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208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241.
几种水生植物对滇池入湖河道水的净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滇池入湖河道污水,对香蒲、水芹菜、大藻、水葱和蔗草等5种水生植物进行了净化河道污水的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香蒲、大藻、水芹菜对污水中CODMn、BOD5、TP和TN均有较好的净化去除作用,去除率可达37%~52%。其中水芹菜对增加河道水中的DO含量也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2.
高等水生植物修复双龙湖水体叶绿素a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重庆渝北双龙湖水体因长期受纳城市污水,近几年水体水质恶化并呈加重趋势,为治理修复该水体,进行了水面种植高等植物净化双龙湖富营养化水体的动态和静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植物风车草、蕹菜,芹菜对叶绿素a的降低率分别是17.64%、42.99%、38.05%,附着物与根系重量比(湿重%)是风车草:5.1-132.7、芹菜:100.0、蕹菜:48.3;三种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有较好的修复作用,对降低叶绿素a作用明显,对悬浮污染物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其中风车草对修复营养化水体的作用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243.
为了解滨岸带植被、地形等地貌要素对蓝藻水华堆积及消散过程的影响,在太湖滨岸带设置不同形式的围格和植被实验区,通过逐日监测水体叶绿素a(Chl-a)的消长过程及同步营养盐变化,研究夏季蓝藻水华在湖泊滨岸带堆积与消散特征和营养盐效应.结果表明,滨岸带的地形地貌及植被状况对蓝藻水华的堆积程度及消散过程影响较大,软围隔营造的滨岸带静水环境,以及不同植被所形成的不同滞水区,显著加剧了蓝藻水华的局部堆积,从岸边挺水和浮叶植被区到开敞水域对照区,蓝藻水华的堆积程度依次递减;近岸挺水和浮叶植被区蓝藻水华堆积最严重,堆积时间最早,持续时间长;蓝藻水华堆积对营养盐等水质指标影响极大,堆积严重时该区域Chl-a含量达到了457.42μg/L,总氮(TN)达到11.04mg/L,总磷(TP)达到1.32mg/L;橡胶围格内浮叶植物区藻类堆积程度与近岸区类似,而浮叶植物与沉水植物混合区藻类堆积程度低于单一浮叶植物区;水体围隔能够加剧蓝藻水华的堆积,没有围隔的浮叶植物区藻类堆积程度最低.在蓝藻水华堆积过程中,蓝藻细胞仍在继续增殖,水体Chl-a仍会明显增加,而同期的水体营养盐的增幅小于Chl-a,甚至随着藻类生长消耗及生态系统的脱氮效应,溶解态氮磷下降明显.蓝藻水华消散过程中,TN、TP与Chl-a同步下降,但藻体中的氮磷释放到水中,导致堆积区的溶解态氮、磷有所增加,显示出明显的营养盐效应.本研究定量刻画了蓝藻水华局部堆积并快速致灾的地形地貌要素特点,揭示了蓝藻水华的水质与生态效应,为科学评估富营养化水体蓝藻水华的生态灾害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4.
阿什河是松花江重要的一级支流,水环境污染问题最为突出.针对阿什河流域氮磷污染严重、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低等问题,选取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菖蒲(Acorus calamus)、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菰(Zizania latifolia)、显脉苔草(Carex kirganica)、水葱(Scirpus validus)、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香蒲(Typha orientalis)10种阿什河流域常见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在室内静水条件下对其氮磷富集和水质净化的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植物净增生物量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 < 0.05),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492.71~939.19 g/m2,其中净增生物量最高的泽泻是最低的慈姑的1.91倍.②不同植物的植株茎叶部和根部的氮、磷含量也具有一定的差异,茎叶部TN含量(以质量分数计)为3.46~19.55 mg/g,TP含量为1.34~4.77 mg/g;根部TN含量为3.88~13.59 mg/g,TP含量为1.16~7.59 mg/g;TN、TP在茎叶部的富集能力均大于根部,有效刈割是彻底去除污染物的有效手段.③在水体中TN、TP浓度(以质量浓度计)为2.08~3.03、0.56~0.77 mg/L时,不同植物对水质的净化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植物对TN、TP的去除率为64.96%~86.03%、64.64%~85.12%.④不同植物TN、TP富集贡献率范围分别为50.24%~80.71%、54.85%~93.44%.研究显示,植物净增生物量湿质量、干质量均与TP富集率相关性较高,可以作为植物筛选的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水葱、芦苇、菰和千屈菜可作为阿什河流域生态修复的备选植物.   相似文献   
245.
滦河上游4种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模拟自然条件下,对水生植物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小香蒲(Typha minima)、水葱(Scirpus validus)、黄花鸢尾(Iris wilsonii)及其不同组合配置的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的各水生植物及其组合配置在总氮、硝态氮、总磷、正磷酸盐和化学耗氧量(TN、NO_3~-、TP、PO_4~(3-)、COD)上有净化效果,配置种植的净化效果优于单一种植。研究给出了各水质指标随时间变化的回归方程。千屈菜+黄花鸢尾组合50 d TN去除率和COD降低率分别为73.83%,77.4%,水质净化效果最佳;水葱+黄花鸢尾组合20 d NO_3~-去除率为89.41%;水葱+黄花鸢尾组合对总磷和PO_4~(3-)去除效果最好,50 d去除率分别达88.98%和92.39%,合理选用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水生植物及其组合配置,可用于河道水质改良。  相似文献   
246.
孙可华 《化工环保》2004,24(1):73-74
采用水生植物净化塘净化工业废水,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效生物处理技术。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选择水葫芦和萘为研究对象,采用水生植物净化塘处理含萘废水,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期达到以植物治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47.
水生植物热解生物油对中肋骨条藻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芦竹、芦苇、香蒲3种湿地常见水生植物分别在250、300、400、500、600℃下进行热裂解,研究热解所得生物油对中肋骨条藻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种水生植物在不同温度下所得的15种热解生物油对中肋骨条藻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生物油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呈增强趋势.同种植物热解温度不同,所得热解生物油的抑...  相似文献   
248.
浅析了水生植物的特点和生态功能,探讨了水生植物污水治理工艺机制以及优势,分析了该工艺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潜力。  相似文献   
249.
近年来,植物化感作用逐渐成为控制藻类暴发的一种新技术。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着重从水生植物化感作用、化感抑藻物质、应急处置藻类方法、海洋赤潮和淡水水华的应急处置及机理进行评述,并对该技术今后的发展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250.
湿地公园是湿地与公园的复合体,体现了“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生态思想,其中植物景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湿地公园的设计中,对湿地植物的选择也尤为重要。上海崇明西沙湿地公园,是一个以自然保护为主的主体性公园。其保留了大部分的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的构建模式,在保留层面有很大的优势,但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不足,希望通过对其优劣势的分析,对今后的湿地植物景观设计有更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