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27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51篇
环保管理   87篇
综合类   478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94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一、前言自从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至今50多年以来,陆续发生的环境污染中毒事件数以万计。其中,影响最大的八大公害事件中,以1952年伦敦烟雾为首的大气污染事件竟占4个,死亡万余人。  相似文献   
12.
将钙钛矿型催化剂与碳烟均匀混合后置于固定床连续流动反应体系中,利用程序升温反应技术,在模拟柴油机尾气的情况下对同时催化去除氮氧化物(NOx)和碳烟的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改变含Cu原料的用量,得到不同Cu取代量的催化剂La0.8K0.2CuxMn1-xO3,性能评价结果表明,La0.8K0.2Cu0.05Mn0.95O3催化剂的综合性能较好,碳烟的起燃温度及NO向N2的最大转化率分别为280℃和58.0%.采用该催化剂,进一步考察了进气中NO浓度、O2浓度、进气总流量及催化剂与碳烟的接触状况对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气中NO浓度、O2浓度、气体总流量和催化剂与碳烟之间的接触状况对NO的去除率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对碳烟起燃温度的影响较小.O2浓度从5%变为7.5%时,碳烟的起燃温度及最大NO转化率分别从280℃和53.8%变为270℃和96.7%.碳烟与催化剂松散接触时,碳烟的起燃温度及最大NO转化率分别为290℃和48.4%,紧密接触时分别为275℃和70.4%.而进气中NO浓度、气体总流量的变化对碳烟的燃烧基本上没有影响,虽然NO的转化率有明显变化,但生成的N2总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燃煤氮氧化物的产生、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综述了燃煤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供参考的相关建议及解决的方案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燃烧中氮氧化物的形成和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智森 《环境保护》1994,(11):6-7,45
本文着重讨论了燃料燃烧过程中氮氧化合物是如何产生以及对环境的危害。提出采取全氧燃烧、低NOx烧嘴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氮氧化合物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6.
从清洁区看广州市空气污染变化及污染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广州市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清洁区子站1985~1997年间的二氧化硫、氨氧化物的监测结果与其他五个功能区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广州市近年来二氧化硫受内外污染综合影响,污染范围在扩展,污染程度在加重。氨氧化物污染也在加重,而且污染程度已超过二氧化硫;从而提出了有关的建议和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气-固相因定床反应装置考察了Rh交换的Al-MCM-41在高气体空速条件下对贫燃NOx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活性,考察了氧含量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000h^-1的气体空速、O2/C3H6=20、603K时,NO转化率为74.3%。利用原位FTIR技术研究了该催化剂的表面吸附物种及表面程序升温反应行为,并结合实验观察探讨了贫燃条件下Rh-Al-MCM-41催化剂上NO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机理。  相似文献   
18.
我国SO_2和NO_X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和历史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我国燃料消费、燃料的含硫量和硫与氮氧化物排放因子,计算我国各地区SO_2和NO_X排放强度地理分布。结果指出,我国原煤含硫量为1.12%。1990年全国SO_2和NO_X的排放量分别为1751.8万t和842.2万t,排放强度最大的地区是中东部地区,即辽宁、河北、山东、山西和浙江。这些地区平均排放强度大于7t/km ̄2·a。还估算了全国1950~1990年SO_2和NO_X历年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9.
对非稳态工艺废气中氮氧化物的监测,目前的监测方法无法获得准确满意的结果,氢氧化钠吸收-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监测,可以延长采样时间,扩大测定范围,消除推荐,试行方法中的有关缺陷。  相似文献   
20.
应用LDN-1氮氧化物脱除剂实现催化再生烟气NOx达标排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独山子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再生烟气中NOx含量达到1300-1400mg/m3(国家排放标准<420mg/m3),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应用LDN-1氮氧化物脱除剂后,催化再生烟气中的NOx含量由1300-1400 mg/m3降至420 mg/m3以下,实现了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