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7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71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80篇
综合类   988篇
基础理论   206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42篇
社会与环境   326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分析土地利用功能转型及带来的生态服务价值转变,是快速城镇化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三生空间”管控的重要依据。论文基于福州新区2000、2009和2015年3期Landsat ETM+/OLI遥感数据和“三生”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体系,应用GIS定量研究了福州新区15 a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特征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结果表明: 1)15 a间福州新区的生活生产空间增长迅速,面积增加了11 224.63 hm2,增长率达82.31%;生态生产空间面积出现先下降后增长趋势,总体增长了19.94%;生活生产空间的增长源于对生态空间和生产生态空间的侵占,生态生产空间的增长源于对湿地、海域等生态空间的侵占。2)15 a间福州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了21.69%,其中生态空间下降总量最大,减少了6.822 8亿元,生活生产空间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92.10%。3)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提高和下降两种相反趋势,导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生活生产空间对生态空间和生产生态空间的侵占,贡献率分别达38.60%和18.77%,其次为生态生产空间对生态空间的侵占。4)推进福州新区“三生空间”协同布局,应加强区内生态林地、闽江河口、海岸线等重点生态空间的保护,稳步推进新区核心区域生活空间基础设施优化,集约利用生产空间,增加产出效益。  相似文献   
992.
南水北调对湖北丹江口水库区土地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湖北省丹江口水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随着调水工程的实施,库区土地资源将受到深远的影响。以丹江口水库及其四周海拔低于200m的区域为研究范围,选用90年代初获取的LandsatTM假彩色合成图像为主信息源,运用目视判读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对该区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比例尺为25万分之一的遥感制图和计算机面积量算;在此基础上,对工程实施后本区土地资源的淹没损失、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宏观分析,进而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3.
介绍了塌陷地、挖损地、压占地的分类,调查内容和样品采集方法,对现场资料的分析整理和调查报告的内容以及土地复垦规划的原则和报告内容也作了较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994.
重庆喀斯特山地土壤种子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土壤种子库对岩溶山地退化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萌发法,比较了重庆典型岩溶山地处于不同生态演替序列的自然林地、次生林地、灌草坡、坡耕地、人工林、弃耕撂荒地等土地利用系统的土壤种子库分布特点。喀斯特山地各植被类型的土壤中贮藏着丰富的种子,每个40cm×25cm×15cm土柱内储藏有227.4~454.8粒种子,土壤种子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层(0~5cm),乔灌种子主要分布于0~5cm土壤层。土地利用强度越大,木本植物种子越少,草本植物种子越多,且以农田杂草为主,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如陡坡开垦)是对次生植被及其种子库的主要威胁;坡度、溶沟、溶隙等土壤分布环境和土壤水分等也对喀斯特山地的种子密度产生影响,这就使得种子密度在不同地点及植被类型间相差很大,生境异质性是种子库分布模式的决定因子。  相似文献   
995.
张锐波  张丽萍 《生态环境》2004,13(2):204-206,224
以杭州市区为研究区,利用近卜年的土地利用系列统计资料和遥感解译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区位原理,经过数值计算,分析了杭州市区扩建过程中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点,重点讨论了耕地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时空动态过程。通过区位商数和分离指数的计算分析,揭示了未来土地利用方式的时空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工矿用地和耕地面积的变化最为明显;农作物播种面积的递减速率高于耕地面积的递减速率;蔬菜播种面积的区域不平衡性最大,集中程度高。萧山区是未来主要的菜篮子工程发展区。  相似文献   
996.
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美球  刘桃菊  黄靓 《生态环境》2004,13(4):698-701
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是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在归纳土地生态系统具有尺度的宏观性、对象的地域性、空间的开放性和动态性、问题的复杂性等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内容应包括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机理、评价和管理等三个主要方面。结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指出我国开展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研究面临着包括人口密度过大,土地资源压力大;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社会经济区域发展不均衡,全国各地土地生态系统的区域分异性很强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97.
溶解态有机氮(DON)是土壤中活跃的氮库,其生态环境行为与它的化学组成和粒径分布密切相关。为评估热带滨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不同粒径中土壤溶解性有机氮组成特征的影响,从水稻田、橡胶园、菜园和果园采集土壤样品,通过一系列微滤和超滤(0.7,0.45,0.2,0.1μm,100,10,1 kDa)对土壤溶解性有机氮分级,并使用连续流动分析仪、三维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了滤液中溶解态有机氮、无机氮的含量及荧光组分和有机官能团特征。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背景下土壤DON值的范围为5.25-10.88 mg·kg^-1,其大小顺序为水稻>菜园>果树>橡胶,且DON与溶解性总氮(DTN)的比值范围为26.08%-67.11%,其中橡胶土最高,水稻土最低;不同粒径下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DON主要集中在<100 kDa的粒径中,其值范围为4.85-9.48 mg·kg^-1,占全量的85.89%-92.41%。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及平行因子分析表明,4种土地利用背景下土壤DON含有两种类腐殖质组分及一种类蛋白质组分,且以类腐殖质组分为主,占比54.00%-77.67%;类蛋白组分对土地利用变化敏感,且随着粒径的减小,类蛋白组分占比增加,在<1 kDa组分中比例最高。红外光谱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背景下土壤DON主要在6个位置有相似的吸收峰,包含3410 cm^-1、1636 cm^-1、1402 cm^-1、1138-1035 cm^-1、673 cm^-1、602 cm^-1,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各吸收峰的透光度不同,强度最大的吸收来自游离的胺类N-H伸缩振动;水稻、菜园土壤DON芳香物质含量较高,结构较复杂。了解DON的组成与粒径分布对土地利用的响应,对进一步研究其生态环境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参与性农村评估法 ,并结合地方农业统计年鉴 ,从村级水平对西双版纳巴卡小寨和大卡老寨 2个民族村寨土地利用的景观影响作了初步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 ,人多地少的巴卡小寨因无大面积的公益林等自然景观而使其人为干扰强度指数为 3.196 5 ,较大卡老寨强烈 ;受干扰景观中的粮食作物地和经济作物园斑块较多 ,景观破碎度分别为 0 .0 6 92和 0 .0 980hm-2 ,均大于大卡老寨。大卡老寨因为具有公益林、风景林和水体 ,其景观多样性为 1.4 5 95 ,以公益林、经济作物园和粮食作物地为优势景观 ;大卡老寨景观均匀度和优势度分别为 0 .6 6 4 2和 0 .7377,均大于巴卡小寨。 2个村寨的粮食作物地和经济作物园面积较大 ,表明粮食生产与经济作物种植是山区发展的出路所在 ,而水田面积的扩大和稳定有利于提高人口承载力。各景观类型的规模因受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影响而逐年波动 ,但从长时间来看又趋于稳定。民族文化政策和市场对 2个村寨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99.
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GIS空间分析与传统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在ARCGIS 8.1的GRID模块中,对澜沧江流域南段土地的栅格(GRID)图进行地图代数运算,形成具有复合数据的新GRID数据表;对新生成GRID属性表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获得研究时段内不同空间范围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数据及各类用地上的土壤侵蚀数据;通过土壤侵蚀综合指数(INDEX)的计算,反映了不同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土壤侵蚀程度及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其它林地、低覆盖度草地上土壤受侵蚀的可能性较其它用地类型大;耕地、中覆盖度草地、水域的土壤侵蚀强度较其它用地类型大;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变化的影响在澜沧江中游和下游区域表现较为明显,而在上游区域不明显;上游区域土壤侵蚀的主导因素不是土地利用及其变化,而是地形、气候等其它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87,自引:0,他引:87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气候,土壤,水量和水质的影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通过改变地表发射率,温室气体和痕量气体的含量影响区域气候,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影响着能量交换,水交换,侵蚀与堆积,生物循环和作物生产等土壤主要生态过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覆被类型的空间组合影响着土壤养分的迁移规律,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