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2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14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86篇
综合类   787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246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资讯快递     
要闻8月31日,2011年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综合检查动员会在京召开,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部署了监督检查工作。8月31日,环保系统事业单位环评机构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出席会议并指出要全面推进环评机构体制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82.
中国人口结构对碳排放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口结构角度探讨碳排放问题,有利于正确判断和把握影响碳排放量的人口因素,有的放矢地制定碳减排政策,应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我国1995-2007年碳排放量、人口总数、人口的城市化率、老龄化率和反映人口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比重等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理论、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多元回归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对我国人口结构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①1995-2007年间,人口结构中的人口城市化率、人口的消费结构、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对碳排放量均存在正向影响,而人口规模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在模型中却表现为负效应;②相对于人口规模,人口的结构特征对碳排放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人口的城市化率对碳排放量的正向影响最大,说明中国的碳排放量与城市化的进程存在着密切关系;③人口的老龄化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具有负效应,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对长期碳排放有抑制作用,所以在未来实现碳减排会逐渐成为可能.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探讨了未来我国的碳减排策略,以期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因素对我国碳排放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运用碳排放足迹的相关含义以及研究方法估算了2004-2008年江苏省能源利用的总碳排放、总碳足迹、碳足迹的产值与强度以及生态压力,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总碳排放从2004年的41793.07万t上升到2008年的64750.84万t,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总碳足迹由2004年的0.87 hm2/人上升到20...  相似文献   
84.
以天津市滨海新区家庭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为基础数据,运用统计类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居民家庭通过有意识改变直接能源消费方式所能带来的碳减排空间及碳减排结构。分析表明,5、6月平均户均碳减排量为27.75kg(以CO2减排当量计,下同),平均人均碳减排量为9.20kg,平均减排比为8.92%。家庭用电的碳排放量具有最大的减排空间;燃气的碳排放量相对于用电和交通较小,但燃气节约比相对最高,因此居民燃气的碳减排空间也相当可观;私家车是影响家庭交通出行碳排放量的最重要因素。家庭人口与住宅面积不是影响家庭碳减排量的主导因素,居民的环保意识及行为在家庭碳减排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居民的低碳环保意识,改善居民的生活方式,对于国家碳减排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5.
人口与消费对碳排放影响的分析模型与实证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从消费压力人口视角探讨碳排放问题,有利于正确判断和把握气候变化压力的人文因素,以及人口与消费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机制.本文通过对STIRPAT模型的扩展,应用岭回归方法计量分析人口、消费及技术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对我国1980至2007年碳排放情况的统计实证结果表明,扩展的STIRPAT模型对中国国情有较高的解释力.居民消费水平、人口城市化率、人口规模三个因素对我国碳排放总量的变化影响明显;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人口结构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力已高于人口规模变化的影响力,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模式等人文因素的变化有可能成为我国碳排放的新的增长点;技术进步因素在此模型中对我国该阶段碳排放的解释力有限,表明我国未来通过技术进步减缓碳排放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86.
隔声屏障作为噪声控制工程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降低交通干线噪声、工业生产噪声和社会环境噪声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和高等级公路的加速建设,各类道路声屏障也得到日益广泛的普及,逐渐成为环保行业的工程热点之一。目前北京“城市铁路”和“八通线”、“五号线”工程已全面展开,北京公路一环(五环路)和京承高速路也在加快建设;到2008年举办奥运会前,北京市的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将增加到5条,将形成地下线路、地面线路及高架线路相结合并与地面交通干线相协调的立体交通网络。武汉、大连、天津、重庆…  相似文献   
87.
环球     
《环境》2014,(5)
正英国航空公司拟利用垃圾制造航空燃料近日,英国航空公司宣布,正与美国生物能源公司Solena合作在英格兰东南部的埃塞克斯建造世界首个生产可持续喷气燃料的工厂,计划利用不可回收废弃物生产喷气燃料,进而减少其航空碳排放。英国航空的一位发言人表示:工厂将使用由城市固体废弃物制造的垃圾衍生燃料(Refuse Derived Fuel),每年的产量将足以满足伦敦机场航班两倍以上的需求,相当于削减15万辆汽车的排放。  相似文献   
88.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于2017启动,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运用市场化机制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将促进企业选择低成本减排路径。本文阐述了近年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以及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现状,对参与企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9.
《环境》2014,(2):61-63
正回顾2013,环境问题步步紧迫,保护环境成为各国发展的题中要义,每一次的环境事件都足以引发世人的瞩目与思考。NO.1华沙气候大会取得有限成果11月11日~2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9次缔约方会议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德班平台决议、气候资金和损失损害补偿机制等一揽子决议,但气候大会的两大核心焦点内容——减排时间表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资助均没有最终落实。  相似文献   
90.
吕传俊 《环境保护》2012,(17):35-36
当前,后发地区面临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刚性增长与节能减碳约束强化的突出矛盾,解决发展空间和碳空间这对矛盾,一项现实可行的措施是实行碳功能分区管治,并确保各功能区最大限度地发挥碳功能的作用,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