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7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59篇
综合类   98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成都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国阶  贾滨洋 《四川环境》1999,18(4):1-6,11
成都市城区“三河”水体的污染严重,污染物浓度高于进口断面数倍,岷江,沱江的石油类,有毒类,有机类等属于严重污染。造成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城市人口膨胀,产业的发展,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的需求增加,废水的排放量大,处理率和达标率却低。化肥和固体废物的污染也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142.
将高、低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相结合,使用成都市2001和2006年的同期卫星遥感数据,通过CBERS/CCD(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CD相机)的多光谱信息获取植被指数图,并结合三波段数据合成彩色图像以及全色图,采用人机交互式方式提取城市建成区信息;对NOAA/AVHRR(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改进的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的热...  相似文献   
143.
2009年8~9月成都市颗粒物污染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成都市3个不同点位PM2.5和PM10进行了为期30d的连续观测,研究了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表明,观测期间成都市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质量浓度日均值分别为66,94μg/m3,两者浓度变化范围较大,但变化趋势相同.从空间分布来看,大气颗粒物浓度均是熊猫基地>草堂寺>丽都花园,即下风向污染状况最严重,商业繁华地段次之,生活居住区最好;从时间分布来看,大气颗粒物污染最严重出现在9月17~19日,9月5~9日2个时间段,不利的气象因素和污染物的累积是造成该时间段大气颗粒物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PM2.5与PM10质量浓度的相关性为0.93,PM2.5对PM10的贡献较大,两者质量浓度的比值达0.69.气温对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没有显著影响;降水以及风速对颗粒物浓度影响较大,主要是对颗粒物的湿清除和促进扩散作用;在一定相对湿度范围内,高湿度条件容易造成大气颗粒物的较重污染.能见度与大气颗粒物浓度呈明显负相关性,且与PM2.5的相关系数大于与PM10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44.
成都地震重灾区生态影响分区及恢复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是造成生态破坏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震后生态恢复的总体对策是决策者亟待获取的重要信息,因此有必要及时开展地震生态影响分区研究.以成都地震重灾区为例,利用汶川地震前后2期TM影像灰度差提取了地质灾害区;从敏感性和诱导性两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地震重灾区进行了生态危险度分类;基于不同区域的生态破坏强度及危险度特征,开展了地震生态影响分区,并以此作为生态恢复过程中优先级及措施的总体布局. 结果表明:成都地震重灾区地质灾害面积为118.3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2.36%;其中,应首先采用生物与工程相结合的手段进行修复的面积为40.7 km2,通过生物措施修复的面积为66.2 km2,其余的则依靠自然演替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45.
张颖  张洋  钱骏  徐锟  刘志红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9):3717-3724
目前城市气象场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有一定误差.本文基于Landsat 8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提取采用局地气候分区(LCZ)的城市下垫面,结合WRF模式自带下垫面分类建立了成都市精细分类下垫面,并利用WRF自带的城市冠层模式,设计了7种方案对成都市静稳天气的气象场进行了模拟分析,并结合实际监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了评估,对比分析了城市冠层模式和精细分类下垫面对成都市静稳天气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①精细化分类下垫面结合了USGS下垫面和局地气候分区数据的优势,较为准确的反映了成都的下垫面环境;②精细分类下垫面对建筑物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加大了地表粗糙度,能够模拟出建筑物对风的阻挡作用以及城市风场不连续、随机性强的特性;③城市冠层模式优化了静稳天气过程中城市风、温度和湿度的模拟结果,多层城市冠层模式的模拟结果优于单层城市冠层模式.因此,在成都市对污染物扩散不利的静稳天气使用多层城市冠层模式并结合精细分类下垫面将大大提高模拟精度,进而提高空气质量预报.  相似文献   
146.
通过分析成都平原城市群8个城市2015—2019年春季(4—5月)地面臭氧浓度及超标情况表明,春季成都平原平均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O3_8 h)呈上升趋势,成都、眉山O3超标日较多,雅安最少但呈逐年增加趋势,资阳、乐山O3_8 h平均值和O3超标率高于夏季.同时,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PCT客观天气分型方法,对近5年春季成都平原及周边海平面气压场、700 hPa和500 hPa的位势高度场进行客观分型研究以揭示重污染期间高低空天气型配置,并分析天气系统及气象要素与臭氧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成都平原春季容易发生O3污染的地面天气形势为低压场和均压场,气象特征表现为高温低湿、强辐射、小风、混合层较高、有弱的辐合运动,该天气型下成都市平均O3_8 h达140 μg·m-3.②700 hPa臭氧污染天气形势为南支槽和高原低涡型,500 hPa为南支槽和平直纬向型.高空为南支槽的环流形势下,地面均压和低压场的占比超过六成.污染较重的月或年份,地面、700 hPa和500 hPa污染天气型占比均较高.③对近5年春季成都平原持续O3污染过程分析发现,污染前期,成都平原处于地面高压后部或均压场中,随着700 hPa低值系统东移,其前部暖平流和正涡度平流的输送,促使平原地区整层大气增温及地面天气型由均压场向低压场转变.④污染过程中,500 hPa高空气流受高原-盆地地形的作用发生下沉,与地面低压场的辐合上升运动促进了低层局地环流的形成,这一方面限制了污染物向高层的扩散,另一方面造成边界层内O3的下传,加重成都平原O3污染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7.
PM2.5 in Chengdu showed clear seasonal and diurnal variation. 5, 5, 5 and 3 mean clusters are generated in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Short-distance air masses are important pathways in Chengdu. Emissions within the Sichuan Basin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PM2.5 pollution. Long-range transport from Southern Xinjiang is a dust invasion path to Chengdu. Seasonal pattern of transport pathways and potential sources of PM2.5 in Chengdu during 2012–2013 we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hourly PM2.5 data, backward trajectories, clustering analysis, 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 (PSCF), and concentration-weighted trajectory (CWT) method. The annual hourly mean PM2.5 concentration in Chengdu was 97.4 mg·m–3. 5, 5, 5 and 3 mean clusters were generated in four seasons, respectively. Short-distance air masses, which travelled within the Sichuan Basin with no specific source direction and relatively high PM2.5 loadings (>80 mg·m–3) appeared as important pathways in all seasons. These short pathways indicated that emissions from both local and surrounding regions of Chengdu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PM2.5 pollution. The cities in southern Chengdu were major potential sources with PSCF>0.6 and CWT>90 mg·m–3. The northeastern pathway prevailed throughout the year with higher frequency in autumn and winter and lower frequency in spring and summer. In spring, long-range transport from southern Xinjiang was a representative dust invasion path to Chengdu, and the CWT values along the path were 30-60 mg·m–3. Long-range transport was also observed in autumn from southeastern Xinjiang along a northwesterly pathway, and in winter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 along a westerly pathway. In summer, the potential source regions of Chengdu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in other seasons, and no long-range transport pathway was observed. Results of PSCF and CWT indicated that regions in Qinghai and Tibet contributed to PM2.5 pollution in Chengdu as well, and their CWT values increased to above 30 mg·m-3 in winter.  相似文献   
148.
细颗物(PM2.5)和臭氧是我国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人群健康.为评估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期间PM2.5和臭氧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首先,利用流行病学中的广义相加模型和非线性分布滞后模型估算了2014~2016年成都市PM2.5和臭氧最大8 h滑动平均(O3-8h)浓度变化对居民疾病死亡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β),在此基础上,采用环境风险和环境价值评估法估算2016~2020年成都市PM2.5和O3-8h浓度暴露水平变化的健康收益.结果表明:(1)2016~2020年成都市的ρ(PM2.5)年均值呈逐年下降趋势,从63μg·m-3降至40.92μg·m-3,年均下降率约为10.14%;与之相反,ρ(O3-8h)年均值从155μg·m-3升至169μg·m-3,年均增长率约为2.23%.(2)成都市PM2.5...  相似文献   
149.
成都地区慈竹生长状况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庆  何海  沈昭萍 《四川环境》2001,20(4):43-46
通过对成都市城区边缘及郊区6个样地慈竹林竹株的实地观测和取样分析,发现成都市城区边缘及青白江区的慈竹普遍生长不良,不同竹龄竹株的高度和胸径都比无郊崇州市怀远的慈竹要小,发育不良竹株竹杆内硅的含量显著高,初步分析硅的过多积累可能是慈竹竹杆脆化的一个明显指标;发育不良的慈竹竹杆含水量也普遍比生长状况好的慈竹竹杆含水量高。从样地土壤样品分析发现,慈竹生长不良的样地土壤偏酸或者偏碱。成都市区的降水普遍偏酸,降水中过高的SO4^2-,NO3^-,Cl^-和F^-离子成分也可能是导致慈竹生长不良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50.
成都市境内外来物种福寿螺的危害现状调查及防治措施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外来物种福寿螺在成都市的危害现状、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系统总结,并提出管理对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