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326篇
安全科学   94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69篇
综合类   574篇
基础理论   132篇
污染及防治   170篇
评价与监测   175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01.
曝气强度对膜生物反应器污泥混合液可滤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主要研究了曝气强度对膜生物反应器(MBR)膜污染的影响.2套MBR采用恒流出水模式连续运行60 d,曝气强度分别为500及100 L/h,应用死端过滤装置来检测不同阶段污泥混合液的可滤性.实验中对不同曝气强度下的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分子质量分布、颗粒粒径分布、胞外聚合物(EPS)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过高的曝气强度将恶化污泥混合液的可滤性,增加了膜污染速率.进一步研究表明,曝气强度的增加导致了污泥混合液上清液中相对分子质量>10000的SMP浓度的增加,此部分大分子有机物浓度直接影响了污泥混合液的可滤性.过高的曝气强度也导致了污泥絮体中1~10μm细小颗粒和EPS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2.
上海城市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累积过程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常静  刘敏  李先华  余婕  林啸  王丽丽  高磊 《环境科学》2008,29(12):3483-3488
选择上海中心城区典型样点开展地表灰尘重金属累积过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交通区地表灰尘负荷平均值为12.4 g/m,范围为5.04 ~23.2 g/m;文教区道路灰尘负荷为6.1g/m,范围为3.8~10.0 g/m.持续时间长、强度较大的降雨对颗粒物负荷有明显的削减作用,而小雨则会使其总量有所增加,土地利用类型和道路交通行为是影响地表灰尘大气环境“源-汇”效应的重要因素.在干期累积过程中,随着无雨天数的增加,地表灰尘负荷随之升高,同时颗粒物粒径逐渐增大.在交通流量较高的地区,灰尘重金属浓度呈现降低趋势,表现出对大气悬浮颗粒物的“源”效应,而交通流量相对较低的区域灰尘重金属浓度则有所升高,显示出其对大气悬浮物的"汇"效应.干期累积过程中,污染物负荷变化取决于灰尘负荷和污染物浓度两者的共同作用,呈现出S型增长趋势,降雨过后10 d内,污染负荷增长缓慢,10~15 d迅速增加,15 d后,污染负荷增长速率减小,颗粒物与大气悬浮物交换保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03.
SPME-GC/MS法测定垃圾渗沥液中双酚A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建立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垃圾渗沥液中双酚A的方法,并用于广州大田山垃圾渗沥液中双酚A含量的测定。对影响萃取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实验选用涂层厚度为85μm聚丙烯酸酯(PA)萃取纤维,在搅拌速度为1200r/min、NaCl浓度为20%、pH2.0和室温条件下萃取60min。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100μg/L,检出限为0.03μg/L,精密度为6.6%。应用本方法监测了广州大田山垃圾渗沥液中BPA的含量在生物法处理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4.
本文以瑶寨隧道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场地质分析与结构面统计,以Monte-Carlo法为基础,对该隧道各测线不同等级围岩分别进行结构面网络模拟,评价遂道岩体的结构性质,并进行工程岩体分类,估算其力学参数,以为采取合适的围岩支护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5.
有机气溶胶非均相和多相反应是复杂的微界面过程,它涉及气体的吸附、扩散、反应和解吸,传统的化学分析仪器不能提供完整实时的微界面过程的化学反应信息.气溶胶质谱仪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用于实时分析颗粒物化学组分的重要仪器,它弥补了传统化学分析仪器,如GC/MS在实时分析上的不足,为研究有机气溶胶非均相化学反应的微界面过程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旨在介绍气溶胶质谱仪的结构及其在研究有机气溶胶环境微界面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6.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研究了胶州湾及莱州湾这两个海域中痕量元素污染水平,发展了ICP-MS海水环境中痕量元素的测定方法,同时找出海水环境中具有保守性的数种元素作为污染示踪元素.达到对于海水环境中痕量污染物被动示踪的目的.对18个真实样品进行了识别率试验,识别率可达90%以上,在选取3个海水样品及1个河水样品混合后的模拟分担率实验,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其误差平均值仅有1.17%.  相似文献   
107.
上海市郊区大气细颗粒和超细颗粒物中元素粒径分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用同步辐射X荧光光谱分析了上海市郊区大气细颗粒和超细颗粒物(0.028 7~2.40 μm)中元素粒径分布、质量中值粒径、元素相关性和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富集因子.Ca、Ti主要分布于粒径>2 μm的颗粒物中,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达0.933,富集因子在0.1~3.2之间,且与粒径无明显关联,主要来自土壤扬尘等自然来源.V、Cr、Mn、Ni、Zn、Cu、Pb、Cl、S等元素主要分布在0.1~1.0 μm颗粒物中,质量中值粒径在0.56~0.94 μm之间.V、Cr、Ni、Cu、Zn、Pb显著富集,且富集程度随粒径减小而增大.其中Pb在超细颗粒物(<0.1 μm)中的富集因子达2 023.7~2 244.2,远大于在细颗粒和 PM2.5中的富集程度.这些元素主要来自燃油、燃煤、冶金和机动车尾气等人为污染.Fe在>0.2 μm颗粒物中分布较均匀,质量中值粒径1.3 μm.除了局部污染源,远距离传输对该地区大气颗粒物污染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在我国江津典型工业污染大气环境进行大气暴晒实验,测定了1060纯铝、2A12铝合金和7A04铝合金在该地区的腐蚀速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谱(EDX)、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观察分析3种铝合金腐蚀表面形貌、元素分布和腐蚀产物结构。结果表明:随腐蚀时间的延长,铝及其合金腐蚀产物不断增多,失重数值增加,腐蚀失重与时间的关系呈幂函数规律(C—A t^n);腐蚀产物形貌呈块状或粒状,呈现不均匀的凹凸形貌;腐蚀产物主要为Al(OH)3和Al2(SO4)3·14H2O;耐蚀性能由强至弱依次为1060〉2A12〉7A04。  相似文献   
109.
Objective: We assessed obesity trends in U.S. drivers involved in fatal crashes since 1999 and distinguished whether crash risk factors were different between obese and nonobese drivers.

Methods: We included only drivers of passenger cars involved in fatal traffic crashes between January 1, 1999, and December 31, 2012. Obesity wa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uidelines and profiled between 1999 and 2012 using the adjusted prevalence ratio (aPR) from log-binomial regression models. Differences in crash risks (e.g., driver's fatality, drunk driving, seat belt nonuse) between obese and nonobese drivers were estimated as adjusted odds ratios (aORs)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Results: A total of 753,024 U.S. drivers were involved in fatal crashes, for which obesity information was available for 534,887. About 56% (n = 299,078) were driving passenger cars. The prevalence of class I obesity increased from 10% in 1999 to 14% in 2012 (aPR = 1.5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42–1.58), class II obesity from 3 to 5% (aPR = 2.22, 95% CI, 2.05–3.01), and class III obesity from 1 to 2% (aPR = 2.65; 95% CI, 2.27–3.10). Compared to nonobese controls, obese driver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risks for fatality (1.10 ≤ aOR ≤ 1.47), seat belt nonuse (1.00 ≤ aOR ≤ 1.21), need for extrication (1.01 ≤ aOR ≤ 1.23), and ambulance transport time ≥30 min (1.01 ≤ aOR ≤ 1.28). Compared to nonobese controls, obese drivers were less likely to drink drive (0.41 ≤ aOR ≤ 0.72) or speed >65 mph (0.78 ≤ aOR ≤ 0.93).

Conclusion: The rising national prevalence of obesity extends to U.S. drivers involved in fatal crashes and indicates the need to improve seat belt use, vehicle design, and postcrash care for this vulnerable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10.
2014年1月北京市大气重污染过程单颗粒物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在线单颗粒物气溶胶质谱仪(SPAMS)对2014年1月北京市典型大气重污染过程进行了连续监测,分析了具有正负离子质谱信息的颗粒物共2248225个.同时,利用ART-2a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并结合Matlab统计分析,将具有质谱信息的颗粒物归为10类,分别为:矿尘类颗粒物(Dust)、元素碳颗粒物(EC)、有机碳颗粒物(OC)、元素碳和有机碳混合颗粒物(ECOC)、钠钾颗粒物(NaK)、富钾颗粒物(K)、含氮有机物(KCN)、高分子有机物(MOC,Macromolecular OC)、多环芳烃类颗粒物(PAHs)和重金属类颗粒物(Metal).结合PM2.5质量浓度数据和HYSPLIT 4.0后向轨迹模型结果,将观测时间段划分为3个典型污染过程和1个清洁过程.结果显示,重污染期间OC、MOC和PAHs为最主要的颗粒物类型.最后,本文还比对分析了污染过程和清洁期间颗粒物的混合状态,结果表明,污染过程中硫酸盐和硝酸盐较清洁期间更容易与碳质颗粒物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