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9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831篇
安全科学   181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93篇
综合类   1378篇
基础理论   786篇
污染及防治   158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61.
卢仓 《劳动保护》2022,(1):66-69
<正>基于事故预防和控制,提出"四道屏障"理论,本文就该理论进行了概述,并就其在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应急能力建设等工作,但有些企业对于这些工作的逻辑关系没有进行认真梳理,没有有效整合到安全管理体系中,导致各项工作比较割裂,存在重复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相似文献   
962.
土壤胞外酶活性是催化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关键限速步骤,而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极其敏感,然而却很少有研究聚焦于土壤胞外酶活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尤其是在黄土高原地区.以黄土丘陵区撂荒草地为研究对象,野外模拟气候变暖和降水增加,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群落特征和土壤酶活性,探究土壤酶活性及计量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增温、增雨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显著降低了土壤β-1,4-葡糖苷酶(BG)和纤维二糖水解酶(CBH)活性,然而,土壤β-1,4-木糖苷酶(BX)活性在气候变化处理下却呈现出增加趋势,其中,增温处理的增幅最大,达到了63.15%.增温增雨的交互显著增加了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亮氨酸胺肽酶(LAP)以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分别增加了34.32%、 12.97%和44.86%.增温显著增加了过氧化物酶(PER)活性,而增雨显著降低了PER酶活性,增雨以及增温增雨显著降低了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这主要归因于植物群落科组成的变化.增雨和增温增雨处理下碳降解酶活性∶氮降解酶活性(CEs∶NEs)和氮降解酶活性∶磷降解酶活性(NEs∶PEs)显著...  相似文献   
963.
近年来,土壤抗生素和抗性基因污染已成为我国新兴的环境问题,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施用到土壤后会影响抗生素和抗性基因的环境行为.本文从我国土壤中抗生素和抗性基因污染现状和潜在风险出发,概述了生物炭添加土壤对抗生素的吸附、解吸及老化的影响,分析了生物炭特性、土壤类型、抗生素种类,和温度、pH值、共存物质等吸附条件对生物炭添加土壤吸附抗生素的影响,阐述了生物炭添加对土壤中抗生素和抗性基因迁移、消散、生物有效性,以及酶和微生物的影响,并对生物炭控制土壤中抗生素和抗性基因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拟为土壤中生物炭调控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4.
细菌HB-5对除草剂莠去津的酶促降解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从高效降解细菌HB-5(Arthrobacter)中提取的降解酶的分离条件及酶对莠去津的降解性能.研究证明,对莠去津的降解主要是胞内酶在起作用.从高效降解菌HB-5中提取到的降解酶,在不含有莠去津的培养基中连续转接7次,会逐渐丧失对莠去津的降解代谢活性,由此判断该降解酶不是组成酶,而是诱导酶.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标准蛋白测得粗提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为0.65 mg·mL-1;在pH 8.0~9.5之间,酶活力均能保持在最高酶活力的89%以上,该酶降解莠去津的最适pH为8.5;在25~45℃的温度范围内能保持较好的降解活性,最适温度为35℃;进一步研究发现,该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暴露在温度30~40℃,pH 6.0~9.0的条件下2h仍能保持较高的酶活力;该酶与底物莠去津结合力强,对莠去津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其米氏常数Km为0.7034 mmol·L-1,最大降解速率为0.1863μmol·mg-1·min-1.  相似文献   
965.
不同氮、磷浓度对穗花狐尾藻生长及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揭示解营养物质对穗花狐尾藻生长及其体内酚类物质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氮、磷浓度下穗花狐尾藻体内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总酚含量的变化及与酚类代谢相关酶——苯丙氨酸裂解酶(Pheny lalanine ammonia-lyase,PAL)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氮、磷条件下,穗花狐尾藻顶端组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低氮、低磷水平下顶端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50.91、38.25mg.g-1(以干重计),均高于对照组,表明穗花狐尾藻体内可溶性糖对氮、磷胁迫的响应较可溶性蛋白敏感.不同氮浓度(0.875、7.0、56.0mg.L-1)和磷浓度(0.194、1.55、12.4mg.L-1)下,穗花狐尾藻顶端组织中总酚含量分别为44.74、24.42、29.73mg.g-1和37.77、30.60、36.05mg.g-1(以干重计),对应PAL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酚类物质变化趋势一致,而生物量增长率与酚类物质变化趋势相反,即过高和过低的氮、磷胁迫均会导致穗花狐尾藻生物量增长率的降低及体内酚类物质含量的升高.  相似文献   
966.
生物固氮有助于植物对土壤中有效氮的利用,减少农业生态系统中无机氮肥的使用.生物炭可以通过其特殊物理结构调节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微生物的丰度和活性,然而关于生物炭对水稻土生物固氮方面的研究并未深入了解.试验共设置3个处理:施磷钾肥对照(CK)、当地常规施肥处理(CON)和常规处理配施20 t·hm-2生物炭(B),采用qPCR和高通量测序分析固氮基因(nifH)的丰度和群落结构变化,探讨生物炭添加对琼北地区双季稻田土壤固氮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CK和CON处理,添加生物炭提高了土壤pH和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以及作物产量.同时nifH基因丰度与土壤pH和SOC呈显著正相关.与CK处理相比,添加生物炭处理增加了nifH基因丰度以及显著改变了早稻季土壤固氮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常规施肥处理减少了nifH基因丰度而对固氮微生物群落影响相对较小.施用生物炭使固氮微生物群落优势属发生了变化,地杆菌属(Geobacter)、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厌氧粘细菌属(Anaeromyxobacter)和铁氧化细菌属(Sideroxydans)等是所有处理中的优势菌属.相比CK处理,生物炭处理显著增加了嗜糖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而常规施肥处理增加了地杆菌属的相对丰度.结果表明,生物炭添加具有一定的减肥潜力,为减少琼北地区稻田氮肥施用,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7.
好/厌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脱氮特性与功能基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西安市金盆水库沉积物中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反硝化细菌,经形态学观察和16S r DNA测序鉴定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命名为KK99.探究了该菌株在好/厌氧条件下的脱氮特性以及nar G、nir S和nos Z功能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KK99菌株在好/厌氧条件下,均能进行反硝化作用,且在两种不同的条件下均具有高效的脱氮效率.经过24h的培养,其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85.08%和89.05%.胞内功能基因nos Z和nir S的表达量较高,nos Z在好氧条件下的反硝化发挥主要作用,nir S在厌氧条件下的反硝化发挥主要作用,nar G在两种条件下的表达均较低.同时该菌株还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性能,在好氧条件下,能同时去除硝酸盐氮和氨氮,24 h时,TN去除率为76%.施氏假单胞菌(P.stutzeri KK99)将为微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和总氮削减工程应用提供菌源保障.  相似文献   
968.
土壤重金属污染以及抗性基因的流行一直是全球关注的问题,已有许多研究报道了重金属和抗性基因在土壤中的含量,但是高原地区重金属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在土壤中的含量并不清楚.因此,调查分析了青海地区土壤中重金属和抗性基因的环境残留量和分布情况,并且探究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和抗生素抗性基因之间的关系.在土壤样品中,重金属ω(Zn)最高[平均值:(50.27±19.88) mg·kg-1],其次是重金属ω(Cd)[平均值:(30.27±9.45) mg·kg-1],重金属ω(Hg)最低[平均值:(0.027±0.019) mg·kg-1].土壤中重金属抗性基因的亚型主要是czcA、merAmerP,它们主要功能是负责对Hg产生耐性.土壤中β-内酰胺酶抗性基因相对丰度(0.1505)最高,占ARGs总丰度的47.54%,四环素(tetracycline)耐药基因占ARGs总丰度的16.93%,FCA约占14.56%,MLSB约占8.77%.可移动的遗传元件(MGEs)多样性和相对丰度均较低,仅检测出tnpA01基因,intl 1intl2未检出.相关性研究表明,土壤中Cu (r=-0.533,P=0.006)和Hg (r=0.692,P=0.006)含量与海拔高度呈显著负相关,其他重金属含量与海拔高度无显著相关性.此外,重金属含量与土壤类型显著相关(P<0.05).土壤中重金属Hg含量与czcA(r=0.692,P=0.006)、merA (r=0.816,P=0.007)和merP(r=0.594,P=0.02)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阐明了重金属和ARGs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发生和分布,并发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与抗性基因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69.
970.
采用酶底物法和多管发酵法及快速纸片法,比对分析了分组环境水样中的大肠菌群,采用无菌水和标准菌种ATCC 25922(大肠埃希菌)标准菌种检验3种方法的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结果表明,固定底物酶底物法与多管发酵法用于水中粪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