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1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65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31.
杨志明 《环境科学》1993,14(B09):44-46
名山纸厂固定资产552万元,税利51.6万元.职工484人.专业技术人员48人.年产机制纸3000-5000t.原料是竹子和稻麦草.  相似文献   
132.
免耕稻-鸭复合系统减少甲烷排放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免耕不养鸭和翻耕不养鸭稻田为参照,研究了免耕稻-鸭复合系统中甲烷排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以及稻-鸭复合系统中土壤氧化还原特性对甲烷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甲烷排放通量日变化与日气温变化基本趋于一致。在水稻分蘖盛期和孕穗期,免耕养鸭稻田甲烷排放通量明显低于免耕不养鸭和翻耕不养鸭稻田, 3者之间甲烷排放通量大小差异白天明显,夜间较小。在水稻分蘖盛期、孕穗期和齐穗期,免耕养鸭稻田水中溶解氧含量比免耕不养鸭和翻耕不养鸭稻田提高38. 4% ~44. 7%。由于鸭子的活动,免耕养鸭稻田的氧化还原电位分别比免耕不养鸭和翻耕不养鸭稻田高11和18mV。而翻耕不养鸭稻田的还原物质总量分别是免耕养鸭稻田和免耕不养鸭稻田的4. 17~12. 34倍和3. 26~7. 02倍,其亚铁离子含量也明显高于后2者,表明翻耕使土壤还原程度增强,进而促进了稻田甲烷的排放。相关分析表明,免耕养鸭稻田氧化还原电位与还原物质总量、活性还原物质总量和亚铁离子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也与稻田甲烷排放通量呈负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3.
铝盐混凝剂去除水溶液中HPAM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大鹏  曲久辉 《环境化学》1997,16(6):552-559
本文在聚合物采油污水混凝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铝盐混凝剂去除水中聚丙烯酰胺的过程与机理,通过分析铝盐作用下HPAM水溶液的水质组成变化,以及反应沉淀物的形态结构,提出了HPAM在羟基铝离子作用下的交联反应模式,并研究了铝盐的形态对HPAM去除的影响。为混凝技术在油田聚合物采油污水处理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4.
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CH4排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首次对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中的甲烷排放通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甲烷排放通量日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排放高峰出现在下午14:00~16:00,晚上0:00~4:00达到最低值。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生态种养期间甲烷排放通量表现出一定的规律,甲烷排放出现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水稻生长返青期、幼穗分化期,第1个峰值为15.813mg/(m2·h),第2个峰值为9.485mg/(m2·h)。其次在水稻分蘖盛期,甲烷的排放通量最高可达8.227mg/(m2·h)。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中,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增加10.98mV,还原物质总量、活性还原物质总量分别降低1.46cmol/kg、1.25cmol/kg。稻田甲烷排放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还原物质总量、活性还原物质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5.
农药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采用特定的“物化+生化+物化”的处理工艺,对某农药厂阿特拉津和乙草混胺混合废水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可使废水CODCr从4000mg/L降到100mg/L以下,BOD5从650mg/L降到5m/L左右,去除率分别超过97%和99%;特征因子阿特拉津和乙草胺的去除率达到93%和96%,类高难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依据和必要的工程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36.
稻秸、餐厨垃圾及人粪尿混合厌氧发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批次及批次与半连续耦合的发酵方法,35℃条件下,研究了稻秸与餐厨垃圾、人粪尿混合物(简称生活污水,下文同)的不同混合比例以及生活污水不同负荷对稻秸产沼气性能及污水中粪大肠菌群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总固体浓度(TS)为16%条件下,稻秸与生活污水混合比例为1∶1.72(W/W)时,稻秸TS产气量达到377 mL/g,比稻秸与生活污水比为1∶3.44的处理高7.71%,比单一稻秸高24.42%;在稻秸TS浓度为10%条件下,生活污水有机负荷(OLR)从0.5 g COD/(L.d)逐步提高到4.0 g COD/(L.d),其厌氧发酵系统运行正常,与单一稻秸发酵相比,容积产气效率提高,且沼气中甲烷含量提高近20%,与单一生活污水厌氧发酵相比,生活污水COD去除率基本一致,均超过80%,但是随着污水有机负荷的增加,粪大肠菌群去除率由99.4%下降到了86.0%,出水中粪大肠菌群未达到国家允许的1×104个/mL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7.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氟虫双酰胺及其代谢产物在田水、土壤、稻秆、糙米和稻壳中的残留.水样以乙酸乙酯为萃取溶剂,液-液分配净化;土壤样品以丙酮为提取剂,液-液分配净化;水稻样品经乙腈提取,NH2-Carb柱净化.对水稻和环境中的氟虫双酰胺及其代谢产物进行不同水平的添加回收率实验,方法的回收率在78.2%—104.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1%—4.4%.氟虫双酰胺及其代谢产物的最小检出量在0.004—0.02 ng,其在稻田水中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008—0.0009 mg.L-1,在土壤、稻秆、糙米、稻壳中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01—0.003 mg.kg-1.  相似文献   
138.
四种酰胺类除草剂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研究了酰胺类除草剂丁草胺、乙草胺、丙草胺和异丙甲草胺在田间推荐用量下,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初期,4种除草剂对2种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于第7d就很快恢复,而脱氢酶活性在13d后得以逐渐恢复.添加稻秆可使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脱氢酶比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大.4种除草剂对土壤生态环境影响不大,稻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中生化过程的活性,缓冲外来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9.
宁夏引黄灌区是水污染严重地区之一,大部分排水沟水质属于劣五类,主要污染物是硝态氮与铵态氮.猪粪还田试验共有3个处理:传统施肥+空白(CK)、传统施肥+猪粪还田4500 kg/hm2(T1)和传统施肥+猪粪还田9000 kg/hm2(T2).采用树脂芯法测定了30,60,90cm土层的硝态氮淋失量.结果表明,30cm土层处,猪粪还田没有明显增加土壤硝态氮淋失.与对照(15.96±0.41) kg/hm2相比,T1(16.85±0.40) kg/hm2与T2(17.01±0.46) kg/hm2没有达到显著差异(P>0.05);60cm土层处理与对照也没有达到显著差异;90cm土层处的猪粪处理与对照达到显著差异,处理之间没有差异.猪粪还田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和总氮提高,30cm土层,与对照相比,T1和T2的有机质增加0.95g/kg和1.41g/kg,分别提高7.50%和11.13%;总氮增加0.06和0.16g/kg,分别提高7.72%和22.04%.猪粪还田提高了作物产量,水稻增产12.26%~11.56%,冬小麦产量提高9.32%~12.52%.  相似文献   
140.
长三角农田轮作系统氨排放特征、转化机制和减排潜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评估长三角农田轮作系统氨排放特征和减排潜力,通过密闭室间歇通气法对典型农田轮作系统的氨排放水平进行同步对比观测,探讨不同条件下的氨排放影响因素和转化机制;通过整理近10年长三角地区农田氨排放实测系数,建立基于本地因子的长三角农田轮作系统氨排放时空分布清单,并获取了不同氨减排路径下的减排效果.结果 表明,常规稻麦轮作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