传感、化学(生物)防护以及能量产生及存储的功能.这样就迫切需要建立新的材料体系和方法来把物质合成与结构设计结合起来.实验证明,由电纺丝过程制造的纳米级(直径≤100 nm)纤维能实现这样的功能.这些纳米纤维类似于自然界生物体系,以等级结构被组装,最终形成线形、平面形和三维组装体系.把电子聚合物及传统聚合物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7.
基于CdS-TiO2/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光催化剂降解甲苯的正交实验数据,采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训练并建立了光催化剂合成条件设计的神经网络模型。以正交实验确定的4个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输入层参数,以甲苯降解率作为输出层参数,将全部实验数据分为训练样本集和预测样本集。运行网络,系统误差为0.000 724,网络预测值与实验数据值相关系数达到0.989,说明该网络具有较好的训练精度及泛化能力。并利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预测得到CdS-TiO2/MWCNTs光催化剂的最佳合成条件:焙烧温度为460℃,MWCNTs复合量为1.5%(质量分数),活性组元摩尔比(TiO2/CdS)=80∶1,水加入量为12%(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28.
对Mn/γ-Al2O3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及头孢合成废水的催化臭氧氧化法深度处理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以Mn(NO32溶液为浸渍液,Mn/γ-Al2O3催化剂的最优制备条件为浸渍液浓度0.10 mol/L、浸渍时间9 h、焙烧温度400 ℃、焙烧时间2 h;在反应时间为30 min、废水pH为9.0、臭氧通量为4.6 mg/min、催化剂加入量为5 g/L的条件下,当进水COD、BOD5、ρ(氨氮)和色度分别为220~250 mg/L,8~10 mg/L,10~12 mg/L和60~70倍时,出水COD、BOD5、ρ(氨氮)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3%,30%,33%和93%,出水水质满足GB 21904—2008《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9.
为有效去除水中Cd(Ⅱ),以TiO2纳米粉和NaOH为原料,调节水热反应温度分别为100、120、150和190℃,制备出了不同形貌的TNs(钛酸盐纳米材料),分别记为TNs-100、TNs-120、TNs-150和TNs-190,并对其形貌、结构、比表面积、化学组成等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对水中Cd(Ⅱ)的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TNs对Cd(Ⅱ)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合成温度的升高,TNs的形貌逐渐从纳米片演变成纳米管,管长逐渐变长,最后变成纳米棒.TNs-100的晶型结构主要是锐钛矿型;随着温度升高,结晶度逐渐增强;TNs-190出现了部分金红石相.TNs-150对Cd(Ⅱ)的吸附能力最强,最大平衡吸附量为254.66 mg/g,最佳吸附pH为5.0.再生的TNs-150对Cd(Ⅱ)循环吸附6次的去除率和解吸率均可达93%以上.TNs-150对Cd(Ⅱ)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吸附机制主要是TNs层间Na+和H+与溶液中Cd(Ⅱ)的离子交换.研究显示,TNs的饱和吸附量均高于同类吸附剂,能有效去除水中Cd(Ⅱ).   相似文献   
30.
Although microbial treatments of heavy metal ions in wastewater have been studied, the removal of these metals through incorporation into carbonate minerals has rarely been reported. To investigate the removal of Fe^3+ and Pb^2+, two representative metals in wastewater, through the precipitation of carbonate minerals by a microbial flocculant (MBF) produced by Bacillus mucilaginosus. MBF was added to synthetic wastewater containing different Fe^3+ and Pb^2+ concentrations, and the extent of flocculation was analyzed. CO2 was bubbled into the mixture of MBF and Fe^3+/Pb^2+ to initiate the reaction. The solid substrates were analyzed via X-ray diffrac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moval efficiency decreased and the MBF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metal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 In the system containing MBF, metals (Fe^3+ and Pb^2+), and CO2, the concentrated metals adsorbed onto the MBF combined with the dissolved CO2, resulting in oversaturation of metal carbonate minerals to form iron carbonate and lead carbonates. These results may be used in designing a method in which microbes can be utilized to combine CO2 with wastewater heavy metals to form carbonates, with the aim of mitigat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