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32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231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对清洁生产、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内涵作了简介,着重从理论到实践经验上探讨清洁生产审核在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推进过程中,环境因素和重大环境因素识别;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建立;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3.
引入绿色会计后,企业的效益指标更加客观,有利于决策者以此为依据制定更为合理的发展策略。同时,绿色会计实质上对企业的经营绩效起到了一种预期作用,其对环境因素的计量、确认、披露,促进了企业对未来经营情况的预测,也是对未来风险的一种分散处理。  相似文献   
44.
油田在油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属于危险废物,随意排放或简单堆放都会对地下水、地表水、大气和周围植被等环境因素造成污染,而且是原油资源的浪费。公司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工作,积极研究开发含油污泥处理技术,新建油泥砂净化厂,对含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了原油的回收并减少了排放。  相似文献   
45.
淡水高等水生植物对浮游藻类化感作用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有效地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频繁出现的藻华,已成为水环境治理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植物化感抑藻领域的研究现状,归纳总结了具有抑藻活性的水生植物种类;讨论了水生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及其特性;阐述了环境因素对水生植物化感抑藻作用的影响;指出目前水生植物化感抑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6.
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标准的部分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在审核员考前培训时,发现常有学员对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搞不太清楚;在对实习审核员进行验证时,也发现一些实习审核员孤立地就某一条款开展审核,不关注条款之间的关系,不会以重要环境因素为主线开展过程审核。标准条款作为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条款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作为一个体系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相关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以下对要素之间的关系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47.
针对传统层次分析法(AHP)计算过程中元素相对重要性难以判定且一致性检验计算量偏大的缺点,改进型层次分析法(IAHP)采用三标度法联合自调节方法构造比较矩阵,并转化为一致判断矩阵。结合实例介绍了IAHP法的运用,该方法易于进行元素相对重要性赋值,使专家和决策者较易接受,且不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明显降低了运算量。  相似文献   
48.
在第五、六讲中,我们介绍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综合经济一环境因素分析。在第七讲中我们将继续介绍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等内容。  相似文献   
49.
武器装备验证环境因素确定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了与武器装备环境紧密相联的4个因素,从武器装备的产品分解结构、环境分解结构、功能分解结构、状态集构建了武器装备系统、分系统、部件的试验验证环境因素确定模型,分析了模型的应用,给出了模型的工作流程。描述了基于上述模型的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思路与功能。  相似文献   
50.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辨识是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针对企业在实施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过程中遇到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描述不准确、辨识程度如何掌控、三种时态和状态的运用、重大危险源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对标准要求的理解和具体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