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31篇
  免费   1803篇
  国内免费   2770篇
安全科学   2585篇
废物处理   218篇
环保管理   2363篇
综合类   8938篇
基础理论   2213篇
环境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997篇
评价与监测   892篇
社会与环境   1376篇
灾害及防治   815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348篇
  2022年   572篇
  2021年   683篇
  2020年   689篇
  2019年   526篇
  2018年   459篇
  2017年   686篇
  2016年   731篇
  2015年   747篇
  2014年   725篇
  2013年   944篇
  2012年   1166篇
  2011年   1265篇
  2010年   986篇
  2009年   1009篇
  2008年   778篇
  2007年   1012篇
  2006年   1038篇
  2005年   783篇
  2004年   655篇
  2003年   612篇
  2002年   595篇
  2001年   462篇
  2000年   480篇
  1999年   387篇
  1998年   329篇
  1997年   330篇
  1996年   226篇
  1995年   257篇
  1994年   174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6篇
  1972年   8篇
  1971年   13篇
  197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大气自净能力指数的气候特征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蓉  张存杰  梅梅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0):3601-3610
为了定量地评估污染气象条件对空气污染的作用并实现对空气污染潜势的预报,本文在城市大气污染数值预报系统(CAPPS)预报原理的基础上,定义了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并分别给出了采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大气自净能力指数的方法.基于气象站观测资料的全国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分析计算表明,全国大气自净能力最差的地区分布在四川盆地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大气自净能力最强的地区分布在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云贵高原、以及东北平原和三江平原、山东半岛和海南岛;1961~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呈下降的变化趋势,全年低自净能力日数呈上升的变化趋势.采用大气自净能力指数评估2014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大气污染防控效果,表明在11月8~10日极端不利扩散气象条件发生时,减排措施使北京市空气质量AQI平均降低77%,使京津冀平原地区11个城市的空气质量AQI平均降低37%.基于国家气候中心月动力延伸气候预测模式(DERF2.0)的预报产品和中尺度模式(WRF),建立了可以预测全国未来40d逐日大气自净能力指数的延伸期-月尺度大气污染潜势预测系统,回报实验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提前15d预报出大气重污染过程;月尺度的大气重污染过程预报效果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月动力延伸气候预测模式(DERF2.0)的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72.
考虑边界条件不确定性的地下水污染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边界条件不确定性对地下水污染质运移数值模拟模型输出结果的影响,运用Monte Carlo方法对一算例进行阐明,并从污染风险预报方面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为减少重复调用模拟模型产生的大量计算负荷,将边界条件(第一类边界条件-水头值)作为随机变量,建立地下水污染质运移数值模拟模型的Kriging替代模型,在保证较高精度的同时,实现了Monte Carlo模拟.结果表明:边界条件的不确定性,对地下水污染质运移数值模拟模型预报的结果有很大影响,考虑与未考虑边界条件不确定性得到的研究区污染羽分布差别较大.对地下水污染质运移数值模拟模型的Monte Carlo模拟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可以评估研究区观测井1,2,3污染物浓度预报结果的可靠程度,并且可以预报出研究区观测井1,2,3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73.
The toxic effects of the composites of Fe~0 and Cu~0 with different percentages of CNTs were examined based on the activity of bacterial bioluminescence and seed germination. In terms of the EC_50 values, the toxic effects of Cu~0 on bacterial bioluminescence and seed germination were approximately 2 and 180 times greater than that of Fe~0, respectively. The toxicit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NT content in the Cu-CNT mixtures for both organisms,whereas opposite results were observed with Fe-CNT mixtures. The mean toxic effects of Cu-CNT(6%) were approximately 1.3–1.4 times greater than that of Cu-CNT(0%), whereas the toxic effects of Fe-CNT(6%) were approximately 2.1–2.5 times lower than that of Fe-CNT(0%) for both the bioluminescence activity and seed germination. The causes of this phenomenon are unclear at this point. More research will be needed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the toxicity of nano-mixture materials and the causes of the different patterns of toxicity with Cu-and Fe-CNT mixtures.  相似文献   
74.
针对不同的航空铝合金结构及部位,从腐蚀机理、腐蚀行为和腐蚀预测技术三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了研究现状及进展。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航空铝合金腐蚀预测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分别为飞机结构表面腐蚀环境的确定问题,材料在海洋大气环境下腐蚀电化学性能的准确测量问题,腐蚀预测模型的选取问题。  相似文献   
75.
分别对国内外大型空间环境模拟器的真空系统配置进行了介绍,并对真空系统各个子系统的配置与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重点针对大型空间环境模拟器真空系统中所需的真空抽气策略进行了研究,为后续超大型环境试验设备的研制和试验测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6.
提升汇流环湿热环境适应性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提高汇流环在湿热环境下的适应能力。方法实物解剖,观察汇流环绝缘材料损坏情况、碳粉堆积情况,在不同温度、湿度下测试绝缘材料绝缘度、抗电强度,碳粉堆积和导电情况,比对不同绝缘材料性能,并找出最适合的绝缘材料,比对滚动汇流环、碳刷组件、刷丝组件,找到解决碳粉堆积的方法。结果汇流环受湿热影响会从接缝处和电缆连接处进入湿气,温度、湿度的上升会使得原绝缘材料性能下降,长时间使用汇流环,碳粉会在汇流环内堆积并受到湿热的影响而导电,局部密封汇流环可以减少湿气进入。PPO材料性能优异,可以替换原绝缘材料从而减少湿热的影响,使用刷丝组件替代碳刷可以避免碳粉的产生。结论综合运用局部密封、绝缘材料改进、碳刷组件改进三种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汇流环在湿热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7.
密封组合形式对结构密封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密封组合形式对结构密封性能的影响。方法开展密封性能试验,从密封形式、装配形式和涂覆形式的3种组合形式开展试验研究,找出结构密封性能影响因素,筛选密封最优组合形式。结果结构密封3种组成形式分别为有无贴合面的密封形式,干涉装配、湿装配形式,部分涂覆、全涂覆形式。开展2种应力水平下8种密封组合形式的密封性能试验,在保证密封工艺质量条件下,按照飞机结构和受载特点选取合理密封组合形式能有效提高结构密封性能。结论在飞机应力较高、不常拆的密封部位应选择贴合面密封、干涉装配、部分涂覆的密封组合形式,在飞机结构设计要求间隙装配、常拆卸的密封部位选择贴合面密封、湿装配、部分涂覆的密封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78.
目的为保障油田正常安全生产,促进油田含聚污水的循环利用。方法采用电絮凝技术单因素研究方法开展净化含聚污水的静态实验研究,探讨外加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初始pH及聚合物浓度等因素对净化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当初始pH为7.0,电流密度为4.0 m A/m2,极板间距为1.0 cm,电解16 min时,综合处理效果最佳。此时,含油量与浊度去除率分别为98.85%,99.93%,处理每克油平均消耗为0.0494 g的Al,处理每立方米含聚污水的能耗为0.2895 k Wh。污水中的聚合物浓度越小,净化效果越好。结论中性处理,极板间距为1.0 cm,外加电流密度为4.0 m A/m2,通电16 min是最佳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79.
目的提高环境振动试验的可靠性。方法以某典型钛合金蜂窝夹芯壁板试验件为例,提出一种模拟试验件动力学边界条件的试验方法,在试验件周围引入弹性连接件,再通过刚性转接工装与振动台台面连接,以试验件在试验安装状态下的共振频率及振型节线位置为优化目标,以弹性连接件的外形尺寸及厚度为优化变量,对弹性连接件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模拟试验件真实的动力学边界条件。结果弹性连接件的优化设计使得试验件在试验安装状态下前两阶共振频率与试验要求相差小于8%,而且振型节线位置与试验要求基本重合,达到了模拟试验件真实动力学边界条件的设计目标。结论对于壁板类试验件,在传统刚性夹具的基础上引入弹性连接件的试验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试验件真实动力学边界条件,提高环境振动试验的可靠性,并且这种方法对试验费用及试验周期影响较小,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0.
环境升温过程对常温固化环氧树脂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常温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的高温使用性能。方法采用常温固化剂T31、中温固化剂IPDA以及高温固化剂DDM作为混合固化剂,对E-44型和AG-80型混合环氧树脂体系进行常温固化反应,并分析环境升温过程对固化物热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DMA分析、热变形测量、固化度测试,分别评价室温固化环氧树脂在环境升温过程前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热变形量及体系内部的固化反应程度变化,并通过吸水率测试和弯曲强度测试对玻璃纤维布增强常温固化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耐湿热性能以及高温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环氧树脂常温固化物的tg为85.21℃,经1.5℃/min的平均升温速率加热至90℃之后,该环境升温过程使固化物的固化度增大至92%以上,tg增长为132.06℃的同时热变形温度增大。其复合材料耐湿热性能提高,且100℃时弯曲强度的保持率为65%,对于加热至120℃的环境升温过程,固化物的固化度接近96%,tg增长为144.45℃的同时热变形温度进一步提高,其复合材料耐湿热性能改善程度更加明显,且130℃时弯曲强度保持率仍接近60%。结论常温、中温、高温混合固化剂的合理复配有助于环氧树脂体系在环境升温变化的诱导条件下发生梯度式固化反应,使体系内部的交联固化程度迅速升至较高水平,可以有效提高其玻璃化转变温度,显著改善常温固化环氧树脂体系在高温条件下的热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