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9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289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90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81.
青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生源要素分布及污染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青岛市近岸海域不同功能海区沉积物中生源要素分布及污染状况,于2017年11月在胶州湾、崂山近岸海域和青岛市文昌鱼保护区共采集了3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沉积物生源要素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及生物硅(BSi)的含量。青岛近岸海域TOC、TN、TP和BSi含量范围分别为0.21%~1.43%、0.02%~0.13%、0.06%~0.15%和0.26%~0.60%。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TN和TP含量较高,崂山近岸海域TOC较高,而文昌鱼保护区BSi含量较高。此外,胶州湾沉积物中BSi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说明海域硅藻生产力的下降。根据沉积物中TOC/TN摩尔比,崂山近岸海域沉积物中有机质为海源和陆源混合输入,而胶州湾和文昌鱼保护区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为海源输入。生源要素污染评价结果显示,青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TOC含量未受到污染,而TN和TP则处于中等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482.
论述了几种常用总氮、总磷分析方法的原理和特点,运用准确度和精密度检验,比较了它们各自对不同有机氮、磷物质和有机污染水体的分析结果。实验结论表明,加和法和还原法不能满足一般方法要求;氧化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实用性强,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483.
以成都市受农业面源污染影响严重的阳化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重点对该流域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碳(TOC)、化学需氧量(CODCr)四个指标的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的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浓度从上游到下游呈波动分布,总氮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总磷浓度波动不明显。且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平均浓度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水质标准限值,表明流域内有机污染和氮、磷物质含量高,有水华爆发风险。对四个指标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阳化河中总有机碳与化学需氧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总氮和总磷相关程度高。  相似文献   
484.
为了分析生猪养殖场粪污处理及其还田利用各阶段污染因子消减规律,在6个时间点采集了武汉市某生猪养殖场资源化处理中心在厌氧发酵和好氧深度处理两种方式下原粪、固液分离后的粪污、沼液、一级生化池中的污水、二级生化池中的污水、终沉水、还田利用后的农田水、农田附近沟渠水8种样品,分别测定上述8种样品的总氮、氨氮、总磷等指标含量,并分析各项指标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净化处理之前,原粪总氮含量600~700 mg/L,总磷含量200~300 mg/L,COD含量6 000~8 000 mg/L;经过还田处理后,水质的总氮、总磷、COD浓度与沟渠水相近,根据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已达到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485.
486.
在太湖主要入湖河道大浦港河口构建了泥沙拦截槽,结合泥沙沉降观测,分析利用泥沙拦截槽削减经由河道输入太湖的外源性泥沙及营养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拦沙槽可以有效收集外源悬浮泥沙及其携带的氮磷污染物.拦沙槽以平均-33.99m3/月的速率淤积,其中在夏秋季淤积较快,最大单月沉降量达到66.34m3,在2020年7月~2021...  相似文献   
487.
目前废水生物脱氮技术着重于对氨氮的去除,很难达到去除总氮的目的。为了更好的去除氨氮及总氮,实验研究了不同进水pH、溶解氧浓度、进水C/N比及不同温度条件下间歇生物反应器中氮的存在状态及其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生物反应器运行初期氨氮、总氮浓度均有明显的下降;进水氨氮浓度在30-70mg/L的污水,优化处理操作参数为pH值8.0±0.5,溶解氧(4.2±0.5)mg/L,温度20~26℃,C/N为6,曝气时间6h,沉淀2h,氨氮去除率可达到90%,总氮去除率接近60%。  相似文献   
488.
密封微波消解法测定总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微波密封消解代替国家标准方法测定总氮过程中高压蒸气消解过程,不仅节约了消解时间,碱性过硫酸钾消解彻底,而且节约了试剂,操作简单,准确度和精确度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方法;本实验同时对操作步骤进行了调整和改进。  相似文献   
489.
4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