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针对低浓度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不稳定,使用时需进行标定情况.经过长期实验,发现在一定条件下配制的较高浓度的硫代硫酸钠标准贮存液,如果保存妥当可解决其存放期问题。  相似文献   
22.
对低浓度硫代硫酸钠溶液用于较小生化耗氧量值的测定作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本法在保证测定溶解氧含量准确度的同时,使精密度较标准方法有非常显著的提高,同时也使生化耗氧量测定法的检测限降低到0.080mg/L,而方法的精密度还符合标准方法的要求,扩大了标准方法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23.
经过长期的实验探索,发现一定条件下配制的较高浓度的硫代硫酸钠标准聍存液,在注意保存及妥当使用的情况下,可存放半年。当使用浓度较稀的硫代硫酸钠标液时,可用配制标定好的硫代硫酸钠标准贮存液现稀释,而不必每次重新标定。实践证明,此方法切实可行,完全能满足样品分析要求,既省时省力,又节约药品试剂,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为了实现低C/N实际废水的快速、经济、高效脱氮,采用硫代硫酸钠联合硫铁矿处理生产抗生素的生化尾水,探讨该系统的脱氮性能及处理实际废水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揭示系统内微生物群落.本文利用了3个完全相同的反硝化滤柱反应器,分别按照硫代硫酸钠投加量为理论计算量的1倍、0.75倍、0.5倍,对应填充200、400、400mL的硫铁矿.结果表明:HRT为0.75h时,前2个反应器对NO3--N的去除率依然保持在72%以上,而第3个反应器脱氮性能较差;3个反应器出水pH值基本在6.8 ~ 8.0之间,适宜硫自养微生物生存,无需额外补充碱度;硫代硫酸钠相比于硫磺,既可随时补充,又避免浪费,同时能改善微生物与电子供体之间的传质并减缓系统堵塞现象;3个反应器的功能菌属是Sulfurimonas和Thiobacillus,两者之和在3个系统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7.32%、25.37%、18.4%.  相似文献   
25.
沈镭  张再利  贾晓珊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2):2000-2007
首先利用含硫的温泉水,经一系列培养、分离和纯化得到了氧化亚铁硫杆菌(T.f)和氧化硫硫杆菌(T.t).然后,将2种菌投加至一定浓度的硫代硫酸钠,观察2种菌在不同溶解氧浓度下的生长情况和溶液中各种硫化合物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T.f利用硫代硫酸钠的速度比T.t快,生长周期也比T.t长,但单个T.f细胞的代谢能力较T.t差;T.f和T.t利用硫代硫酸钠的代谢产物主要为硫酸根离子、连四硫酸根离子、二氧化硫和单质硫.2种菌对硫代硫酸根离子的代谢主要通过4条途径进行.提高溶解氧浓度能显著加快2种菌对硫代硫酸钠的利用速度.  相似文献   
26.
对废弃电子线路板进行了硫代硫酸钠法添加Cu2+的浸取条件优化研究,当固液比为1∶5,pH=10,浸取温度50℃,反应时间3 h,硫代硫酸钠浓度0.4 mol/L,Cu2+浓度0.03 mol/L,氨浓度0.45 mol/L,添加0.2%的SO32-,空气进气速率11mol/min时,金的浸出率能超过85%。  相似文献   
27.
朱红霞  谭丽  陈烨  齐炜红 《环境化学》2019,38(11):2449-2456
通常状况下,黄原酸一般以黄原酸盐的状态存在,主要作为捕收剂广泛应用于矿产浮选.本研究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黄原酸总量,对测定涉及的关键操作环节及重点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了黄原酸种类、酸加入时间、pH、酸加入量和酸种类等样品前处理步骤中的影响因素,讨论了重金属、含盐量、氧化物以及化学性质相同的共存物质等方法干扰问题.其中水样中氧化物对测定的干扰问题较为突出,可通过加入5—20 mg硫代硫酸钠去除.此外,硫代硫酸钠的加入还可将样品保存时间由1 d延长到2周.  相似文献   
28.
29.
以双氰胺和甲醛为原料制备了聚合双氰胺甲醛,并对其进行红外光谱表征。采用聚合双氰胺甲醛与硫代硫酸钠共同作用对酸性红B染料溶液进行混凝脱色实验。对比了单独使用聚合双氰胺甲醛,以及聚合双氰胺甲醛与硫代硫酸钠共同作用的脱色效果。探讨了硫代硫酸钠和聚合双氰胺甲醛的用量以及pH值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硫代硫酸钠可以明显地提高聚合双氰胺甲醛的脱色率,增大絮凝范围,使絮凝剂对pH值的变化有很强的适应性,pH值为7~12的范围内,脱色率均能维持在96%以上。此外,还对混凝脱色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0.
为适应我国对于污水中含氮污染物指标的排放要求,在上流式高效填料床反硝化反应器中,以C6H12O6和Na2S2O3构建碳源强化下硫自养反硝化系统,探究其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深度脱氮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进水NO-3-N质量浓度为10.95 mg/L、温度为(25±1)℃条件下,C、N、S质量浓度比为1.3/1/1.9时,NO-3-N去除率在94%以上,TN的平均去除率为92.6%,最佳HRT为2 h,出水pH值始终保持在7.5左右。此外通过对出水SO42-的检测,得出硫自养反硝化对整个系统去除NO-3-N的贡献率随着Na2S2O3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对反应器的沿程处理效果分析发现,NO-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