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64篇 |
免费 | 629篇 |
国内免费 | 303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59篇 |
废物处理 | 239篇 |
环保管理 | 399篇 |
综合类 | 4461篇 |
基础理论 | 1071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1409篇 |
评价与监测 | 244篇 |
社会与环境 | 118篇 |
灾害及防治 | 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121篇 |
2022年 | 199篇 |
2021年 | 259篇 |
2020年 | 200篇 |
2019年 | 274篇 |
2018年 | 301篇 |
2017年 | 306篇 |
2016年 | 389篇 |
2015年 | 365篇 |
2014年 | 395篇 |
2013年 | 490篇 |
2012年 | 542篇 |
2011年 | 550篇 |
2010年 | 426篇 |
2009年 | 525篇 |
2008年 | 341篇 |
2007年 | 386篇 |
2006年 | 413篇 |
2005年 | 297篇 |
2004年 | 225篇 |
2003年 | 226篇 |
2002年 | 191篇 |
2001年 | 164篇 |
2000年 | 149篇 |
1999年 | 114篇 |
1998年 | 82篇 |
1997年 | 73篇 |
1996年 | 71篇 |
1995年 | 65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在利用介质阻挡放电对污染物质CF2ClBr进行等离子体降解产物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等离子体系中的电子密度。采用动态反应装置,以平行板电极法直接测量。在CF2ClBr的压力为2kPa时,得出该实验条件下的电子密度约为5.0×10^13/m^3。 相似文献
142.
以Pb2+吸附量为评价指标获得了PEI-DTC的最佳制备条件,采用SEM和FT-IR对所制备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吸附时间、pH、振荡速度和材料投量对PEI-DTC吸附Pb2+、Cu2+、Zn2+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吸附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热力学特征,研究了材料的复用性能。结果表明,采用30% PEI溶液制备PEI-DTC的最佳条件为m(PEI)/m(戊二醛)= 2:1、m(PEI)/m(硼氢化钠)=3:1、m(PEI)/m(二硫化碳)=3:1;所制备材料表面呈颗粒状和蜂窝状结构,比表面积较大;PEI-DTC对Pb2+、Cu2+、Zn2+的吸附效果随吸附时间、溶液pH增加呈先快速增加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Pb2+、Cu2+在100 r·min−1、Zn2+在150 r·min−1时表现出较好的吸附效果,Pb2+在材料投量为0.03 g时即近于完全吸附,而Cu2+、Zn2+在材料投量为0.08 g时仍处于上升趋势;适宜吸附条件下PEI-DTC对Pb2+、Zn2+、Cu2+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7.62%、14.79%、78.92%,对应的吸附量分别为4.005、0.509、4.658 mmol·g−1;PEI-DTC对Pb2+、Zn2+、Cu2+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吸附为自发的吸热过程;经4次使用,材料对Pb2+的吸附量仍保留81.14%。 相似文献
143.
144.
通过水热法成功制备具有磁性的Fe0/FeS2复合铁基催化剂,并将其用于构建非均相芬顿体系降解典型的喹诺酮类抗生素(诺氟沙星,NOF)。SEM-Mapping 结果显示,制备的Fe0/FeS2复合材料由Fe和S两种元素组成,形态为颗粒状且尺寸不一。XRD、XPS、Raman和磁学测量系统(VSM)等表征结果表明进一步证明Fe0/FeS2复合材料的成功制备且具有良好的磁性。通过实验得到 Fe0/FeS2/H2O2体系降解NOF最优的降解体系为初始pH为5,NOF起始质量浓度20 mg·L−1,Fe0/FeS2 投加量为0.2 g·L−1,H2O2质量浓度0.051 g·L−1。Fe0/FeS2介导的非均相芬顿体系可以快速降解NOF,10 min后的降解率为99.27%,且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性,使用 3 次后,NOF 的降解效率仍超过75%。NOF在羟基自由基(·OH)的作用下可能破坏C-F键以及实现哌嗪环和喹诺酮环的开环,最终生成一些小分子物质,如 F−、H2O、CO2和NO3−等。 相似文献
145.
以屠宰场废弃动物血液为原料,经高温干燥、粉碎为血粉,以此血粉为吸附剂,研究血粉添加量、溶液初始浓度、吸附温度、溶液pH、吸附时间对废水中Cd2+吸附量与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pH=5时,4 g血粉对初始浓度为20 mg·L-1的镉离子溶液(100 mL)振荡吸附2 h后,溶液中剩余镉离子浓度为0.1 mg·L-1,Cd2+的去除率为99.38%,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镉排放限值0.1 mg·L-1;血粉对镉离子的吸附反应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可决系数为0.999 7,Cd2+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为10.24 mg·g-1。为了使剩余Cd2+浓度达到更低(电镀废水排放标准),在吸附工艺上设计出2步吸附法,即第1次吸附后的混合液进行过滤,再将滤液加1 g血粉进行第2次吸附。结果表明,2步吸附法大大降低了溶液中剩余Cd2+离子浓度,即经过第1步、第2步吸附后,溶液中剩余Cd2+离子浓度降至0.006 mg·L-1,达到或低于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对Cd2+的排放限值(0.05 mg·L-1)。这是常规吸附剂活性炭、石英砂、高岭土等所不能达到的技术指标,为废水去除Cd2+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6.
以实验室制备的Fe3O4-TiO2·nH2O·Al吸附剂处理模拟和实际含氟废水,探讨了吸附剂用量、体系pH、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F-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F-浓度16.1 mg/L,起始pH 8.0,吸附剂投加量5 g/L,室温(约25 ℃)下吸附15 min时,模拟和实际废水的出水F-均可达到3O4-TiO2·nH2O·Al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含氟水溶液初始pH对Fe3O4-TiO2·nH2O·Al吸附F-性能影响较大。在pH 介于3.0~5.0 时,吸附容量较大,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吸附容量降低。Fe3O4-TiO2·nH2O·Al吸附F-的过程为放热反应,升温不利于F-的吸附。该吸附剂吸附F- 的过程为化学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线拟合接近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 相似文献
147.
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的性能和成本有重要影响。选择共沉淀法、浸渍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Mn-Ce/TiO2催化剂,在90~220 ℃对比测试不同方法制得催化剂样品的低温SCR性能,利用BET、SEM、XRD、FT-IR、H2-TPR和NH3-TPD分析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并对3种方法的实验室制备过程进行成本分析。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低温SCR性能均较好,在反应温度为150 ℃的条件下,催化剂的脱硝效率达到100%;制备方法不仅会影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表面形貌,还会对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和表面酸性位产生影响;成本由低到高依次为浸渍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3种方法制得同样质量的催化剂时,采用浸渍法所消耗的药剂最少,而且浸渍法制备过程最短,操作最简单。本研究可为锰基低温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8.
以自制Ti基RuO2-IrO2镀层形稳电极为阳极,采用电催化氧化处理偶氮染料甲基橙模拟废水。以硫酸钠为支持电解质,在自然pH条件下分别考察了电解时间、电极间距、电流密度和电解质浓度等因素对甲基橙去除率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实验结果表明,在自然pH、电极间距为1.0 cm、电流密度为30.0 mA/cm2、电解质硫酸钠浓度为20.0 g/L、电解1.0 h,甲基橙去除率高达90.0%以上。 因此,电催化氧化法作为一种高效、简便的染料废水处理技术,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9.
The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of the C‐H‐O‐Cl system has been calculated to elucidate the generation and decomposition behavior of dioxins, and is discuss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oxygen and hydrogen chloride potential. The dioxins behavior is greatly dependent on the oxygen potential, i.e. higher temperature and oxygen potential lead to the complete decomposition of dioxins, while low hydrogen chloride potential under insufficient oxygen condition leads to an increase of multi‐chlorine displacement of dioxins. 相似文献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