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112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构建城市河流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标准,从水系结构、河道管理等级和行政区域3个方面分析了苏州河景观现状情况,且运用照片调查问卷法调查了苏州河景观的公众偏好,并分析了不同类型受访者对苏州河景观偏好的异质性。结果表明:苏州河景观整体现况较差,大部分河段处于"一般"至"差"等级,且部分河段两岸景观差异明显;苏州河不同类型河段的河流景观现况与优劣势指标有所不同;受访者对河流景观概念和保护认知情况较好,对河流景观满意度较差;环境协调性,人文景观,卫生维护,活动设施,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从大到小正向影响苏州河公众景观偏好,而河流形态,建筑密度和亲水空间,为负向影响;仅性别与教育程度对苏州河公众景观偏好呈显著负影响;提出了苏州河景观总体和区段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2.
长江三角洲晚更新世硬质粘土地层对于认识该区域晚更新世环境变化、现代工程建设等均具有重要意义,而其成因尚存较大争议。本文通过对苏州地区葑亭大道钻孔硬粘土地层样品进行粒度与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探讨其成因与古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1)苏州地区硬粘土平均粒径为5.2~7.1Φ,以粉砂颗粒为主,中、细粉砂颗粒含量在65%以上,频率曲线呈双峰分布,粒度谱分布为正偏态,分选较差;(2)环境判别显示其为风成堆积物,与南京、镇江下蜀黄土分布特征相似;(3)元素分析显示,硬粘土出现不同程度Na、P元素亏损和Mn、Al元素富集,化学风化作用处于中等风化阶段;(4)硬粘土层的上段和下段在粒度和元素特征上有明显区别,下段粒度明显偏粗,风化程度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03.
利用红外CO_2监测仪对西安南郊3种人工植被不同高度下空气CO_2浓度分别进行了3次昼夜观测,探讨了不同高度空气中CO_2的浓度动态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安南郊地区夏季一昼夜内空气中CO_2浓度具有明显变化,从当日上午08:00到次日上午08:00,空气中CO_2浓度变化呈现出由高变低再变高的规律,这种变化特点与昼夜温度变化基本一致,但两者在时间上并不完全同步。CO_2浓度昼夜变化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08:00—12:00,为CO_2浓度较高阶段,平均浓度为516μL?L~(-1);第二阶段在13:00—21:00,为CO_2浓度最低阶段,平均浓度为483μL?L~(-1);第三阶段在22:00到次日04:00,为CO_2浓度较低阶段,平均浓度为502μL?L~(-1);第四阶段在05:00—07:00,为CO_2浓度最高阶段,平均浓度为533μL?L~(-1)。在2 m高度范围内,空气中CO_2浓度与高度呈负相关关系,与空气湿度呈正相关关系,风速对CO_2昼夜浓度影响较小。白天光合作用强,空气对流作用强,空气中CO_2浓度明显低于夜间。  相似文献   
104.
《环境技术》2011,(4):1-1
为能给苏州乃至华东地区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和服务,苏州6月9日建立了华东区首个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05.
当"南尖岩看油菜花看梯田"的集结号贴在驴友组织苏州磨房的时候,我看到了南尖岩如诗如画的风光,云雾妙不可言地穿梭于梯田之间,这足以安慰我心的风光让我觉得哪怕付出路途中的劳累与辛苦,都值得。于是,便加入这32位磨房的同行者之中了。  相似文献   
106.
图片新闻     
《污染防治技术》2009,22(4):F0002-F0002
“关爱太湖·保护水环境”2009年科技活动周环保科普系列活动以胡锦涛总书记“让太湖这颗江南的明珠重现碧波美景”的指示精神为指导,由国家环保部科技司和江苏省环保厅联合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无锡市环保局、苏州市环保局、常熟市环保局、江南大学和苏州科技学院联合承办,在南京、无锡、苏州、常熟等市举办,为期一个多月,在无锡江南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太仓市政府和常熟市一中作74场环保科普讲座,在常熟市和宜兴市开展了农村环保科普活动,  相似文献   
107.
《环境保护》2013,(13):4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子垃圾数量急速增长,不仅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处理不当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由于国内缺乏正规有资质的回收渠道和资源循环企业,电子垃圾污染问题一直难以得到有效改善。近日,本刊记者对坐落在苏州工业园的富士施乐爱科制造(苏州)有限公司进行了参观和采访。作为"中国大  相似文献   
108.
苏州城区能见度与颗粒物浓度和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利用苏州市2009年9月─2010年5月的颗粒物(包括黑碳,PM2.5和PM10)质量浓度、能见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气温等观测资料,分析了苏州城区能见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及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ρ(黑碳),ρ(PM2.5)和ρ(PM10)与能见度的r(相关系数)分别为-0.465,-0.359和-0.238,这3种颗粒物中,能见度与ρ(黑碳)的相关性最显著.当相对湿度≤60%时,ρ(黑碳),ρ(PM2.5)和ρ(PM10)与能见度的r分别为-0.675,-0.411和-0.364.相对湿度较低时,颗粒物与能见度相关性较好.能见度与温度、风速的r分别为0.132和0.188,与相对湿度的r为-0.632.用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气象要素建立的能见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效果不好,在该模型基础上用ρ(黑碳),ρ(PM10)和相对湿度建立了能见度的多元二次回归模型,R(复相关系数)达到0.865,R2(复决定系数)达到0.749.   相似文献   
109.
苏州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苏州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通过对近十年来苏州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现状的分析,筛选了评价该地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的指标体系,建立了苏州市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对该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分析,得出了2000年以来苏州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总体处于协调发展的阶段,同时提出了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进一步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0.
文章基于消费和环境的关系,从绿色消费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在绿色消费中,环境伦理学的重要作用在于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苏州为例,通过问卷调查,采用环境价值观和环境利益导向型绿色消费认知,来测量个人环境伦理观对绿色消费的影响。通过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利益导向型绿色消费认知与绿色消费态度,环境价值观和环境利益导向型的绿色消费认知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