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92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53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近年来粮食安全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农地投入作为粮食生产的重要要素,是保障粮食稳定产出的前提。学者就农地规模对农户种粮投入的影响已进行了较多研究,但受农地流转的影响,土地要素更具多样化,土地规模与农户种粮投入的关系发生变化。随着农地流转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探析农地流转影响下土地规模对农户种粮投入影响的变化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地块的异质性,本文基于山东、河南、安徽三个粮食主产省622户农户1 284个地块的粮食生产数据从村庄和农户两个层次控制了生产要素市场价格、地块要素等非主观因素,进行多层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地流转特征及地块特征对农户粮食生产单位面积投入有显著影响。地块规模和转入地占比对农地投入影响为负,转入地占比越大,地权稳定性越低,农户投入积极性受到挫伤越明显,在转入地上的投入减少。随着转入土地面积的增加,农户从事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增大,使其有更强的动力增加种粮投入,地块规模的负向影响程度降低。基于分析结果,本文得出以下3点结论:(1)规模化经营有利于降低单位面积种粮成本;(2)农地流转发生时,地块规模对种粮投入的影响发生改变,成片规模化经营将成为我国粮食生产的必然趋势;(3)提高土地综合条件可以降低投入成本,并提高农户投入积极性。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从降低种粮成本、提高农户收益着手,建议鼓励农村土地流转,推动粮食规模化生产,同时也要注重增加财政拨款,建设高标准粮田,强化高标准粮田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田间配套工程。  相似文献   
63.
Universal two-child policy has been implemented since the end of 2015 in China. This policy is anticipated to bring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total population, with profound influences on th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ing dynamics of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 and forecasts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 from 2016 to 2030 at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scale using a double log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Drawing upon the results of these two predictions, the impact of the population policy change on Chinese resources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re predicted quantitatively. Given the future total population maintains current levels on resources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emission, the additional demand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demand for the new population is forecasted and compared against the capacity on supply side.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after implementing the universal two-child policy, China’s grain, energy consumption, domestic water demand, and pollutant emissions are projected to increase at different rates across provinces. To meet the needs arising from future population growth, food and energy self-sufficiency rate will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future, while relying more on imports. Stability of the water supply needs to be improved, especially in Beijing, Henan, Jiangsu, Qinghai, and Sichuan where the gap in future domestic water demand is comparatively larg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associated governing capability are in urgent need of upgrade not least due to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of pollution.  相似文献   
64.
对湖北省郧西县庹家湾(TJW)剖面的地层序列、年代、磁化率及粒度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JW剖面具有表土(MS)→全新世黄土(L0)→古土壤(S0)→过渡层(Lt)→马兰黄土(L1)→黄土与砂互层(T1-al2)→砾石层(T1-al1)的地层序列;在马兰黄土层上部的黏粒含量、黏粒/粉砂值以及磁化率值明显高于典型马兰黄土,而接近古土壤(S0),其成壤作用明显,属于较典型的弱古土壤层(L1-S1和L1-S2),其年龄在27.3~21.6 ka B.P.之间。此现象反映了在汉江上游地区,晚更新世时期的冰期气候并不是持续稳定的,在27.3~21.6 ka B.P.期间存在相对短暂的温暖湿润阶段,这次气候事件可与黄土高原地区进行良好对比。  相似文献   
65.
基于TM与MODIS遥感数据的农业旱情监测——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河北省冬小麦种植区域为研究区,基于TM和MOD IS遥感数据,利用植被供水指数法确定了研究区旱情等级。首先,将其与遥感解译获得的冬小麦空间分布图叠加得到受灾冬小麦空间分布图;然后以1 km的距离在受灾冬小麦周围做缓冲区,并与通过人口密度模型获得的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叠加,得出受灾人口空间分布;最后基于光能利用率改进模型构建粮食产量回归统计模型,得到粮食产量。目的是从粮食产量和作物受灾影响人口两个方面对农业受干旱影响情况进行遥感监测和定量评价,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防灾、抗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04年研究区:(1)春季受灾面积小,仅占16.4%;(2)旱情较轻,以轻旱为主,占受灾面积的89%;(3)冬小麦种植面积约为23 965.0 km2,受灾面积约606.3 km2,主要位于唐山市和保定市;(4)粮食产量回归统计模型精度达到了87%,冬小麦产量约为11939247 t,单产约为498.8 t/km2。  相似文献   
66.
以上海市青浦区为研究区域,基于ETM遥感影像数据和GIS技术,采用优势规则栅格聚合方法,对分类的ETM数据进行了粒度变换。以景观格局分析程序Fragstats3.3为分析工具,从景观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上研究了景观格局的空间粒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景观类型、不同的景观特征指数对粒度响应存在差异:居住景观和道路景观是对粒度响应最敏感的两种景观类型;形状指数、聚集度指数、斑块数量指数对粒度响应的敏感程度较高,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景观面积比例指数、分维数对粒度响应的敏感程度较低;此外,还发现优势景观随着粒度增加面积增大,形状规则的景观对粒度响应敏感程度低。(2)景观指数的粒度响应曲线存在尺度转折点,且多出现在40、60、80、120m,其中第一尺度区域多为20~40m或20~60m。第一尺度域是选择适宜粒度的较好取值范围,所以本研究中所用景观类型图进行景观指数计算的适宜粒度范围为30-40m。(3)研究发现由不同指数表征相同的生态现象可能会出现相反的粒度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景观指数量化景观格局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7.
对退耕还林中农民选择权认识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决策行为和反应机制无疑是考察项目可持续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应用微观经济学理论.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理论假说:贫瘠土地退出种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自发结果。并根据三省遐耕还林的实际调查数据。采用计量模型对退耕还林农户选择权认识问题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还存在一定隐患,退耕还林工程不仅要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操作方法上还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68.
我国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较多。为了达到我国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的目的,我们必须针对我国农业资源的特点,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其优势,挖掘生产潜力;搞好宏观调控,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展粮食生产。这样,2000年实观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 5亿t,人均占有粮食400kg 的目的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获取毛白杨的静态压缩力学性能.方法 针对含水率为14.6%,密度为0.544 g/cm3的毛白杨木材试件进行静态压缩实验,通过实验获得毛白杨顺纹、横纹径向和横纹弦向的抗压模量、准静态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并对不同方向的吸能特性进行分析.结果 毛白杨木材顺纹、横纹径向和横纹弦向抗压弹性模量分别为10.49 GPa、887和504 MPa;顺纹方向加载试件破坏形式表现为轴向屈曲,横纹径向为沿径向的裂纹及破坏,横纹弦向的破坏模式则为沿木纹纤维间的分离破坏.结论 在相同变形(应变相等)情况下,毛白杨木材单位体积吸能沿顺纹方向压缩吸收的能量最大.在应变小于0.45情况下,横纹径向和弦向压缩吸能曲线基本重合,随着应变继续增加,横纹弦向压缩吸能略大于横纹径向压缩吸能.  相似文献   
70.
研究了吸附苯酚的饱和粒状活性炭在电化学反应器中的再生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再生活性炭是可行的。电流密度、电解时间、电解质浓度等因素是电化学再生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