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44篇
综合类   183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评价与监测   240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1.
模糊聚类分析法对哈密地下水监测网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将哈密地下水监测网点从原来的8个点优化为6个点.经研究较符合实际情况,实践研究了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612.
The Montreal Process was formed in 1994 to develop an internationally agreed upon set of criteria and indicators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temperate and boreal forests. In response to this initiative, the Forest Inventory and Analysis (FIA) and Forest Health Monitoring (FHM) programs of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Forest Service have implemented soil measurements as part of a national monitoring program to address specific questions related to the conservation of 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Integration of soil assessments into the national FIA program provides for systematic monitoring of soil properties across all forested regions of the U.S. using standardized collection, laboratory, and statistical procedures that are compatible with existing forest inventory data. The resulting information will provide quantitative benchmarks for regional,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porting on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and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management effects on soil quality.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FIA soil monitoring program, outlines the field and laboratory protocols as currently implemented, and provides examples of how these data may be used to assess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management as defined by the Montreal Process.  相似文献   
613.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监测结果的科学性、监测方法的系统性及应急技术的实用性角度,提出了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指出应通过科学监测,反映真实的环境质量,研究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并使其标准化,加强突发污染事故的快速监测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614.
根据选择大气环境背景点的基本原则和武夷山的地理特点,通过详细分析考察处于武夷山的五个背景点的基础条件状况、大气环境因子的浓度等情况,经过反复认证、实地踏勘,最后将监测地面站的位置选择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边界的笔架山摩天岭,并于2001年底基本建成投入试运行。  相似文献   
615.
详细介绍了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在质量考核中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并对考核中出现的若干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供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616.
利用三氧化硫(SO3)发生装置以及模拟烟气湿法脱硫系统,研究了烟气再热温度、恒温水浴温度、采样速率、冷凝管类型规格及吸收瓶个数等不同采样参数对SO3酸雾采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烟气再热温度低于烟气酸露点时会导致SO3酸雾收集率下降,采用控制冷凝法采样时应使用大流量(10L/min)采样,冷凝管应选择外套长度为400 mm的蛇形螺旋冷凝管,并将冷凝管置于温度为65℃左右的恒温水浴中;用碱液吸收法采样时应串联3个吸收瓶后,使用小流量(1L/min)采样。烟气温湿度、二氧化硫(SO2)浓度以及烟气中共存组分等对碱性吸收法的采集影响较大,而对控制冷凝法几乎没有影响。因此确立了针对湿法脱硫后高湿烟气环境下SO3酸雾的监测方法为控制冷凝法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617.
放射性核素污染及监测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发达国家的核试验和核电站的建设,放射性核素对环境的污染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目前实施对放射性强度的监测,而对核素监测相对比较薄弱。文章介绍了核设施泄露事故对大气、水和水生生物造成的污染及污染的削减过程,综述了目前发达国家的放射性核素污染水平、监测的核素种类和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618.
传统的道路交通监测存在不足之处 ,相应的路口自动监测力量犹显薄弱。对诸如闯红灯 ,闯单禁行线 ,超速等交通违章行为缺乏现代化的监测、取证等必要手段。笔者提出基于Internet的道路交通违章监测系统 ,有效地利用先进的通信及计算机技术 ,为提高交通道口的管理水平 ,确认违章事故提供了手段 ,并对此系统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设计 ,同时通过实例证明 ,该系统违章监测和事故确认具有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19.
通过有效运行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和实施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对虹口区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对策及建议,结果,通过建立数学分析模型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实验室工作逐步做到熟练地应用测量不确定度,使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更好的为环境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620.
The assessment of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in protected areas, i.e., the evaluation of whether management strategies are actually helping to achieve stated goals, is becoming a priority. In any such evaluation, accurate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dynamics of the managed system is required—information that is gathered through monitoring. Few protected areas, however, have well-developed monitoring plans, and reserve managers are faced with a shortage of protocols for their design.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ology, applicable to a wide range of situations, for designing such plans. The process begins with the precise definition of the aims of the monitoring plan, followed by the identification of key ecological processes and management objectives for the area, and finally the selection of a reduced set of indicators. These indicators are represented at three levels of growing complexity, allowing the plan to be followed in a modular fashion and in agreement with available resour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