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0篇
  免费   419篇
  国内免费   363篇
安全科学   861篇
废物处理   80篇
环保管理   1919篇
综合类   2464篇
基础理论   837篇
环境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467篇
评价与监测   707篇
社会与环境   301篇
灾害及防治   107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274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463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448篇
  2008年   348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253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278篇
  1999年   237篇
  1998年   205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22篇
  1977年   9篇
  1973年   3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根据沈阳市环境空气面临的问题,确定“十一五”期间空气环境质量保护目标、指标,提出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的对策措施,保证沈阳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82.
环境税收制度是未来中国环境政策改革的突破口,相对于其它的环境政策如排污收费与排污权交易等,环境税收其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明显,开征环境税收有重要的意义,但在短期内,我国实施环境税收制度的条件尚不成熟,环境政策体系应该采取税费并存,并逐步过渡到以环境税为主的方式。  相似文献   
83.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也诱发了新的环境风险可能性的发生,特别是近年来的多种环境风险灾害事故的发生已引起了各国和国际组织的普遍关注。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风险管理已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众健康的重要内容和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文章结合目前环境风险评价的发展,探讨有关两大类环境风险评价(突发性与非突发性)以及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的区别,环境风险评价评估标准以及环境风险评价与城市环境管理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4.
对俄罗斯的环境管理观念,相关环境法律规定的生态化要求,联邦及联邦各主体两级关系协调化以及环境管理手段的经济化与多样化倾向等问题作了着重分析,并鉴于中俄在历史上社会与经济制度的关联性及正处经济转轨的共同性,希望通过比较中俄两国在历史和现实发展中存在的异同与联系,以求能为我国进一步的环境管理立法提供借鉴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85.
The long time scale of the climate change problem and the inherent nature of the carbon cycle bring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pres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efforts. Even if major technology improvements are achieved for non-carbon-emitt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energy-intensity improvements, wind, solar, biomass, and nuclear over the course of the 21st century, most examinations of potential future greenhouse emissions conclude that addition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ill be required to stabilize 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s. The evelopment of an expanded suite of technologies including carbon capture and disposal, hydrogen systems and biotechnology hold the potential to dramatically reduce the cost of stabilizing 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se technologies in the context of a global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 of energy, agriculture, land-use, economics, and carbon cycle processes.  相似文献   
86.
呼和浩特市大气中酞酸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呼和浩特市不同功能区和不同季度的大气中酞酸酯污染物的采样监测调查,证实了酞酯不仅存在于大气中,且浓度比较高,为531ng/m^3,是草原地区背景值(10-33ng/m^3)的16倍以上。根据调查表明,不同功能区中大气中酞酸酯(DNBP和DEHP)的浓度差异较大;相同功能区的不同季节,酞酸酯浓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但酞酸酯浓度与大气颗粒物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冬、夏季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1和0.  相似文献   
87.
Starting from a theoreticalnotion of capacity building this paperfocuses on the implications ofmulti-project baselines for costs andinstitutions. Availability of data and thelevel of data aggregation determine to alarge extent the cost of derivingmulti-project baselines. For localinstitutions this implies that theircapacity development needs are linked todecisions made on strictness of baselines.The initial higher costs of multi-projectcalcula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 areeasily offset once more projects will usesuch a baseline. This paper argues theseinitial demands are not as high asexpected. Multi-project approaches willreduce transaction costs, especially forsmall-scale projects, will reducevalidation costs and likely reduce humanresource demands in other stages of theproject cycle.  相似文献   
88.
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现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岩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2):115-117
环境标准是评价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法定依据。标准体系的有效运作依赖于体系中标准的科学性和标准间的协调性,文章分析了我国现行环境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一些环境标准的宽严程度不适当;环境标准所覆盖的保护范围不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标准的制订缺乏连贯性,环境标准体系之间缺乏相互间的协调和统一,对环境标准体系的调整提出建议:探索制定标准的科学方法;建立健全产品的环境标准体系;建立标准制定发布机制和后评价机制等。  相似文献   
89.
上海市区中小变电站的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市区典型变电站电磁场强度,辐射电磁波及噪声的监测、测试,作出了中小型变电站建设对周围居民环境影响的定性评价,并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0.
本文通过对我校03、04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就我校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课现状的态度、学校体育设置地满意程度、对教师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也对学生的体育行为进行了分析;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的体育指导思想和体育教学形式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以学生为本设计高校体育的教学形式及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