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6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317篇
安全科学   126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89篇
综合类   890篇
基础理论   137篇
污染及防治   64篇
评价与监测   116篇
社会与环境   66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顾丹提 《环境科技》1995,8(1):15-16,39
太湖水源是整个太湖流域地区国计民生的命脉,近十年来,由于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太湖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太湖水质恶化,10年内下降了一个等级。目前太湖水质平均已接近三类水,近30%的水面为四类水,其中五类水面占全彻的15%,大部分入湖河道劣于五类水;太湖水体中藻类数量增长了5倍,2/3的湖面呈中富至富营养化过渡状态,1/3的湖面为中富营养化状态。太湖及其流域的主要污染来源是:(l)农业和生活污水大量增加。每年200至30O万吨化肥、5至8万吨农药中的70%未分解排入水体24000万人口的生活污水和粪便未经处理流入…  相似文献   
142.
农田土壤中的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评价   总被引:79,自引:5,他引:7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比土壤的固磷能力和磷素水平可以评估不同类型土壤中的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研究表明,磷吸持指数(SI)可以作为土壤最大吸磷量的替代指标来表征土壤的固磷能力。在太湖地区,影响水土界面磷素迁移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效磷水平和土壤固磷能力。SI值30左右为一临界值,SI大于此值的土壤对于施磷具有较大的缓冲能力,而SI低于此值的土壤对施磷非常敏感,磷流失风险将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呈直线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3.
赣闽浙三省接合区砂金资源分布广泛,尤以赣东北乐安江、昌江水系最富。本文是在对该区野外调查,取样分析和典型砂金矿床、矿点地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冲积型砂金富集与矿源层分布,水系发育规模及地貌条件,含金物质搬运距离,水动力条件,沉积界面微地貌及合金物质沉积后埋藏状况有密切关系,掌握砂金沉积学特点有利于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相似文献   
144.
江苏省太湖污染防治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太湖水源是整个太湖流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命脉,近年来太湖水质恶化已影响太湖流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分析了太湖污染来源及污染状况探讨了太湖污染的发展原因,指出了太湖水污染防治的措施,如污染物总量控制,重点治理,综合防治等。  相似文献   
145.
太湖流域面源污染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随着点源污染得到逐步治理,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本文介绍了太湖流域面源 污染的现状,分析了其构成,列举了国内外目前治理面源污染的一些措施,并就太湖流域面源污染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控制 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6.
太湖水质指标相关性与富营养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为研究太湖第一阶段治理水质富营养化的特征,根据1999年10月采样数据,对总磷、总氮等与富营养化相关的水质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透明度与叶绿素a之间并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而在聚类图中,悬浮物与总磷、总氮显示出密切关系。指出农村面源仍是太湖中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7.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5):323-323
将碳氢化合物(如烯烃)转化为环氧化合物、酮类、醛类的工业过程的氧化催化剂用量仅次于聚合催化剂用量,而大多数工业氧化过程是用氯或有机过氧化物,用氯过氧化物时会产生大量氯化物盐类和含氯有机副产物,而使用有机过氧化物则价格昂贵。英国Carditt大学物理化学教授G.J.Hutchings领导的研究小组的成果表明,栽在碳上的金纳米颗粒能活化空气中的氧,在常压和60~80℃条件下将烯烃转化为环氧化合物等氧化产物。用绿色方法实现金催化氧化,将使化学工业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48.
对太湖水中分离的 3株细菌进行降解苯酚的实验研究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确定了混合菌降解苯酚的最佳条件 :温度30℃、起始 p H 7.2、DO 12 mg/ L、C/ N(质量比 ) 16∶ 1。在最佳条件下测定了假单胞菌、微球菌和芽孢杆菌对苯酚的降解率分别为 97%、6 0 %、98%。实验结果还提示 ,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对苯酚的降解有共同机理 ,而微球菌对苯酚的降解机理可能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49.
混汞法采金地区的汞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混汞法是一种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且应用历史悠久的提金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使用,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汞污染。本文介绍了混汞法的流程以及汞的释放过程和释放因子;综述了应用混汞法提金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由此引发的大气、水体、生物(包括人体)和土壤汞污染的研究现状,并讨论了采金地区的环境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50.
混凝法处理废乳化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聚合硫酸铁(PFS)和聚合氯化铝(PAC)处理废乳化液,适宜的pH范围为pH≤8,在废乳化液CODcr为7000-35000mg/L时,PFS较佳投加量为0.46-0.56g/L,PAC较佳投加量为1.5-3.5g/L,CODcr去除率均可达94%以上。出水经分析表明,PFS和PAC混凝对废乳化液中的脂类和羧酸盐均有较好的效果,并且B/C由0.12分别提高到0.58和0.55,大大改善废乳化液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