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474篇
安全科学   65篇
废物处理   65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830篇
基础理论   240篇
污染及防治   172篇
评价与监测   60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北京大气PM10中水溶性氯盐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氯盐是大气气溶胶中重要水溶性无机盐,对2004年全年北京大气可吸入颗粒中氯盐的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北京大气中可溶性氯盐的年均值在(3.1±1.7)μg·m-3,采暖期平均浓度为(4.6±2.1)μg·m-3,非采暖期平均浓度为(2.6±1.6)μg·m-3.最低值出现在5月,为(1.3±0.8)μg·m-3;最高值出现在12月,为(5.8±5.3)μg·m-3.日变化在秋冬季多为白天浓度低,晚上浓度高,夏春季多呈现上午高,下午低的特征;季节变化呈现秋冬季高,春夏季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2.
为探究盐冻环境钢筋混凝土结构经电化学除氯后的残余氯离子分布规律,本文设计快速冻融试验,对冻融循环作用后的钢筋混凝土开展电化学除氯试验,研究冻融循环次数、除氯时间和粉煤灰掺量等因素对钢筋混凝土电化学除氯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粉煤灰混凝土电化学除氯效率受冻融循环作用影响和粉煤灰二次水化的共同影响,冻融循环作用引起的混凝土性能劣化导致电化学除氯后混凝土内残余氯离子呈凸型分布,集聚在距混凝土表面 15~25 mm 范围,钢筋附近残余氯离子含量最低。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作用会引起混凝土电化学平均除氯效率上升,相较于未冻融试件,冻融循环作用 100 次的试件上升约 12.5%;随电化学除氯时间增加,平均除氯效率会增大,混凝土内残余氯离子含量下降和外迁总量正相关;随粉煤灰掺量增加,混凝土电化学除氯效率增大,掺 10%、 20%、30% 的粉煤灰混凝土,其 28 d 平均除氯效率分别达到 51.2%、54.5%、59.9%。  相似文献   
143.
通过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在烟草上的农药残留消解试验,探讨氯溴异氰尿酸在烟草上的合理使用准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烟草及土壤中氯溴异氰尿酸进行残留量分析.样品采用乙腈提取,三氯甲烷和石油醚萃取净化,紫外检测器(UVD)测定,检测波长为200 nm,流动相甲醇与冰乙酸水溶液(pH值为4.0)的体积比为5:95.结果表明,氯溴异氰尿酸最低检出限为5.0×10-10 g,在烟叶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5.01%~91.92%,相对标准偏差为1.36%~6.09%;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4.49%~92.44%,相对标准偏差为1.01%~5.29%.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达到定量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44.
垃圾焚烧炉渣中的氯是影响其资源化利用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对焚烧过程炉渣中氯存在特性及影响机制尚无明确认识.本研究聚焦垃圾焚烧过程,通过实验室小型焚烧炉模拟村镇可燃垃圾分散式焚烧,研究了不同焚烧工况下,焚烧炉渣样品形态及粒度分布、氯迁移行为以及氯存在特性.结果表明,提高入炉垃圾中塑料、木竹及焚烧温度有助于炉渣中氯向非水溶性氯的转变,而纸类、织物的添加对炉渣中水溶性氯和非水溶性氯占比的影响不明显.本研究可为炉渣中氯污染的源头调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5.
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氯乙烯的微生物脱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氯乙烯是土壤和地下水中存在的污染物,其去除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微生物降解.本研究在温度20℃、氯乙烯初始浓度100μmol/L条件下,对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四氯乙烯、cis-二氯乙烯及一氯乙烯的微生物降解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在铁还原和碳酸氢盐存在条件下,四氯乙烯以0.26/d和0.31/d的速率分别脱氯为三氯乙烯和cis-二氯乙烯.在脂肪酸存在条件下,四氯乙烯、cis-二氯乙烯和一氯乙烯均完全脱氯为乙烯,但后两者脱氯速率(0.04/d)明显低于前者(0.57/d).在反硝化、锰还原及硫还原条件下,不同取代氯乙烯降解均不明显.当环境温度降至12℃,脱氯菌活性降低,但氯乙烯完全脱氯还原过程仍可发生.  相似文献   
146.
磷系阻燃剂对人体的潜在毒性作用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肾脏是机体重要的排毒器官,若肾脏细胞受损,可能影响肾脏功能的正常发挥。本研究以人胚肾细胞HEK293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毒理学实验,筛选出磷酸三苯酯(TPP)及磷酸三(2-氯异丙基)酯(TCPP)诱导人胚肾细胞HEK293凋亡的关键靶标基因p53。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子对接模拟和光谱法分析发现,TPP和TCPP分别以嵌插方式和沟槽方式结合p53-DNA,改变基因片段的框架结构,启动分子起始事件,通过影响相关基因(Bax、Hrk、Bcl-2和Bad)的表达量,导致线粒体途径释放cyt c,最终激活Caspase 7实现细胞凋亡。研究结果阐明了此类污染物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为毒害化学品的污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7.
建立了测定垃圾渗滤液中微量Zn(Ⅱ)的巯基棉分离富集-偶氮氯膦Ⅲ-溴代十六烷基吡啶(TPB)共振光散射新方法。在pH为3.1~4.6的Tris-盐酸缓冲介质及TPB存在下,Zn(Ⅱ)与偶氮氯膦Ⅲ-TPB结合生成三元缔合物,使共振光散射(RLS)显著增强并产生新的散射光谱,最大RLS散射峰位于378 nm处,体系的RLS增强程度(△IRLS)与0.008~0.20 mg/L范围内的Zn(Ⅱ)呈线性关系,定量限为0.010 mg/L。研究了共振光散射的光谱特征、适宜的反应条件及主要分析化学性质。方法用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Zn(Ⅱ)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8.10%~102.7%,相对标准偏差为1.5%~1.8%。  相似文献   
148.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结合固相萃取(SPE)前处理技术,建立了水中4种除草剂氯草定、阿特拉津、乙草胺和异丙甲草胺残留的分析方法,于2018年春(4、5月)、秋(9、10月)和冬(1、3月)季对太湖流域望虞河西岸九里河水体中4种除草剂的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4种除草剂的加标回收率为71. 2%~108%,RSD均10%,方法检出限为3. 5~6. 0 ng/L。九里河水体中氯草定、阿特拉津、乙草胺和异丙甲草胺4种除草剂质量浓度分别为未检出~0. 025 7,0. 019 1~1. 19,未检出~0. 026 0和未检出~0. 094 3μg/L。4种除草剂中阿特拉津最高值接近《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限值,其他3种其值较低,氯草定首次在太湖流域水体中检出。  相似文献   
149.
以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作为主要光敏剂研究磺胺氯哒嗪(SCP)间接光降解行为和机理,分析CDOM组成、盐度和pH值对SCP间接光降解的影响.SCP间接光降解速率随CDOM浓度升高而逐渐加快.CDOM产生的光化学反应活性中间体对SCP间接光降解的贡献率不同,其中3CDOM*起主要作用,对SCP间接光降解的贡献率高达77.94%.所用CDOM由4种荧光组分组成,包含3种外源腐殖质(C1,C2,C3)和1种内源腐殖质(C4), SCP间接光降解去除率和3CDOM*浓度分别与荧光组分的相关性大小顺序均为C3>C2>C4>C1.其中C3和C2与[3CDOM*]具有较高线性相关性(R2>0.97),是3CDOM*的主要贡献者.盐度和pH值对SCP间接光降解的影响作用显著.在盐度为15‰时,SCP的间接光降解速率最大.在低盐度范围(0~15‰)内,离子强度效应对间接光降解的促进作用大于无机阴离子带来的抑制作用,使得间接光降解速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加快.溶液pH=(5.00±0.10)时,SCP的间接光降解速率最大.SCP的间接光降解速率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而减慢,中性和碱性环境不利于SCP的间接光降解.  相似文献   
150.
氯气校正法(HJ/T70-2001)是测定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国标方法,为了减少样品测定过程带来的环境污染,研究在不改变HJ/T70-2001氧化体系及测试条件的情况下,将取样体积由20 mL减半为10 mL,试剂的使用量相应减半,对方法的检出限、相对误差、相对标准偏差等指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出限符合要求,准确度较高,精密度较好,可用于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