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8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72篇
安全科学   202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75篇
综合类   623篇
基础理论   145篇
污染及防治   102篇
评价与监测   90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91.
根据2004—2013年降水和环境空气监测资料,统计分析了玉溪市中心城区降水p H值的年变化、季节变化和月变化,结果表明:10年来玉溪市中心城区酸雨频率为1.14%,降水p H最低值4.96,最高值8.66。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检验分析,降水p H年均值呈平稳偏升趋势,降水p H维持在6.36~7.42,但降水电导率、SO2-4、NO-3、Ca2+、K+呈显著上升趋势;降水出现酸雨的频率按春、夏、秋递减,集中分布在3月、4月、7月、8月。降水酸型为燃煤型,降水阴离子的影响来源主要为工业、生活燃煤、石化燃料的燃烧及机动车排放的尾气;阳离子影响的主要来源为城市工地扬尘和裸露地表土壤尘埃。  相似文献   
892.
桂林会仙湿地生态退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评价湿地的退化特征,可以为湿地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参考依据。对桂林会仙湿地的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生物等特征进行了调查和监测,并通过相关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会仙湿地的地表水污染严重,地下水水质较好;湿地土壤退化指数很低,退化程度严重;湿地植物资源丰富,大量动物已灭绝。研究成果为会仙湿地的治理修复方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93.
针对纤维细度、纤维横截面形状、面层后处理工艺对PM2.5的过滤效率及阻力的影响问题,分别选用1#面层含100% 2.22 dtex PPS纤维经PTFE浸渍、2#面层含50% PPS细纤维不经PTFE浸渍、3#面层含50% PPS细纤维经PTFE浸渍、4#面层含50% PPS三叶形纤维不经PTFE浸渍、5#面层含50% PPS三叶形纤维经PTFE浸渍、6#面层PTFE覆膜、7#面层含50% PPS细纤维和50% PTFE超细纤维的7种PPS滤料进行过滤性能试验.在环境气溶胶中,采用清洁滤料进行过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 m/min风速下对PM2.5的过滤效率从大到小为6#(81%)、7#(80%)、3#(76%)、5#(72%)、1#(63%)、2#(47%)、4#(41%),各因素中PTFE乳液浸渍后处理工艺的影响最为显著,面层纤维采用细纤维截面设计和三叶形截面设计都能有效增加滤料对PM2.5的过滤效率.过滤阻力方面,6#覆膜滤料随过滤风速增大阻力迅速上升;其他6种滤料的阻力较接近,上升缓慢.过滤品质因数Q值方面,相对于常规滤料,面层中混入细纤维或三叶形纤维滤料的Q增大;提高面层中细纤维比例,也能使Q增大;覆膜滤料效率虽高,但阻力较大,Q最小.  相似文献   
894.
泾河流域1644-2003年洪涝灾害和洪水沉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泾河流域1644-2003年洪涝灾害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该时期泾河流域洪涝灾害等级、洪涝灾害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进行研究。同时结合泾河下游洪水沉积剖面,对该时期洪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泾河流域1644-2003年发生洪涝灾害总计165次,平均每2.18年发生一次。主要以中度涝灾为主,其次为大涝灾,轻度涝灾和特大涝灾发生次数较少。1644-2003年,泾河流域的洪涝灾害总体呈现不断增加的特点,泾河流域洪涝灾害发生频次最高的是在1894-1953年,发生频次最低的是在1644-1723年。泾河流域发生的165次洪涝灾害中,上游发生的洪涝灾害最多,其次为下游,中游最少,上、中、下游同时发生的洪涝灾害为4级特大涝灾。不同阶段气候的冷暖干湿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泾河流域植被的破坏是泾河流域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1644-2003年的洪涝灾害在泾河下游形成了2.56 m厚的河漫滩洪水沉积剖面,该剖面沉积层主要由特大涝灾、部分大涝灾和中度涝灾形成,剖面记录的洪水频次比历史文献记录的洪水频次要明显少。  相似文献   
895.
小波分析在湖泊常见浮游藻荧光识别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翠  苏荣国  宋志杰  张珊珊  王修林 《环境科学》2012,33(10):3314-3322
利用Daubechies7(db7)小波函数对27种分属于6个门,22个属的主要湖泊常见浮游藻的三维荧光光谱进行分解,得到各尺度分量及小波分量,应用Bayesian判别分析选择第三层尺度分量(Ca3)作为最佳特征谱,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得到浮游藻的标准谱库,结合非负最小二乘法解析的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湖泊常见浮游藻的荧光识别测定技术.将该技术用于单种藻样品、模拟混合样品及实际混合样品的识别分析,单种藻样品在门类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平均为98.6%,识别测定的平均相对含量为90.8%.在实验过程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噪声,考察了标准谱库的抗噪能力.对于104个实验室混合样品,优势门的藻在门类水平上的平均识别正确率为97.0%,识别的平均相对含量为67.7%,次优势门的藻在门类水平上的平均识别正确率为90.7%,识别的平均相对含量为32.3%.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识别测定技术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96.
曹妃甸围填海土壤重金属积累的磁化率指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薛勇  周倩  李远  章海波  胡雪峰  骆永明 《环境科学》2016,37(4):1306-1312
环境磁学方法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识别中被广泛运用,其具有简单、快速、无破坏性和灵敏度高的特点.本研究以北方典型的围填海区——曹妃甸工业区土壤为例,开展土壤磁化率对重金属积累的指示研究.根据研究区的土地功能规划特征,将研究区土壤分为工业区土壤、生活区土壤以及自然滩涂和湿地土壤共3类.共采集35个表土(0~10 cm)样品和3个土壤剖面柱状样,分析土壤中的磁化率(χlf)、铁(Fe_2O_3)含量及重金属(Cr、Ni、Cu、Zn、As、Pb、Mn、V)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工业区表土磁化率和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异性较高,受工业生产的影响明显;工业区和生活区剖面中0~20cm的表层土壤中,各重金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富集现象,而远离工业区的潮滩剖面中重金属含量变化不明显.研究区表土磁化率与重金属含量总体上有相关性:其中工业区表土磁化率与Fe_2O_3、Ni、Cu、As和V呈现极显著(P0.01)正相关,可以作为指示土壤重金属积累的指标.但在生活区和自然潮滩湿地土壤中,土壤磁化率的高低不能很好地指示重金属的积累情况,推测可能与土壤中磁性物质来源以及潮滩湿地的环境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897.
超积累植物热解中重金属迁移及渗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管式炉上研究了土壤修复后超积累植物蜈蚣草(Pteris vittata)热解过程中Zn、Cd、Cr、Cu、Pb和Ni的迁移规律和底渣的渗滤特性.结果表明,高温促进重金属的迁移,挥发强度依次是Pb≈CdZnCrCu≈Ni;热解温度在500~900℃有利于重金属在底渣中富集,有利于后续重金属回收利用,实现资源化;底渣的渗滤特性受温度影响,随温度升高,底渣的重金属浸出量减小;底渣中重金属浸出率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说明热解使得底渣中重金属向更稳定形态转变.  相似文献   
898.
南宁市多环境介质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苗迎  孔祥胜 《环境科学》2016,37(11):4333-4340
为了确定多环境介质中多环芳烃的浓度、组成和分布特征,采集南宁市冬夏季空气、大气干湿沉降物、土壤和地下水样品,利用16种多环芳烃的成分谱,结合其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多环芳烃在多环境介质中的浓度、组成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空气和大气干湿沉降物中PAHs均以2~3环为主,由于冬夏季节差异性,冬季ΣPAHs浓度高于夏季;2土壤中PAHs以2~3环为主,且土壤颗粒粒径分布差异性是导致不同层位PAHs分布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3地下水中PAHs检出种类少,检出量小,也表明土壤包气带能够"截留"较多的PAHs;416种PAHs在不同环境介质中质量分数均呈现由低环向高环递减的趋势,且两地区冬夏季2~3环和5~6环PAHs在各环境介质中分布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也有一定的差异.这与PAHs的理化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城市污染状况、天气状况等方面有关.  相似文献   
899.
冯天骄  卫伟  陈利顶  陈蝶  于洋  杨磊 《环境科学》2017,38(9):3860-3870
水分是维持旱区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的关键因子.整地措施能够重塑地表微地形,利于旱区雨水收集、侵蚀防控和促进植被恢复,整地长期影响下的土壤水力学性质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以定西龙滩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与室内实验相结合,分析植被恢复过程中典型整地措施(鱼鳞坑、反坡台)的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水分常数,并辅以自然坡面为对照定量评价工程措施的土壤水力学特性.结果表明:(1)整地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水分含量.整地后土壤水分体积分数平均提高1.883%,相比自然坡面高出了22.62%.反坡台和鱼鳞坑整地后,土壤水分含量分别提高了29.69%和15.55%.(2)与对照相比,鱼鳞坑和反坡台的饱和含水量分别提高了7.52%和4.24%,有效水含量分别提高了4.74%和11.40%,整地措施能够提高土壤持水力和供水力,改善土壤水力学性质.(3)整地措施对表层土壤持水能力和供水能力的影响较深层大,与对照相比,鱼鳞坑和反坡台表层土壤(0~20 cm)有效水分提高了38.75%和23.84%,而深层(60~80 cm)有效水分与自然坡面差异只有3.34%和3.85%;土壤水分差异也随着土层深度而减少.本研究定量评价了不同整地方式和自然坡面的土壤水分特性,其结果期望为脆弱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和水土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0.
洪泽湖水域的环境演变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水质监测的定点、定剖面采样分析时间及空间的局限性,为对湖泊水质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水域水质状况图像识别的主成分监督分类方法,通过对洪泽湖湖区的1991年12月15日和2000年1月7日,两个时相TM遥感图像数据,分别进行主成分变换,并依据不同类型水体的光学特性,分析各主成分图像的构成及其环境意义。研究表明:洪泽湖湖区的水质分布,具有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由清洁水(优)向一般水依次递减、逐年下降的特征。其清洁水体主要分布于洪泽湖西部的溧河洼、临淮头、西北部的安河洼和成子湖的北部。从1991--2000年,洪泽湖入湖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量有所减少,湖水受污染程度明显减轻,相对“八五”期间水质污染日益加重的现象,“九五”以后水质逐渐改善。将其分类结果与所收集的洪泽湖历年水质资料对比分析表明:主成分监督分类结果与环境要素吻合较好,且基本反映了其水质环境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