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97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144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54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41.
浙江拔茅银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拔茅银矿是浙东中生代火山岩带中近几年新发出的金银矿田,矿床发育于破火山口机构内,矿体主要受NW及近SN向张性硅化破碎带控制。矿床的各种特征表明,其成因属浅成低温热液型。  相似文献   
42.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5,(3):172-178
浙江龙游溪口大型硫铁矿田位于江山—绍兴拼合带南东侧,余姚—丽水深大断裂北西侧,由牛角湾、溪口、灵山等数个大中型矿床组成,是浙江省岩浆热液型硫铁矿床的典型代表。矿体赋存在沐尘岩体(石英二长岩)内外接触带中,呈密集脉状产出,受北北东向、北东向及帚状断裂构造控制。矿床形成于晚白垩世,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体,部分来自八都岩群堑头岩组变质岩,属岩浆期后热液矿床。在系统分析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总结矿床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运用矿床综合模型地质信息预测法圈定最小预测区,并用地质体积法估算溪口地区潜在资源量。定量预测结果表明,矿床外围及深部仍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3.
据媒体报道,9月15日,浙江海宁500余名村民聚集在浙江晶科能源公司门前,就环境污染问题讨要说法。后部分人员冲入该公司,掀翻8辆汽车,造成部分办公用品及财物受损。  相似文献   
44.
以清洁生产促进浙江省工业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内外清洁生产的实践表明,通过对企业的废物审计和清洁生产的实施,在国家投入少量资金的条件下,短期内即可减少原材料消耗5%~10%,污染物排放减少10%~50%,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并腾出了环境容量满足进一步发展生产的需要,达到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目的。1背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沿用以大量的消耗资源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通过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来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传统的生产模式导致资源利用不合理,大量资源和能源以废物的方式排入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多年的实践证明,继续维持传统粗放型经济增…  相似文献   
45.
拔茅银矿为一赋存于中生代陆相火山岩中的浅成热液矿床。本文通过该矿床矿物中的气—液包裹体,S、Pb、H、O等稳定同位素组成,矿物共生组合稳定存在的热力学条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的含矿性等方面的研究,阐述了其成矿地球化学条件和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46.
生物质露天燃烧排放烟气颗粒物对大气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重要影响. 该研究基于MODIS - MCD64A1数据提取2001—2016年浙江省森林、灌丛、草地火灾面积和作物秸秆火点数据,结合植被类型、生物质密度和燃烧效率,运用排放因子法,估算16年间浙江区域露天生物质燃烧排放污染物总量. 结果表明,2001—2016年浙江区域露天生物质燃烧总量为58.78 mt,其中乔木、灌木、草本、水稻、小麦、玉米、豆类和油菜燃烧总量分别为202.18 kt、10.43 kt、300.10 t、46.66 mt、1.94 mt、2.45 mt、3.45 mt和4.06 mt. 森林和秸秆火次数分别为1783次和23257次,森林火灾多集中在浙江南部区域,秸秆火多集中在浙江北部区域. 森林和草地火灾次数主要集中在3月和10月,作物秸秆火点主要集中在5、7和8月份,占全年75%以上. 各污染物CO2、CO、NOx、VOCs、PM2.5、TC、OC和EC排放总量分别为667.20、26.40、1.13、4.92、5.12、2.85、2.59和0.23 mt. 该研究揭示了浙江地区生物质露天燃烧排放污染物的时空变化,为深入揭示生物质燃烧对区域环境影响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7.
吕惠进 《农村生态环境》1995,11(3):31-33,60
通过对浙江省中部萤石产区氟地球化学环境的初步研究,探讨了该区地方性氟病的成因和分布环境,指出了地方性氟病与高氟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48.
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现状评估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实验区在可持续发展中所处阶段定位和八 大进步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起始于 1 993年 ,主要分两个阶段 :1 993年~ 2 0 0 0年为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建设阶段 ,2 0 0 0年底开始转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迄今 ,浙江省已有绍兴县杨汛桥实验区等 3个国家级实验区 ,富阳市富阳镇等 8个省级实验区。从发展观、发展模式演变的进程及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所设想的目标模式 ,结合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历程看 ,浙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大约要经过四个阶段。一是以发展经济为主要任务的“经济突破阶段”。二是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 ,大力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49.
以生态县建设为载体全力打造"绿色畲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县建设为载体 全力打造“绿色畲乡”$景宁县环境保护局@胡克森  相似文献   
50.
全球产业结构“服务经济”形态转向宏观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重要构成正成为我国经济中低增速“新常态”下城市与区域重构竞合格局、提升位序-规模、参与新国际分工的重要“利器”。以浙江65个县域空间单元为研究对象,基于“定量测度-时空辨识-因素剖析”逻辑脉络,运用数理统计模型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揭示2003~2015年其演变特征、空间效应与影响机理,以期为浙江“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统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布局与发展实践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时空格局表现为低水平均质空间向市辖区首位型城市特别是杭州、宁波等“多中心”的非均衡空间极化演进;其次,体系结构符合Zipf位序-规模分布规律,内部六大行业空间集聚呈现以信息服务业为龙头的“三大梯度”层级分异形态;再则,全局空间存在自相关性但溢出效应微弱且渗透不均衡;最后,其地理过程、格局实践表征被验证为是信息技术水平、人力资本丰裕度、市场发育成熟度等多重因子非线性共轭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地理加权回归;时空演变;浙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