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326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559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150篇
评价与监测   85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31.
预处理对城市固体有机垃圾厌氧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近年来城市固体有机垃圾厌氧消化的各种预处理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述.研究认为,通过预处理能够改善城市固体有机物的物化性质,提高微生物对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优化垃圾的厌氧消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2.
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副产物,若处理不当,将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实验采用低强度超声波对剩余活性污泥(WAS)的好氧消化过程进行强化,选取超声强度、超声时间、超声间隔3个因素设计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经超声辐照的WAS,其好氧消化时间最短仅约为13 d,比未经超声辐照的缩短了18.00 d.对实验结果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表明,低强度超声波强化WAS好氧消化的最佳参数为:超声强度1.0 W/cm2、超声时间10 min、超声间隔8 h.实验还研究了WAS达标前后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和总化学需氧量(TCOD)的变化情况,发现在相对较短的处理时间内,经低强度超声波强化处理的WAS的TCOD降解率仍然能与对照相近甚至高于对照,主要原因是低强度超声波强化了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促进了其对有机物的吸收分解.  相似文献   
133.
污泥投配率对污泥中温厌氧消化效果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装置采用半连续流污泥中温厌氧消化反应器,污泥培养接近成熟后开始每天按不同污泥投配率加泥和排泥.结果表明:污泥投配率在3%~10%时,有机物分解率先增大后减小,去除率均在30%以上;污泥投配率在15%和20%时,污泥的有机物去除率非常小;污泥投配率在5%时,有机物分解率最大为41.2%;单位VSS产气量随污泥投配率的增大而呈先急剧上升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当污泥投配率为5%时,单位VSS产气量为0.60 L/g,符合美国污水处理厂设计手册标准,其他污泥投配率下该指标均小于0.4 L/g.因此,认为实验用污泥中温消化的最佳污泥投配率为5%,这时污泥的可消化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4.
农业草类废物既是一种废弃物,也是一种资源,由于其富含有机质,可通过厌氧生物降解产生沼气。本文研究了农业草类废物的好氧预处理对其固含量成分,生物沼气产生潜力(BMP),甲烷浓度,产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计算了作为一级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其结果表明模型与实验值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5.
污泥与高浓度有机废物厌氧消化反应中的产气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高温/中温两相厌氧消化反应器系用以同时处理污泥与不同高浓度有机废物时产气及产甲烷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气体及甲烷主要是在第二段的中温消化反应器内产生。当中温消化反应器的有机负荷VS为1.65 ̄3.10kg/m^3d时,稳态条件下的平均产气量为1.958 ̄4.020m^3/d,气体中甲烷的平均组成为65% ̄73%,甲烷的比产率为0.397 ̄0.511m^3/kgVS。  相似文献   
136.
接种厌氧消化污泥EGSB反应器的快速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接种市政消化污泥的EGSB反应器的启动进行实验研究以寻求快速启动EGSB反应器的有效方法。接种厌氧消化污泥EGSB反应器的成功启动仅需要46d。在整个启动期保持适当的液体上升流速是非常重要的。启动初期,高液体上升流速能够将悬浮污泥冲出反应器,使适合聚集的微生物留在反应器内。接下来需要降低进水流量和液体上升流速以利于构建稳定的微生态系统,使高活性颗粒污泥尽快形成。然后适当提高液体上升流速能保持污水与微生物的良好接触,促进颗粒污泥内外高效传质,形成更加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为尽快形成高活性颗粒污泥,保证产甲烷菌的最佳营养需求是关键,可通过考虑进水基质、微量营养元素和硫化物来提高其活性。  相似文献   
137.
针对生物质固体废物量大面广,具有污染和资源利用双重特性,厌氧发酵能源化可促进其污染控制,且过程中部分有机成分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成腐殖质(HS).通过分析厌氧发酵过程中HS转化规律、HS结构特征与氧化还原性能、腐殖质还原菌与产甲烷菌活性、产CH4效率之间的响应关系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总结凝练出生物质厌氧发酵系统内HS对CH4的调控原理,为减少厌氧发酵系统内HS对产CH4途径的抑制作用,提高发酵效率的技术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8.
为评估死菌DNA对厌氧消化污泥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和微生物群落分析的潜在干扰,本研究对3种不同类型厌氧消化污泥进行叠氮溴化丙锭(PMA)处理,比较在PMA屏蔽死菌DNA PCR扩增情况下污泥ARGs和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与未经PMA处理情况下的差异.结果表明,经PMA处理后,剩余污泥自厌氧消化样品和高含固厌氧消化污泥样品中的ARGs丰度分别下降了41%~86%和74%~98%;污泥水解液厌氧消化15 d后的污泥样品中ARGs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但降幅最高也达到34%.PMA处理对3个来源不同的厌氧消化污泥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结果呈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高含固厌氧消化污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影响最为显著.在经PMA处理与未经PMA处理两种情况下,厌氧消化污泥ARGs与微生物群落组成相关性分析的结果也截然不同.研究证明了死菌DNA对厌氧消化污泥ARGs和微生物群落分析的潜在干扰,采用PMA预处理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厌氧消化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及菌体携带ARGs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9.
The effect of K deactivation on V_2O_5/WO_3-TiO_2 and Ce-doped V_2O_5/WO_3-TiO_2 catalysts in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 of NOxby NH_3 was studied.Ce-doped V_2O_5/WO_3-TiO_2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resistance to K deactivation than V_2O_5/WO_3-TiO_2.Ce-doped V_2O_5/WO_3-TiO_2 with K/V = 4(molar ratio) showed 90% NOxconversion at 350°C,whereas in this case V_2O_5/WO_3-TiO_2 showed no activity.The fresh and K-poisoned V_2O_5/WO_3-TiO_2 and Ce-doped V_2O_5/WO_3-TiO_2 catalysts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in situ 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DRIFTS),NH_3-temperature progress decomposition(NH_3-TPD),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 and H2-temperature program reduction(H_2-TPR).The effect of Ce doping on the improving resistance to K of V_2O_5/WO_3-TiO_2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0.
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中蛋白质转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剩余污泥在含固率(total solid,TS)为12%条件下进行中温(37℃)厌氧消化,通过分析厌氧消化前后污泥蛋白质组分的变化情况,研究了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中蛋白质的转化规律,探讨了高含固条件下污泥蛋白质转化效率较低的原因.结果表明,经过45 d的厌氧消化处理,污泥蛋白质的转化率为34.26%.污泥蛋白质转化效率较低的原因主要表现在:(1)高含固条件下污泥的传质较差;同时,污泥蛋白质经水解过程形成大量的氨氮,反应结束后污泥总氨氮(total ammonia nitrogen,TAN)质量浓度达到1 201 mg·L~(-1),导致对厌氧消化过程,尤其对蛋白质的分解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2)三维荧光光谱(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3D-EEM)分析表明,部分蛋白质向腐殖质类、富里酸类物质转化,从而更难分解;(3)通过二维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分析发现,厌氧消化后污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p I)降低;最终,污泥中残留的大部分蛋白质来源于微生物体内.由于微生物代谢能力随着厌氧消化过程的进行而减弱,难以继续利用这些蛋白质,或消化体系中不具备分解这些蛋白质的酶,从而限制了污泥中蛋白质的分解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