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6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685篇
安全科学   71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1222篇
基础理论   281篇
污染及防治   151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好氧颗粒污泥藻酸盐提取物的聚集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跃梅  王琳 《环境科学》2008,29(5):1181-1186
为探寻细菌藻酸盐对好氧污泥颗粒化的作用,借鉴海藻酸盐的提取方法,将好氧颗粒污泥中的细菌藻酸盐提取和鉴定后,对10~500mg·L-1,范围内不同浓度的藻酸盐提取物在50mg·L-1CaCl2溶液中的聚集形态进行了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细菌藻酸盐占好氧颗粒污泥干重的35.1%±1.9%.在CaCl2作用下,藻酸盐提取物具有从无序聚集成有序状态的超分子自组装特性,随着浓度的增加,藻酸盐提取物自发聚集,由纳米级的胶束微球聚集为微米级的花状,进而连接成网状成层堆积.好氧颗粒污泥中细菌藻酸盐通过形成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细菌藻酸盐-金属凝胶而对颗粒污泥的形成起骨架作用.其中,细菌藻酸盐-Ca2 凝胶在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维持其稳定结构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固定化氨氧化细菌短程硝化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以高分子聚合物为载体,采用细胞增殖技术固定氨氧化细菌,研究了氨氮负荷、HRT、初始游离氨(FA)和有机物等因素对短程硝化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负荷分别为100、150和200 mg/L时,出水氨氮浓度均小于10 mg/L;当进水氨氮浓度为25.8、51.1和93.3 mg/L时,分别经历3、6、12 h后,出水氨氮浓度低,亚硝化效果好,可以根据进水氨氮浓度的变化,适当地凋整系统水力停留时间(HRT)并优化系统的运行;当游离氨(FA)浓度>9 mg/L时,对氨氧化细菌会产生抑制;低分子有机物的存在对氨氧化细菌的活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机物浓度对亚硝化率基本不产生影响,实验过程中在有机物存在的条件下.发生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使得系统总氮减少.  相似文献   
993.
环境水体中肠道病原细菌的定量PCR检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通用引物,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QPCR),对西安市5处地表水体中肠道病原细菌的细胞密度进行4个月的连续检测,并将QPCR检测结果与滤膜法测得的大肠菌群CFU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QPCR法可信度为94%,最小检测值为每管未稀释DNA提取物含2.7个大肠杆菌细胞.5个水体(N=60)检测结果表明, QPCR检测结果是大肠菌群CPU的2.2~5倍.病原细菌的几何平均值范围, QPCR法在25~67 000 CCE/100 mL之间, MF法大肠菌群为3~45 000 CFU/100 mL之间.2种方法的离散和回归分析表明, QPCR检测结果与大肠菌群CFU显著正相关,秩相关系数为r=0.983.  相似文献   
994.
利用ATP生物发光法对丽娃河中细菌总数进行了快速检测。结果表明,丽娃河中细菌总数维持在0.72×106~1.2×107CFU/mL,较综合整治前的水质有了明显地改善。研究了游离ATP以及浮游生物等对发光强度的影响,发现对样品采用过滤的方法进行预处理是提高ATP生物发光法精确度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95.
我国含盐废水生物处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目前我国在含盐废水生物处理的研究进展,包括传统活性污泥法、SBR、生物接触氧化法、厌氧生物处理等,在不同的运行条件和处理状况下取得的较好的处理效果。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耐盐细菌法和物化一生化组合工艺法两种非常有效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996.
椒江口春季水体异养细菌及氮、磷细菌的生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5月7日~5月15日,对椒江口海区水体中可培养异养细菌、有机磷细菌、无机磷细菌、反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的数量进行调查,分析上述各微生物类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5类细菌之间及与Chl a、DO、NO3-N、NO2-N、NH3-N、PO4-P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椒江口春季水体中,可培养异养细菌数量介于(1.15 ...  相似文献   
997.
窦娜莎  王琳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0):2117-2124
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16SrDNA克隆文库方法,对第三代生物膜法代表工艺Biostyr曝气生物滤池(BAF)中滤料表面细菌进行了多样性研究.从16SrDNA克隆文库中随机挑选了50个克隆子进行序列测定(约1.5kb),对测序结果进行了BLAST对比.结果表明,BiostyrBAF系统中的细菌群落具有高度多样性,有41个克...  相似文献   
998.
从取自不同电厂成熟锰砂表面的活性滤膜中分离出7种细菌,经鉴定分别属于纤发菌属、球衣菌属、鞘铁细菌属.研究表明,这3个菌属的微生物对水中Fe2+都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鞘铁细菌1号对铁的去除效果最好;纤发菌和鞘铁细菌对水中Mn2+都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其中鞘铁细菌1号的去除能力最强,鞘铁细菌2号次之.将分别堵养的具有氧...  相似文献   
999.
Three strains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 capable of removing geosmin from drinking water were isolated from biologically active carbon and identified to be Chryseobacterium sp., Sinorhizobium sp. and Stenotrophomonas sp. based on physio-biochemistry analysis and 16S rRNA gene sequence analysis. Removal e ciencies of 2 mg/L geosmin in mineral salts medium were 84.0%, 80.2% and 74.4% for Chryseobacterium sp., Sinorhizobium sp. and Stenotrophomonas sp., respectively, while removal e ciencies of 560 ng/L geosmin in filter influent were 84.8%, 82.3% and 82.5%, respectively. The biodegradation of geosmin was determined to be a pseudo first-order reaction, with rate constants at 2 mg/L and 560 ng/L being 0.097 and 0.086 day??1, 0.089 and 0.084 day??1, 0.074 and 0.098 day??1 for the above mentioned degraders, respectively. The biomass of culture in the presence of geosmin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absence of geosmin.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