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109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通过对苏州市南郊农田土壤和蔬菜中砷(As)、铬(Cr)、铅(Pb)、镉(Cd)含量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除As的总质量比平均值低于江苏省土壤背景值外,其余均高于背景值;而蔬菜样品中4种元素的总质量比平均值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中的限量值。聚类分析表明,土壤中Cd、Pb累积较多,Cr次之。同时,BCR连续提取法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As和Cr主要以残渣态为主;Pb以可还原态为主,弱酸提取态次之;Cd以弱酸提取态为主,可还原态次之。可见,土壤中Cd相对于其他3种元素具有较高的生物有效性和潜在危害性。  相似文献   
132.
构建旅游安全救援系统已成为旅游地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工作.2012年“4·4苏州太湖快艇事件”反映出苏州当前旅游安全救援系统存在一定漏洞,给苏州著名旅游目的地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以该事件为视角,深入剖析出该事件旅游救援过程中存在没有统一救援指挥中心、各部门联动不足和景区内安全救援漏洞大等一系列问题,以此构建苏州旅游安全救援指挥中心、旅游报警定位子系统、旅游救援行动子系统、旅游救援善后子系统、旅游救援协调子系统和旅游救援保障子系统等6个部分组成的完整、快捷、高效的苏州旅游安全救援系统,并对旅游安全救援系统内在机理进行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133.
基于苏州沿江生态城市群建设的背景和景观生态条件分析,提出了建设有江南特色的苏州沿江景观生态格局的思路,即通过以水为核心,以"一江十道、五线、廿环"生态廊道和九大斑块为主的建设,构筑以农山郊野为背景的多等级网络式的沿江景观生态格局,从而整合区域生态景观,推动苏州沿江生态城市群建设。  相似文献   
134.
城市空间扩展的生态环境对策--以苏州西部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市"一体两翼,东园西区、古城居中"的总体格局以及周边地区"四角山水"的生态屏障,是苏州城市发展空间生态优化、整合的重要特色。针对苏州市新一轮发展将城市空间西扩至沿太湖地区,建设现代化的湖滨新城导致景观破碎,生态"绿肺"功能受损及太湖水源保护的胁迫,提出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维护"四角山水"整体性、引导空间有序扩展、产业生态化及法规约束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35.
朱继勇 《安全》2012,33(2):45-46
正根据上海市苏州河环境治理的要求,化工厂的电石法制氯乙烯装置必须停止运转,而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聚氯乙烯厂新扩建的十万吨氯乙烯装置正常投产后,生产的氯乙烯除满足本公司需  相似文献   
136.
苏州河底泥对上复水水质污染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上海市苏州河底泥中有机物及营养盐释放对上复水水质的影响,分析了微生物与底栖生物底泥再悬浮对底泥释放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底泥中化学需氧量与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成正比,底泥中生化需氧量与水体中的生化需氧量呈正比,再悬浮促进底泥中污染物向上复水体释放。底泥SOD与水体中DO成正比,底泥污染是影响苏州河水质的重要因素;对苏州河底泥进行疏浚工程可较好地提高水体中溶解氧的浓度、降低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及氨氮的浓度。  相似文献   
137.
沪苏边缘区是沪苏经济联系较为密切的区域.以江苏省的南通和苏州两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沪苏边缘区经济合作进展的时空关系进行了总结,时间上表现为三个阶段的历史演进,空间上表现为合作的地区性差异.接着,分析了沪苏边缘区经济合作地区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距离、思想观念和投资环境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沪苏边缘区的合作绩效进行了评价,认为沪苏边缘区合作绩效明显,合作的方向是经济一体化.基于对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和APEC三个典型的区域合作组织模式的成功经验的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沪苏边缘区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8.
苏州相城区域内京沪铁路、312国道和沪宁高速公路横贯东西,苏嘉杭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205省道、苏虞张一级公路、苏州绕城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从区内各镇出行,驶上高速公路仅需15分钟。到2005年,区内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68.977公里.每百平方公里拥有高速公路8.63公里。  相似文献   
139.
苏州国际旅游节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节庆活动被看作是“开放经济”的一张亮丽名片,对丰富旅游产品、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日益受到城市管理者和学术界的关注。苏州国际旅游节作为苏州城市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年来苏州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运用SWOT对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今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0.
丘铮 《环境保护》1992,(10):35-36
苏州地处太湖之滨,东临金鸡湖,独墅湖,北面阳澄湖,东南澄湖,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境.地域内大小湖泊繁多,河网密集,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发达.苏州是江南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几年来,经过环境综合治理,苏州的环境质量有了一定的改善.然而,某些环境因素却在逐年恶化.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区域性地面沉降已成为苏州突出的环境问题.1991年的洪涝灾害,苏州遭受着严重的损失,数以千计的企、事业单位停工停产,上万户居民家中进水,大面积农田作物被毁,经济损失惨重.痛定思痛,这场洪涝留给人们的教训却是深刻的.虽然造成这次洪涝灾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