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169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分别在2013年春季3月23日~3月29日和冬季12月15日~12月21日对兰州市主城区5个采样点进行采样,每天每个采样点采集8个样品,共采集有效样品560个.通过实验室分析和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兰州市主城区≤ 10μm颗粒物中,主要分布在5.8~10.0μm (春、冬季)、1.1~3.3μm (春季)和0.65~3.3μm (冬季)范围内,Pb在PM3.3~4.7(一级支气管)中的质量浓度最大,分别为0.2352ug/m3(春季)和0.2177ug/m3(冬季),Cd作为一种致癌重金属在PM9.0~5.8、PM4.7~1.1均被检出.儿童、成年男性、成年女性的非致癌风险值HZ在春季和冬季分别为0.842、0.360、0.345和0.842、0.326、0.361,低于1不存在非致癌的风险,致癌风险值RIS在10-6~10-4的范围内,不存在致癌风险,但儿童RIS值较高,对儿童的健康状况的影响,应受到社会群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42.
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自然资源。土地利用格局的好坏深刻地影响并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发展和经济状况。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与遥感(RS)平台下,以花溪区1973年、1986年、1993年陆地卫星影像和2002年、2007年CBERS影像数据为基础,从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和布局阐述了研究区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5个年份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花溪区30多年来土地利用类型中水田、草地、林地面积呈减少的变化比较明显;建筑、旱地、灌木林等面积呈增加的变化较明显。研究成果对花溪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一定指导意义,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3.
南四湖微山湖区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为了解南四湖污染底泥磷形态分布规律,对南四湖微山湖区0~25 cm沉积物分层进行了磷形态连续提取.结果表明,湖区沉积物中Ex-P、Al-P、Fe-P、Oc-P、Ca-P、De-P和Org-P平均含量分别为5.62、 4.08、 12.25、 13.34、 116.67、 232.36和396.79 mg/kg,不同形态磷含量次序为:Al-P<Ex-P<Fe-P<Oc-P<Ca-P<De-P<Org-P.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含量在垂直方向上呈现明显的规律性,易交换态磷(Ex-P)、铁结合态磷(Fe-P)、闭蓄态磷(Oc-P)、有机磷(Org-P)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而铝结合态磷(Al-P)、钙结合态磷(Ca-P)、碎屑磷(De-P)含量则呈逐渐增加趋势.Sum1(Ex-P、Al-P、Fe-P之和)与上覆水PO3-4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Fe-P与水体磷酸盐含量关系相对比较密切,其相关系数高达0.72.沉积物磷形态在空间分布上,Oc-P、Ca-P、De-P 等惰性磷的差异性小于Ex-P、Al-P、Fe-P等潜在活性磷,Org-P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44.
特大型城市城区─上海闵行区循环经济建设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凌岚  陆雍森 《四川环境》2005,24(1):119-123
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通过对传统型经济发展模式所面临问题的分析,阐述了闵行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闵行区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劣势,提出闵行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初步设想,为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城区提供初始框架和现阶段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5.
国家级新区具有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作用,这种示范作用是否达到政策预期是值得探讨的。研究基于产城相互作用机制,构建了产城融合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舟山群岛新区和西海岸新区两个地区2014—2018年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的发展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度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果发现:①两新区初期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平衡状况,但整体趋于良性发展。②后期两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产城融合,不过发展空间仍然较大。③两新区由于发展条件不一,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鉴于此,国家级新区在推进城市产城融合时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及时根据新区的发展现状采取相应的发展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46.
将小尺度行政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区域生态环境服务价值评估模型。模型重点考虑了2个方面:第一,主体生态系统对区域生态环境服务价值的贡献大小及主体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第二,估算主体生态系统价值时考虑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的重复或遗漏及生态环境服务价值随社会经济的变化。以陕西延安市宝塔区为例进行评估,得到2002年宝塔区生态环境服务价值为118322.214万元。  相似文献   
47.
利用中流量大气综合采样仪采集太原市工业区和商业区PM10样品,使用GC/IRMS技术分析了PAHs的δ13C值(碳同位素组成),并根据碳同位素质量平衡计算了煤烟尘和机动车尾气对2类功能区的贡献率. 结果表明:工业区PM10中PAHs的δ13C值在-26.0‰~-24.5‰之间,随环数增加呈贫13C趋势,与煤烟尘δ13C值的变化趋势一致,表明煤烟尘是工业区的一个主要污染源;商业区PAHs的δ13C值在-26.6‰~-26.2‰之间,较工业区显著贫13C,商业区与工业区的污染源有明显差异;除机动车尾气和煤烟尘外,工业区和商业区还有其他污染源输入,其中工业区有生物质燃烧排放输入,商业区有机动车曲轴箱润滑油残渣输入;煤烟尘和生物质燃烧对工业区的贡献率分别为59.3%~70.8%和29.2%~40.7%,表明工业区煤烟污染严重;机动车对商业区PAHs的贡献率在86.1%~95.8%之间,是商业区PM10中PAHs的主要排放源,其中润滑油残渣的贡献率(在40.9%~85.3%之间)最大,机动车尾气的贡献率在8.3%~54.9%范围内,而煤烟尘的贡献率(在4.2%~13.9%之间)最小.   相似文献   
48.
采用场发射带能谱扫描电镜(FESEM/EDS)法分析北京怀柔地区PM10与秸秆燃烧排放颗粒的形貌特征和成分差异。结果显示:秸秆燃烧后排放颗粒物多为大粒径颗粒,成分上都含S、Cl和K元素。含有生物质燃烧标志元素K的PM10颗粒物多为含Si、Al和Na元素的燃煤飞灰和矿物颗粒,与秸秆燃烧排放颗粒组成化学元素差异明显。据此推断,北京区域PM10受秸秆燃烧排放影响相对较弱,化石燃料燃烧来源影响仍然显著。  相似文献   
49.
为解决干旱扬水灌区土地资源承载状态受多因素耦合影响而难以定量化描述的难题.本文以景电一期灌区为例,基于多级模糊评价理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解决复杂系统模糊性及不确定性具有特有优势的云模型,结合黄金分割率法与云发生器原理集成了评语集标准云模型与状态层隶属度云模型,以组合赋权算法求解了指标权重,最终以云数字特征的形式对灌区1994年、2002年、2010年及2018年的土地资源承载状态进行了定量表述.结果表明:灌区各时期土地资源承载状态综合评价云分别为C1(0.3175,0.0728,0.0131)、C2(0.5846,0.0418,0.0117)、C3(0.5315,0.0379,0.0098)、C4(0.7045,0.0614,0.0144).结合云相似度分布特征可知,各时期土地资源承载状态分别为"轻微承载"、"临界承载"、"临界承载"及"承载安全".可知灌区土地资源承载状态自1994年—2018年主要经历了3个演变阶段,即1994—2002年为"快速改善期"、2002—2010年为"环境损伤期"、2010—2018年为"健康恢复期".该方法可为指导研究区及相似研究区寻求生产需求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机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0.
李鑫  欧名豪  马贤磊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0):1758-1767
从中观尺度研究细碎化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探寻遏制细碎化水平降低因素,以为高效农地利用政策制定提供依据。选取景观指数量化耕地细碎化水平,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对耕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最后采用计量经济模型检验细碎化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扬州市里下河区域30个乡镇的耕地利用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平均值分别是0.949 3、0.972 2和0.977 0,具有一定提升空间;表征细碎化的第一主成分与地块平均面积、地块密度、面积加权形状指数和面积加权分维数的载荷值大于88%,第二主成分与边界密度指数载荷值大于91%;第一主成分对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影响弹性是-0.002 7和-0.085 6,第二主成分对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影响弹性是-0.001 1和-0.002 4。细碎化对耕地利用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产生显著负影响,且对规模效率影响大于对纯技术效率影响;应从地块面积、分布与形状等方面来降低细碎化程度以提高耕地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