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4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462篇
安全科学   197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839篇
基础理论   191篇
污染及防治   172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考察了聚醚砜(PES)微塑料及2,4-二氯苯酚(2,4-DCP)对厌氧颗粒污泥疏松胞外聚合物(LB-EPS)和紧密胞外聚合物(TB-EPS)组分的影响,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厌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群落及基因功能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4-DCP以及PES+2,4-DCP实验组COD去除率分别为35%和37%,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降低了57%和55%;而PES实验组COD去除率仍在90%左右.投加PES+2,4-DCP后,厌氧颗粒污泥LB-EPS中的蛋白及多糖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出现了降低,TB-EPS中多糖含量增加最少.无论投加PES还是2,4-DCP均会抑制辅酶F420的活性.通过高通量测序发现投加了PES或2,4-DCP实验组厌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丰度及多样性均减少.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中,门水平下优势菌群为Proteobacteria(13.45%~44.47%)、Firmicutes(6.86%~21.67%)和Actinobacteria(3.16%~18.11%);纲水平下PES+2,4-DCP实验组中β-Proteobacteri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减少了15.28%,γ-Proteobacteri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28.44%.基于PICRUSt分析发现PES或2,4-DCP实验组中,污泥中能量代谢功能相关基因比对照组增多了0.25%~0.72%;而2,4-DCP实验组污泥中膜运输功能组相关基因丰度减少明显.  相似文献   
992.
使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驯化耐盐活性污泥,探究提盐速率对污染物去除效果、活性污泥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快速提升盐度至30‰(30 d内提升盐度),COD和NH4+-N去除率均出现明显下降,由最初的85.5%和98.5%,分别降低至72.2%和81.7%;缓慢提升盐度至30‰(90 d内提升盐度),COD和NH4+-N去除率受盐度影响较小,表现出良好的去除性能.在缓慢提升盐度过程中,盐度为20‰,出水NO2--N升高至11.13 mg·L-1,NO3--N降低为0.56 mg·L-1,实现短程硝化;盐度为30‰,亚硝酸盐积累率约为90%,TN去除率升高至75%左右.随着盐度升高,胞外聚合物中多糖和蛋白质的含量不断增加,当盐度高于15‰时,多糖明显增加.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经快速提盐和缓慢提盐驯化,微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Shannon指数由8.06分别降为4.34和6.17.随着盐度增加,Micropruina、Denitromonas、TM7aMarinicella表现出良好的耐盐特性.经快速提盐驯化后,Denitratisoma、Defluviimonas、ArenimonasDenitromonas等反硝化菌的相对丰度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93.
994.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低影响开发对城市内涝削减效果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帆  徐建刚  林蔚 《自然资源学报》2017,32(7):1158-1169
低影响开发措施是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重要途径。为评估其对城市内涝的防控效果,论文以福建省长汀县县城为研究案例,提出适宜在研究区开展的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雨水罐等低影响开发措施方案,利用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城市内涝模型进行模拟,并通过验证发现元胞自动机模型可有效模拟城市内涝过程。对比低影响开发改造前后的内涝情况,结果显示:1)低影响开发措施能使内涝积水总量削减超过50%,暴雨重现期越长对内涝现象的削弱效果越低;2)通过分析改造前后内涝积水区的空间格局及变化特征,可见大部分内涝积水区在改造后积水削减幅度较大,卧龙山北部及汀江干流左岸的积水区内涝情况改善幅度较小;3)低影响开发改造削减效果最好的为积水深度低于0.2 m的区域,其次为积水深度高于0.5 m的区域,对积水深度处于0.2~0.5 m的区域削减效果并不明显。研究表明低影响开发措施可有效控制城市的内涝灾害。  相似文献   
995.
分析了外浮顶罐边缘密封损耗机理,介绍了二次密封的结构特点,通过二次密封与挡雨板对比,说明二次密封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  相似文献   
996.
柠檬酸对3种常见水产病原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荧光假单胞菌3种常见水产病原菌,用于测定柠檬酸的抑菌效果及最小抑菌浓度,并研究了柠檬酸抑菌作用的持续性。3种菌均为革兰氏阴性菌。试验结果表明,柠檬酸对3种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并得到最小抑菌浓度,依次是:0.0011g/mL,0.0008g/mL,0.00125g/mL;在最小浓度下抑菌作用可达6d之久,柠檬酸抑菌效果有较好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外环境温度对污泥堆肥过程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选取市政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花生壳和堆肥返混料作为堆肥材料,采用室内静态堆肥加翻堆方式,通过测定30,50,55℃下堆肥过程中堆体理化性质和抗性基因(tetA、tetQ、sul2、sul3)及一类整合子丰度,分析3种外环境温度对污泥堆肥过程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50,55℃外环境温度堆肥条件可有效降解污泥堆肥过程中tetA、tetQ、sul2、sul3抗性基因丰度,在堆肥结束时总ARGs降解率达到66%~83%,而30℃外环境堆肥结束时,总ARGs降解率为30%左右。移动遗传元件IntI1的丰度变化与ARGs的丰度变化趋势相似,堆肥结束时50℃和55℃的外环境温度对堆体中IntI1的降解率达到92%以上,高于30℃条件71.9%的降解率,其原因可能是适当高的外环境温度会抑制堆体中部分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减少了IntI1的传播,进而影响ARGs的传播。30℃外环境温度堆肥条件下,堆体在第36天达到腐熟,发芽指数为59.80%;而50℃和55℃堆肥条件下,在第28天即可达到腐熟,发芽指数达到60%,腐熟速度明显高于30℃条件。研究表明,50℃和55℃的外环境温度堆肥条件和30℃相比可以缩短腐熟所需时间,且对tetA、tetQ、sul2、sul3抗性基因及IntI1丰度有很好的降解效果。因此,堆肥时适当提高外环境温度对污泥发酵和其中ARGs有一定的影响,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8.
随着埋地管道服役龄期的增加,埋地时间的增长,管道内外腐蚀、外力的作用以及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原有的埋地管道缺陷与存在的问题将逐渐显露出来,埋地管道的安全状况逐渐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99.
无极紫外灯及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兰艳  顾丁红  董文博  侯惠奇 《四川环境》2007,26(4):107-112,118
无极紫外灯作为一种新型紫外光源,可以克服传统紫外光源的局限性,具有发光物质选择范围广、发光强度高、寿命长等显著优势。本文介绍了介质阻挡放电和微波放电两种不同放电形式的无极紫外灯,综述了国内外无极紫外灯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了驯化后的光合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N菌株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和对重金属镉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 该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和对镉的去除条件为:pH=7.0,温度35 ℃,好氧黑暗,接种量12%.在最佳条件下,镉的去除率可达80%以上.在最佳去除条件下,模拟了N菌株去除镉的动力学方程.通过测定镉的去除与细菌生长曲线,表明镉的去除与菌体的生长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