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309篇
安全科学   74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596篇
基础理论   225篇
污染及防治   93篇
评价与监测   89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1,2-苯并异噻唑-3-酮(BIT)和甲基异噻唑啉酮(MIT)虽已在多种行业中广泛使用,但目前有关其毒性尤其对水体中生物毒性的数据还较少。鉴于BIT和 MIT在水体中普遍存在,本文研究了这两种污染物对两栖动物黑斑蛙胚胎和蝌蚪的急性毒性。黑斑蛙胚胎和蝌蚪分别暴露系列浓度的BIT和 MIT,观察化学品对其生长、发育和运动的影响,计算96小时半数致死浓度(96 h-LC50)和96小时半数致畸浓度(96 h-TC50),确定最小生长抑制浓度(MCIG)。结果发现,BIT对黑斑蛙胚胎的96 h-LC50和96 h-TC50分别为2.99 mg?L-1和0.60 mg?L-1,MCIG小于0.40 mg?L-1,对蝌蚪的96 h-LC50为6.44 mg?L-1。MIT对黑斑蛙胚胎的96 h-LC50和96 h-TC50分别为5.30 mg?L-1和2.36 mg?L-1,MCIG为2.59 mg?L-1,对蝌蚪的96 h-LC50为7.58 mg?L-1。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准则报批稿》中两栖动物蝌蚪急性毒性的分级标准,判定BIT和MIT的毒性等级为中等。该毒性数据为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的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在低NOx浓度条件下开展甲苯和异戊二烯复合体系的烟雾箱模拟实验,使用高时间分辨率的在线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PTR-TOF-MS)实时监测混合体系中反应物与产物的浓度变化情况,探究人为源与天然源交汇过程中, 自然源挥发性有机物 (BVOCs)对人为挥发性有机物(AVOCs)化学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异戊二烯与甲苯竞争OH自由基,从而抑制了甲苯的化学降解,该竞争反应开始得越早,抑制效果越显著.研究还发现异戊二烯会增强甲苯RO2降解途径产物的产量,生成更多1,4不饱和-二羰基化合物(如丁烯二醛和甲基丁烯二醛)与二羰基化合物(如乙二醛和甲基乙二醛),其中甲基丁烯二醛增量最高可达38.6%.此外,异戊二烯快速氧化生成的RO2自由基碳数更少,可能与甲苯氧化生成的RO2自由基发生了快速的交叉反应,有利于甲苯RO自由基的生成及裂解,最终导致甲苯RO2途径裂解产物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3.
本文主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对临夏盆地13.0~4.3 Ma沉积地层剖面样品进行检测,根据样品中正构烷烃、正构脂肪酮-2和正构脂肪酮-3的分布特征,揭示了正构脂肪酮对环境气候的指示意义。正构脂肪酮-2、正构脂肪酮-3与正构烷烃具有相同的有机质来源。其中正构脂肪酮-2的C21-/C22+及正构脂肪-3-酮的C21-/C23+比值变化与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与环境条件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对环境温度及湿度等变化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正构脂肪酮-2、正构脂肪酮-3的高、低碳数优势的转化指示研究区在13.0~4.3 Ma间的古气候具有四个较为明显的变化阶段,其中10.77~9.42 Ma、7.17~6.92 Ma气候由干冷变为暖湿,9.42~7.17 Ma、6.92~6.45 Ma气候由暖湿变为干冷,临夏盆地的干旱化事件指示了我国西北内陆现代干旱气候可能从8 Ma左右开始。  相似文献   
104.
在CN-的常规监测中,我们常选用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该方法要求临用前将异烟酸吡唑啉酮按(5+1)混合,该混合液在常温状态下最多不能超过3d,再需使用时,必须弃之重配。在连续监测CN-时增加了配试剂的工作量。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在冰箱中冷藏保存该显色剂能够延长其使用时间达22d左右,从而提高了试剂使用效率。1 实验部分实验方法及所用仪器与试剂均同文献[1]。实验安排:配制一份异烟酸吡唑啉酮存放于冰箱冷藏(以下称显色剂冷存);现配显色剂(以下称显色剂现配),当显色剂冰存达到5、12、18、22、24…  相似文献   
105.
真空紫外光离子化检测器可检测的化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给出了450余种,利用真空紫外光离子化检测器可检测的化合物名单.  相似文献   
106.
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测定水中氰化物[1],其测定目标是缩合蓝色染料,此物质并不稳定,颜色会逐渐偏向蓝绿光,吸收波长慢慢红移;在638nm波长下,其吸光值会随时间很快变化,测定时间的差异能造成较大的误差。试验方法全部按文献〔1〕进行。1结果11校准...  相似文献   
107.
该研究采用96 h化学品藻类生长抑制实验方法考察了丁香醛、香草醛和对羟基苯丙酸3种酚类衍生化合物对铜绿微囊藻的急性毒理作用。结果表明,丁香醛、香草醛和对羟基苯丙酸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96 h-EC_(50)分别为48.9、517.12和230.4 mg/L;其中,对羟基苯丙酸表现出明显的低促高抑现象;3种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的可溶性蛋白和光合色素含量影响与藻细胞浓度影响结果呈正相关;ROS与MDA含量随着酚类衍生物的浓度增大而增加。由此可见,3种物质中,丁香醛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效应相对最大,香草醛相对最小。3种酚类衍生物对铜绿微囊藻产生了膜脂过氧化损伤,并对其光合色素和蛋白质合成过程产生影响,从而影响铜绿微囊藻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8.
混凝—膜分离集成技术处理吡喹酮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喹酮生产废含有大量有机胶体污染物和KCN。混凝-膜分离集成技术,以聚 为混凝剂,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对废水进行混凝预处理,去除胶体污染物质后,再用充气膜吸收技术回收废水中的KCN。  相似文献   
109.
巯基化合物在万寿菊镉解毒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培实验方法研究了万寿菊体内镉积累和解毒与巯基化合物含量的关系。万寿菊植株分别在镉浓度为0、0.1、0.5、2和8 mg/L的营养液中暴露7 d,测定了根、茎、叶中镉、非蛋白巯基(NPT)、半胱氨酸(Cys)、γ-谷氨酰半胱氨酸(γ-EC)、谷胱甘肽(GSH)和植物络合素(PCs)的含量。植物根、茎、叶中镉含量都随着镉暴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溶液中镉浓度较低(0.1~2 mg/L)时,茎叶中NPT、PCs、Cys和γ-EC含量随着镉浓度增加而增大;当镉浓度较高(8 mg/L)时,茎叶中PCs含量迅速降低,GSH含量大幅度增高。在根部,这些巯基化合物的含量几乎不受镉处理影响,且含量较低。以上研究结果表明:PCs在万寿菊镉的解毒机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暴露于高浓度的镉,GSH比PCs起着更为重要的解毒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全氟烷基磷酸是一种新型全氟化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应用于匀染剂、湿润剂和农药中的消泡添加剂等。在美国,基于对其潜在毒性的考虑,美国环境保护总署已禁止全氟烷基磷酸在粮食作物农药中使用。从全氟烷基磷酸的注册使用情况、结构与环境行为、环境介质中的浓度水平和生物暴露毒性等方面分别展开论述,旨在为中国开展该类物质的环境研究提供可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