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58篇
安全科学   218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76篇
综合类   473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57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8 毫秒
841.
通过对武汉市珞狮路路段的车流量、NOx 浓度和气象要素的调查与监测 ,分析了珞狮路交通流量的特征 ,给出了源强的计算公式 ,并重点讨论了街道两侧环境中 NOx 浓度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发现城市低矮峡谷中 NOx 扩散不同于以往的研究结果 ,有其自己的特殊性。最后提出了扩散模式参数的处理方法 ,为建立城市低矮街道峡谷排放 NOx 扩散模式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2.
本产品是为解决垃圾运输车随意倾倒问题而开发的 ,它是一种新型智能化监控管理系统。它采用安装在运输车上的GPS接收机定位、测时 ,由车载车辆行迹记录仪数字化记录装载、运输、卸载的地点、时间等信息。经定期处理 ,完整、准确地反映出运输车工作过程 ,为管理部门对违规卸载车辆的科学取证提供了很好手段  相似文献   
843.
公路隧道能见度及其关联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谭裕沟隧道和梧桐山隧道内能见度、机动车流量和构成、主要空气污染物的监测和研究,探讨了隧道内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影响能见度的主要污染物是粒径较小的细粒子。   相似文献   
844.
机动车排放颗粒物采集系统参数的研究和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机动车排放颗粒物是重要的空气污染物.笔者主要阐述了机动车排放颗粒物采集系统开发和研制过程中部分实验参数的研究和确定,同时给出了初步测试的结果,这些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机动车排入颗粒物的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845.
天津市机动车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的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隧道实验得到天津市机动车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物种信息及各物种的浓度数据,检测得到88种VOCs,其中23种VOCs具有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基于天津市机动车尾气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数据,利用气溶胶生成系数(FAC)对天津市机动车排放VOCs的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邻-二甲苯、甲苯、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对-二乙苯是对SOA生成贡献最大的6个物种,各自SOA生成量分别为973.97,721.05,687.31,592.09,571.31,538.59t/a,分别占SOA生成潜势的13.87%、10.27%、9.79%、8.43%、8.13%、7.67%;芳香烃是对SOA生成贡献最大的前体物,其SOA生成量占SOA生成潜势的88.95%.因此,减少机动车芳香烃类物质的排放,可有效地减少SOA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846.
基于浮动车数据的机动车排放实时测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浮动车检测技术可针对单车采集,所收集数据中的平均速度按照采样间隔连续的特点,利用道路实测数据建立了面向其应用的轻型车尾气排放实时测算模型.模型中引入平均速度增量(ASI)指标对平均速度进行细分,并以其来反映相同平均速度下的排放变化.结果表明,与实测数据相比,模型对CO2的计算误差在10%以内;NOx、HC和CO的计算误差在15%以内.同时提出了模型使用方法,可以实现对路网中交通尾气污染的实时测算和动态评估.  相似文献   
847.
批次试验和模拟柱试验探讨了NZVI在3种载体(水、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和SDS泡沫)中的稳定性以及在3种载体携带作用下NZVI在多孔介质(0.25~0.5mm, 0.5~0.9mm, 0.9~1.4mm)中的迁移特性.由实验可知,对于NZVI悬浊液,在0.9~1.4mm,0.5~0.9mm和0.25~0.5mm介质中,NZVI从模拟柱中的溢出率分别为20.9%,17.4%和6.5%,NZVI在介质中分布的均匀性关系为0.9~1.4mm>0.5~0.9mm>0.25~0.5mm;对于SDS-NZVI悬浊液,NZVI在0.9~1.4mm 和0.5~0.9mm介质中的迁移性较0.25~0.5mm介质远远增强,NZVI在介质中分布均匀性关系为0.5~0.9mm>0.9~1.4mm>0.25~0.5mm;对于NZVI负载泡沫,NZVI在0.5~0.9mm与0.25~0.5mm介质中的迁移性较NZVI悬浊液和SDS-NZVI悬浊液增强,NZVI在0.5~0.9mm介质中分布均匀性较好,0.25~0.5mm其次,0.9~1.4mm均匀性最差.研究结果表明,SDS溶液和SDS泡沫与水相比较均有效促进了NZVI在3种介质中的运移,然而对于0.9~1.4mm介质,SDS溶液对NZVI迁移的促进作用较SDS泡沫更明显,对于0.25~0.5mm介质,SDS泡沫对NZVI迁移的促进作用较SDS溶液更大.  相似文献   
848.
乌鲁木齐市汽车尾气污染现状调查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乌鲁木齐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 ,通过大量统计分析 ,其结果表明 ,乌市汽车污染依然严重 ,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49.
厂内机动车辆运输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障厂内机动车辆运输安全,防止人员伤害事故的发生,对驾驶人员、厂工、道路及车车辆技术状态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并着重提出加强对厂内机动车辆的安全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850.
Landfill gas (LFG) utilization which means a synergy betw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bioenergy recovery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technology was used in LFG purification,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 pilot-scale test, and on-site demonstration were carried out in Shenzhen, China. In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 A-type carbon molecular sieve was selected as the adsorbent by comparison of several other adsorbents. The optimal adsorption pressure and adsorption time were 0.25 MPa and 2 min, respectively, under which the product generation rate was 4.5 m3/h and the methane concentration was above 90%. The process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pilot-scale test were also reported in the paper. The product gas was of high quality compared with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Compressed Natural Gas as Vehicle Fuel (GB18047-2000), when the air concentration in feed gas was under 10.96%. The demonstration project was composed of a collection system, production system, and utilization system. The drive performan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erformance, and economic feasibility of the product gas — as alternative fuel in passenger car, truck, and bulldozer—were tested, showing the feasibility technology for LFG util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