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04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9 毫秒
21.
22.
林可霉素菌(Streptomyces lincolnensis)利用吡唑酮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被吡唑酮废液驯化、分离、筛选后的林可霉素菌,并对其在摇瓶上利用吡唑酮废液中的硫酸铵发酵(7 d)生产林可霉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废液加入培养基体积比都为1∶10,实验1中菌丝代谢和对照比正常,其中还原糖利用最快,在发酵后期为0.24 mg/L,林可霉素起步效价最低为2 100 IU/mL,与对照相比最后发酵效价降低了70 IU/mL;实验2发酵过程pH值偏低,全程为5.86~6.50,氨基氮代谢缓慢为40 mg/100 mL,最后林可霉素效价最低为4 480 IU/mL;实验3中废液在发酵进入48 h中后期的时候补入能促进菌丝体分泌,最后林可霉素为5 180 IU/mL,比对照发酵水平高出8.82%。可见实验3的实验设计有利于林可霉素菌利用吡唑酮废液生产林可霉素,为废物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可行性作了有意义尝试。  相似文献   
23.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草酸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酸性介质中 ,锌与草酸的还原反应 ,生成的乙醛酸与盐酸苯肼反应生成乙醛酸苯腙 ,而苯肼转化为重氮盐后与乙醛酸苯腙反应生成粉红色偶氮化合物。据此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草酸盐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4.
稀土萃取分离废液中的盐酸和草酸,难以用传统的酸碱滴定法分别测定。这对废液的监测及回收利用带来很大困难,线性滴定法,是解决混合酸同时测定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目前,一般用于一元酸(或各级离解常数差异较大的多元酸)混合体系的测定,其数学处理及程序设计都较复杂,实际样品的分析也较少见。基于电荷平衡理论,笔者导出了同时测定一元强酸和二元酸的线性滴定公式。公式简单、编程方便,且机上运算快。能很好地用于稀土萃取分离液中盐酸和草酸的同时测定。线性滴定公式的推导设HCl和H_2C_2O_4的摩尔浓度分别为C_1和C_2(mol/l); NaOH的浓度为C_B(mol/l); 试液体积为V_O(ml); 逐次加入NaOH的总体积为V(ml)。  相似文献   
25.
本文采用0.025%NaHSO_3、0.25%三乙醇胺和0.025%Na_2EDTA混合溶液采集空气中的甲醛,将甲醛转化为羟基甲磺酸而稳定于吸收液中。测定时,先加入NaOH溶液,使羟基甲磺陵分解为HCHO和SO_3~(2-)后,再加入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显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含量。本法的稳定性好、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并消除了汞盐试剂([HgCl_2SO_3]~(2-))的危害,适用于大气和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测定。  相似文献   
26.
谷永  田哲  唐妹  苑宏英  杨敏  张昱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12):2789-2797
考察了臭氧氧化对林可霉素的效价削减效果。在初始抗生素浓度为100 mg·L~(-1)时,林可霉素效价削减50%所需消耗的臭氧量为0.118 mg·mg~(-1)抗生素,降解过程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特征。进一步采用林可霉素实际废水考察了污水化学需氧量(COD)和pH对抗生素臭氧氧化处理的影响,发现废水的COD每增加100 mg·L~(-1),则单位抗生素实现50%削减需要增加的臭氧量约为1.64 mg。碱性条件下,臭氧可催化分解生成羟基自由基等活性基团而加速林可霉素的降解。同时,臭氧氧化后林可霉素生产废水的厌氧可生化性提高了98.51%。研究结果可以为林可霉素生产废水的处理技术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有机膦萃取分离制革污泥淋滤液中Cr和F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磷酸二(2-乙基己基)酯(D2EHPA)和磷酸三丁酯(TBP)为萃取剂,萃取分离制革污泥淋滤液中的Cr3 与Fe3 .结果表明,在pH 2.2时,采用5?EHPA-正己烷萃取体系,Fe3 的萃取率达到99%,有效地分离了制革污泥淋滤液中的Fe3 和Cr3 .以5 mol·l-1的盐酸作为反萃剂反萃负载有机相,20min时的反萃率可以达到90%左右.以TBP和 D2EHPA为萃取剂萃取分离Cr3 与Fe3 时,降低了污泥淋滤液中Fe3 的萃取率,这是由于TBP的加入降低了D2EHPA的有效浓度.同时TBP的加入阻碍了萃取物分子和反萃剂的接触,降低了Fe3 的反萃率.  相似文献   
28.
PAC-SBR反应器处理制药废水活性污泥驯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药废水的特点是成分复杂,有机物浓度高,且含有难生物降解和有抑制作用的抗生素等毒性物质.较为适合的处理方法是生化处理。文章研究了PAC-SBR反应器处理盐酸林可霉素原料药生产废水过程中活性污泥的驯化。活性污泥经1个月3个阶段的驯化后,发现在逐渐提高制药废水投加量的污泥驯化过程中,当投加量为1%时,去除率连续4d基本上稳定在90%以上。出水COD值全部在40mg/L以下。随着制药废水投加量的增加.COD去除率及出水质量有所下降,但仍能保持较高的COD去除率。较长时间稳定的去除率表明,污泥已基本适应盐酸林可霉素原料药的生产废水特性,活性污泥驯化完成。  相似文献   
29.
冶金行业金属制品生产过程中,钢材表面采用盐酸进行连续酸洗除锈处理,产生大量含FeCl_3和盐酸的酸洗废液.目前对这种废液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三种,即;焙烧-吸收法、溶剂萃取法和氯气氧化法.本法采用非氯氧化法制取FeCl_3·6H_2O.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生产过程简单,无毒害和污染,投资少效益好,生产安全等优点.一、FeCl_3的制备(一)制备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氯化亚铁(FeCl_2,盐酸酸洗废液)在酸性介质中,经催化剂的作用,直接与氧气反应生成FeCl_3.  相似文献   
30.
林可霉素菌渣堆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林可霉素菌渣-猪粪为原料、污泥-猪粪堆肥作对照,研究了林可霉素菌渣堆肥过程中残留林可霉素的降解情况,并基于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分析了林可霉素菌渣堆肥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堆肥处理可以大幅度降解林可霉素菌渣中残留的林可霉素,经过33 d的堆肥处理后,林可霉素的残留量从最初的1 800 mg·kg-1降到483mg·kg-1,降解率高达73%.同时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由于高含量的林可霉素残留,在堆肥初期和高温期林可霉素菌渣堆肥中细菌群落的分布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均低于污泥-猪粪堆肥,但真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均高于污泥-猪粪堆肥.林可霉素菌渣堆肥中细菌主要以Paucisalibacillus、Cerasibacillus、Bacillus、Virgibacillus、Ureibacillus、Paenibacillus、Sinibacillus属为主,而污泥-猪粪堆肥中主要以Truepera、Actinomadura、Pseudosphingobacterium、Pseudomonas、Luteimonas、Ureibacillus属为主,两者堆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堆肥进入腐熟期,林可霉素残留大幅度降解,抗生素对微生物的胁迫减小或解除,林可霉素菌渣-猪粪堆肥和污泥-猪粪堆肥相比,无论是细菌还是真菌,其微生物群落已逐渐趋同.表明堆肥处理可以大幅降解林可霉素残留,增加微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实现林可霉素菌渣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