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9篇
  免费   637篇
  国内免费   2556篇
安全科学   447篇
废物处理   306篇
环保管理   484篇
综合类   4713篇
基础理论   104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091篇
评价与监测   277篇
社会与环境   106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240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286篇
  2015年   319篇
  2014年   434篇
  2013年   522篇
  2012年   598篇
  2011年   538篇
  2010年   463篇
  2009年   524篇
  2008年   396篇
  2007年   506篇
  2006年   513篇
  2005年   346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249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农田N2O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土壤是大气中N2O的重要来源,与1990年相比,2000年我国氮肥用量升高了40%,因此,迫切需要对我国农田土壤N2O的排放通量作出新的估算。土壤理化性状的空间变异和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长期的、多点的农田N2O原位监测数据的匮乏成为提高N2O排放测定精度的制约因素。目前,航空采样法-驰豫涡动技术(微气象学方法)能够成功克服空间变异,且已经被成功应用在农业生态系统N2O排放的定量化观测上;另外Century-NGAS和DNDC模型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机理模型,但应用不同模型所获得的N2O排放量相差较大。因此,今后农业土壤N2O排放的工作重点应集中在如何提高N2O原位观测精度,寻找合适的机理模型和提出相应的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992.
木本植物休眠的诱导因子及其细胞内Ca2+水平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揭示 ,越冬木本植物在夏秋转变过程中对光周期变化十分敏感 .在北纬 4 5°的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地区 ,当日照变短 72min时 (2 0 0 0年 8月 8日 ) ,桑树顶芽细胞质浆和细胞核内即出现Ca2 流入 ,而在夏天长日照时期 (7月上、中旬 )很少有Ca2 存在的细胞质和细胞核 .12d后 (8月 2 0日 ) ,观测到桑树和杨树芽已经开始进入生理休眠 .从 9月上旬到 11月中旬 ,细胞质和细胞核内的Ca2 浓度显著升高 ,11月中旬达到高峰 .与此同时 ,芽的生理休眠深度也迅速增加 ,并于 11月达到高峰 ,4 2d培养也不见萌芽迹象 .到 12月中旬 (12月 2 0日 ) ,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Ca2 浓度又恢复到夏季观察到的低水平 ,显示早先进入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Ca2 已经被排出 .此后 ,在 12月下旬 (2 5日 ) ,检测到生理休眠的终结 .室外补充光照实验进一步证明 ,只有日照缩短才会引发植物进入自然生理休眠 ;保持日照长度不变 ,晚夏时期的自然温度降低 ,不能诱导植株停止生长和进入休眠 .这些结果表明 ,越冬木本植物在晚夏到冬季的生理休眠发展过程中 ,日照缩短引起的核和质内Ca2 的流入不仅起着传递日照变短信号的作用 ,导致生理休眠的起始 ;而且 ,高水平的核 /质Ca2 浓度还起着发展和保持深度生理休眠的作用 .图版 1图 1表 2参  相似文献   
993.
Summary. Male satin moths, Leucoma (Stilpnotia) salicis L. (Lepidoptera, Lymantriidae) were attracted only to (3Z,6R,7S,9R,10S)-isomer out of the four (3Z)-cis-6,7-cis-9,10-diepoxy-3-henicosenes (leucomalure). This was demonstrated by field trapping test with a bivoltine population in a mixed poplar-willow forest along the flood area of the river Danube at Adony, Hungary.  相似文献   
994.
995.
介绍了高安全AZH——20 型化学氧自救器科研成果。重点阐述了该自救器的结构设计、选材、氧烛起动装置和提高KO2 片状生氧剂性能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改进,对应用高新技术提高自救器的防护性能和安全可靠性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实验模拟烟气,观察SO_2在一种特殊的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环境中的氧化变化过程,研究了烟气温度、SO_2初始浓度等参数对SO_2氧化率、单位能量氧化量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97.
UV/H2O2光催化氧化法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UV/H2O2光催化氧化法处理含表面活性剂废水,考察了反应时间、体系pH值、表面活性剂初始浓度、H2O2投加量、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表面活性剂降解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当初始pH值为4、H2O2投加量为1mL/L,反应时间为20min时,表面活性剂DBS的去除率为96%,AOS的去除率为93%,且UV/H2O2体系中,表面活性剂DBS和AOS的降解反应均符合表观拟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998.
研究了UV/H2O2工艺对2,4-二氯酚(2,4-DCP)的去除效果和水中阴离子、腐殖酸对该工艺降解2,4-DCP的影响。结果表明:UV/H2O2工艺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中2,4-DCP,光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在H2O2投加量为8mg/L,1个30W低压汞灯照射下,2,4-DCP在蒸馏水和自来水中光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0232/min和0.0162/min;NO3-、Cl-、HCO3-对2,4-DCP光降解有抑制作用;当3种离子浓度为0.5mmol/L、10mmol/L、20mmol/L时,对2,4-DCP光降解的抑制程度为HCO3->NO3->Cl-;随着离子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自来水中的光降解速率常数低于蒸馏水中的光降解速率常数是由于水中多种离子影响的结果;腐殖酸在低浓度时,促进光降解反应的进行,在高浓度时,2,4-DCP的光降解氧化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999.
为探明14CO2在环境中的行为,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小麦对14CO2的吸收和积累动态.结果表明,通过叶片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收的14CO2会向小麦其他部位组织输送并形成积累趋势.各部位组织的14C比活度在14CO2引入期间(0~28d)随时间呈线性增长,积累特征明显,增长速率为50.3~84.6 Bq/(g·d),大小顺序为根>茎>叶,尽管各组织14C比活度随时间的增长速率不同,但各组织中14C的比活度均有趋向于平衡的趋势.小麦对14CO2具有强烈的富集作用,富集系数最大值为23.1~25.8,平均为24.5±1.3.小麦对空气中14CO2的较高富集特性可用来作为监测大气14CO2污染的指示作物.  相似文献   
1000.
We measured denitrification at 15 sites during 1 year in a agricultural catchment in Brittany, France. Our objective was to asses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heter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on the fate of excess nitrogen at the catchment scale, and to quantify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riparian areas on the N2O emissions. Using the C2H2 inhibition technique, denitrification rate on soil core and denitrifying enzyme activity (DEA) were each determined, for samples taken from two soil layers: 0–20 and 20–40 cm. Denitrification rates, ranging from 0 to 417 mg N m−2 d−1,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riparian areas than for hillslopes (median of 24.87 against 10.38 mg N m−2 d−1). However, since denitrification rates are significant in the hillslope and given that hillslope surface area is much greater (79% of catchment surface), this domain could be responsible for half of the overall denitrified nitrogen (N). Also, the 20–40 cm deep soil layer was found to account for more than 46% of the denitrification. The DEA indicates the potential for denitrifying activity by the soil under non-limiting conditions, measured values ranged from 76.48 to 530.63 ng N g−1 dry soil h−1. The ratio N2O/(N2O + N2) was about 60% with no clear spatial or temporal trends. Soil moisture appeared to be the main limiting factor for denitrification at the field scal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for this catchment, denitrification is a major route for nitrogen removal, but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this removal occurs as N2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