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36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重大工业隐患的地域监控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系统地分析了重大工业危险源与事故隐患 ;研究了地域监控、预警、应急预案的体系建设以及隐患监控的新技术应用基础 ;提出了职业安全卫生监控体系中的工业危险源和隐患监控。笔者认为 :应该分为过程安全监控和安全目标监控两个层次  相似文献   
62.
利用EP/TOMS遥感资料分析我国上空沙尘天气过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EP/TOMS卫星遥感资料,并结合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分析了影响我国典型沙尘暴天气的发生、发展和传输过程.定义了使用EP/TOMS气溶胶指数定量描述沙尘天气强度的指标体系,并对1998年3-4月间发生的沙尘天气的强度及其演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利用EP/TOMS 气溶胶指数并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可以对大规模的沙尘天气进行及时判别、监视,并预报影响范围及传输路径;同时,利用TOMS气溶胶指数建立起来的指标体系可以半定量化地描述沙尘暴天气的强度和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63.
环境卫星CCD影像在太湖湖泛暗色水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地区2009年5月11日、2010年8月21日、2011年7月28日和2011年9月24日的环境卫星CCD影像显示,在太湖西部沿岸带、竺山湖等水域存在湖泛暗色水团现象。由于环境CCD缺少辅助反演气溶胶信息的2.1um波段,试验了基于空气自动监测子站获得的与环境卫星CCD成像时间接近的地面能见度测量数据进行FLAASH大气校正的方法,反演结果总体上符合水体光谱特征。提取了湖泛水体、对照水体阳区在CCD各波段的光谱反射率数据统计特征。结果表明,和对照水体相比,湖泛水体在环境卫星CCD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具有较低的反射率,与人眼观察湖泛水色暗黑的感官一致,另一方面,湖泛水域由于仍有一定的藻类存在,在环境卫星CCD近红外(波段4 )具有比可见光(波段3)略高的反射率,其规律与基于Landsat ETM的湖泛暗色水团遥感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64.
结合秦皇岛市沿海旅游城市的实际情况,指出了环境应急管理中存在的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固定、设备和经费缺乏等问题,并从队伍、装备、预案、演习、应急指挥、危险化学品运输等10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以期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基于环境一号卫星CCD数据的巢湖叶绿素a的动态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环境一号卫星CCD数据具有获取周期短、空间分辨率高等特点,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叶绿素a的浓度变化和分布,其在内陆湖泊水质遥感监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通过星地同步地面实验,建立起巢湖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遥感反演模型,利用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的环境一号卫星CCD数据,分季节对巢湖叶绿素a行动态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巢湖叶绿素a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夏季叶绿素a浓度最高,冬季最低,秋季高于春季;西半湖湖区叶绿素a浓度一般高于东半湖湖区,西北部和中部湖区空间变化比较大,东部湖区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66.
利用大气探测卫星AURA搭载的臭氧观测仪(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OMI)所获得的紫外辐射红斑剂量数据,分析了2005—2015年中国紫外辐射的时空变化特征。在空间上,紫外线辐射呈现纬度地带性分布,从南向北逐渐减小,大约从4200 J?m?2到1500 J?m?2递减。紫外辐射与高程呈现明显的正相关,东部、东北的低海拔地区,紫外辐射相对较低。在高海拨的青藏高原区,紫外辐射高,多年平均值大约为5500 J?m?2,有些区域可达6000 J?m?2以上。在时间上,紫外辐射红斑剂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一年中变化大致呈现抛物线分布。在夏季(7月份)达到最大值,多年平均值为5532.9 J?m?2,春秋季次之,冬季(12月份)达到最小值,多年平均值为1089.2 J?m?2。2005—2015年平均紫外线辐射呈上升趋势,但是在2010年出现谷值,多年平均值大约为3016.5 J?m?2。不同区域的变化趋势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大体呈现两种模式:在高值的青藏高原区,紫外辐射呈现减少的趋势;在低值区,紫外辐射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67.
利用1998~2012年卫星反演的细颗粒物(PM_(2.5))全球高精度产品数据集,精细化地给出了华东地区PM_(2.5)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此背景下浙江省PM_(2.5)的人口经济暴露水平.结果表明1998~2012年期间,浙江省区域平均PM_(2.5)浓度整体变化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特征,拐点出现在2007~2009年前后,与华东区域大背景的变化趋势一致.1998~2000年华东南部与山东东部的年平均PM_(2.5)浓度基本保持在50μg·m~(-3)以下,其余地区大多在50~75μg·m~(-3)左右,华东地区和浙江省PM_(2.5)浓度超过35μg·m~(-3)的地区分别占到51.8%和21.1%.1998~2009年PM_(2.5)浓度上升趋势非常明显,华东地区的平均变化趋势为2.58μg·(m~3·a)~(-1),浙江省的上升趋势较华东区域慢,为1.43μg·(m~3·a)~(-1).2007~2009年PM_(2.5)浓度达到最大,华东和浙江省超过35μg·m~(-3)的地区分别占到82.1%和65.9%.此后PM_(2.5)浓度呈现出下降的变化趋势,华东地区和浙江省的平均变化趋势分别为-1.75μg·(m~3·a)~(-1)和-1.58μg·(m~3·a)~(-1),PM_(2.5)浓度超过35μg·m~(-3)的地区比例均有所下降,说明政府颁布的一系列节能减排方针政策可能对华东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起到了一定的成效.2010年浙江地区PM_(2.5)暴露水平超过35μg·m~(-3)的人口比例和GDP比例分别为74.0%和70.8%,其中38.1%的人口生活的环境和38.9%的GDP产生的环境PM_(2.5)浓度年平均值在50μg·m~(-3)以上.  相似文献   
68.
风云3号气象卫星资料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双柱  吴涛  张萍萍 《灾害学》2011,26(3):97-102
介绍了风云3号(FY-3A)气象卫星资料应用示范项目<卫星资料在暴雨监测预报中的应用>的研究成果.讨论了以FY-3A资料为主,结合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其他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等,在云团识别的基础上计算云团特征量作为预报因子建立预报方程并计算云团最大降水量的暴雨临近预报方法,以及使用FY-3A资料作为"配料法"配料之一的暴雨6...  相似文献   
69.
70.
基于MODIS数据反演江浙皖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溶胶是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人们发现卫星遥感为大面积获取气溶胶光学厚度提供了手段,同时卫星遥感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弥补了地面观测空间覆盖不足的缺陷。文章首先介绍了使用暗像元法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算法和计算流程,利用传统的暗像元法和改进的暗像元法(即V5.2算法)反演江浙皖地区(29~33°N;116~120°E)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空间分布,并对两种算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暗像元法基本可以反映出该区域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空间分布特点,尤其是在浓密植被区卫星反演得到的结果与(AERONET)太阳光度计的观测值基本相近。但是在城市地区,该算法得到的结果与观测值存在一定的偏差,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