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89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Inner Mongolia is an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and has a long history of pastoralism. It is a predominately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 with annual precipitation of 20–500 mm from the west to east. Prior to intervention of modern rangeland management laws and policies, the pastoralists in Inner Mongolia responded to variability in ecological condition and patchiness of rangeland resources via flexible rangeland management. However, since the 1950s, some rangeland management laws and policies have affected the flexibility of rangeland management in Inner Mongolia.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mpacts of changes of rangeland management laws and policies on grazing flexibility in Inner Mongolia, and discussed whether it is desirable to allow flexibility of grazing management in Inner Mongolia, and what are the possible directions to encourage the flexibility. First, 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historical and current policies of rangeland management in Inner Mongoli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perty rights. Second, the study identified and analysed how some of the previous collectivisation and privatisation policies of the rangeland resources and livestock have affected grazing flexibility in this region. Third, this study discussed whether a higher level of flexibility of grazing management is desirable in Inner Mongolia and gave recommendations on the possible directions to encourage the flexibility of grazing management. The study drew on theories of rangeland management in Inner Mongolia, Mongolia and parts of Africa and has increased the understanding of grazing flexibility in Inner Mongolia. It is a step towards more sustainable rangeland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in Inner Mongolia.  相似文献   
62.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灾害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区内地貌类型多样,地质环境条件较为复杂,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危及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治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在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总结,归纳出自治区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同时依据地质灾害专项调查成果,在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等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的基础上,采用比拟法,对全区的地质灾害进行了灾害易发区划分,并针对内蒙古地质灾害状况与分布,提出了防治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原则。最后,依据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国土资源的重要性,划分出重点防治区,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3.
在国内外学者对环境承载力与工业三废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探究了内蒙古环境承载力与工业三废间的关系.数据统计分析说明环境承载力与工业三废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但二者间不存在短期或长期的因果关系.实证分析说明近年来内蒙古环境承载力水平较低,但保持着稳步上升的趋势,缓解了工业三废带来的负外部效应.  相似文献   
64.
内蒙古草地资源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三大牧区之一。处在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理位置和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是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主体。但当前草地环境问题十分严峻,危肋着人们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其保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65.
本文对东北、内蒙古地区茶属果树资源进行了调查,初步查明有19种、2变种、1变型,并对其特征、特性、生境、分布及利用价值进行了研究,总结了驯化栽培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6.
以构造解析为基础.进行霍各乞铜多金属矿区M形叠加褶皱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解释,总结构造对矿体的控制规律:三个世代的褶皱、韧性断层及相匹配的面理大都是成矿期构造,起运矿和容矿作用,可以划分五种控矿类型;第二世代褶皱为主形变,控制地层与矿体的展布,它与第三世代褶皱叠加的复合部位是找矿的靶区.  相似文献   
67.
内蒙甲一查银多金属矿床是由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形成的后火山热液脉状矿床。矿体的形态、产状、厚度、品位等完全受控于成矿期断裂的性质及其产状、规模。本文论述了矿区的控矿断裂特征,并指出在进一步找矿中应注意采用构造地球化学方法、追索和寻找活动时间较长、规模较大、成矿期为张剪性或压剪性的NWW、NNW向断裂。  相似文献   
68.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化德县七号乡小公勿素村几个生态模式系统结构、产业结构、系统功能及畜草平衡的分析,提出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进行生态经济型农业建设的途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结构与模式。  相似文献   
69.
本文介绍了我国地球资源卫星发展状况以及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技术特性和同类卫星比较的优缺点,阐述了内蒙古应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的潜在领域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0.
冯守忠 《资源调查与环境》2000,21(2):137-142,149
内蒙古巴尔哲特大型碱性花岗岩稀有稀土矿床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一种新类型工业矿床,其规模居亚洲第三位.含矿岩体为燕山期碱性花岗岩,岩体普遍矿化,岩体即是矿体,矿石品位富、稀有稀土元素种类多,其共生伴生矿物多达44种,工业矿物以羟硅铍钇铈矿、烧绿石、铌铁矿、锌日光榴石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