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4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330篇
安全科学   255篇
废物处理   47篇
环保管理   235篇
综合类   895篇
基础理论   265篇
污染及防治   202篇
评价与监测   107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5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阻抗管法法向入射隔声量测试过程中,试样与阻抗管间的密封方式是测量结果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介绍了阻抗管测量法向入射隔声量的方法,重点介绍在阻抗管中的试样安装和密封方法,通过实施4种不同的密封方法,得出密封效果的排序,对阻抗法测量隔声量的试验实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酰胺类化合物,采用多孔玻板吸收管采集环境空气中的酰胺类化合物,吸收液经0.22μm膜过滤后,经C18色谱柱分离,采用紫外检测器检测。丙烯酰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的检出限分别为0.04μg/m3、0.000 2 mg/m3、0.000 2mg/m3(10 ml吸收液,采集15 L环境空气样品计)。高、中、低三种浓度三种酰胺类化合物的回收率区间为70.8%~90.2%,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小于9.6%。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环境空气中酰胺类化合物的快速、准确监测。  相似文献   
993.
电缆细菌的存在会改变沉积物-水界面的氧化还原环境,进而影响沉积物-水系统中磷、铁、硫的迁移转化过程.本研究选取存在电缆细菌的原位南沙河沉积物-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暗处15℃下培养30 d,利用薄膜扩散梯度(DGT)技术获取了活性磷、活性硫和活性铁的2 mm分辨率剖面分布特征,并结合原位荧光杂交技术确定了电缆细菌的密度.结果表明: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间隙水活性磷、活性铁和活性硫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再趋于稳定的趋势,均值分别为0.743~1.017 mg·L-1、0.383~0.954 mg·L-1和0.033~0.141 mg·L-1,且均有向上覆水释放的趋势.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0~1 cm间隙水中活性磷含量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在第10 d达到最小,均值为0.604 mg·L-1,1 cm以下间隙水中活性磷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在第30 d达到最大,均值为1.090 mg·L-1.0~10 cm间隙水中活性铁和活性硫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第10 d达到最大,均值分别...  相似文献   
994.
以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污泥经酸/碱预处理(pH=3.0/pH=10.0)后,分别以FeOOH、FeCl3及Fe2O3为外加铁源,进行厌氧发酵,探究铁源对厌氧系统中蓝铁石晶体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FeCl3和FeOOH可以高效地被还原为Fe2+,其铁还原效率(EFe)最高为56.24%~80.10%,且酸处理效果优于碱处理(3.00%~13.31%),而Fe2O3EFe相对较低,最高分别为31.94%(pH=3.0)和50.1%(pH=10.0).FeOOH和Fe2O3的投加,可促进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质含量的提升,增强胞外电子传递能力,但Fe2O3因其结晶度高,阻碍了铁还原微生物对铁源的利用,导致铁还原效率低.上清液PO43-浓度、污泥Fe-P比例与EFe呈负相关,EFe越高则PO43-浓度、Fe-P比例越低.FeOOH组上清液PO43-浓度下降幅度最大,反应第9 d PO43-浓度最低,仅为对照组的10.30%(pH=3.0)和17.20%(pH=10.0),其次是FeCl3组(22.83%/27.87%),Fe2O3组最终剩余较多PO43-(65.02%/56.33%);FeOOH、FeCl3和Fe2O3酸/碱组的Fe-P比例分别为32.19%/21.20%、34.41%/23.09%和20.92%/11.99%.铁源的添加提高了污泥的磷回收率(Rp),并且酸预处理效果优于碱处理,其中FeCl3Rp最高,是对照组的2.91倍,其次是FeOOH组(2.63倍)和Fe2O3组(2.12倍).XRD分析表明,FeOOH和FeCl3酸/碱预处理组均生成了蓝铁石晶体.  相似文献   
995.
探究了次氯酸钙(Ca(ClO)2)预处理对活性污泥厌氧发酵合成中链脂肪酸(MCFAs)的影响,结果表明Ca(ClO)2能显著提高污泥的降解性能,且发酵液中可溶性有机物增量与Ca(ClO)2浓度梯度呈正相关.当预处理浓度为80 mg?g-1时,产出MCFAs浓度达到峰值(5691.9 mg?L-1),是空白组的2.6倍.然而,更高Ca(ClO)2(240 mg?g-1)预处理浓度下其对污泥中的微生物过程(水解、酸化过程)的抑制作用导致MCFAs产出浓度有所降低.本研究为拓展污泥高值化处理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6.
分析了加油站防渗改造深基坑作业安全风险,介绍了加油站深基坑填充墙传统施工方法,提出一种加油站深基坑填充墙砌砖“两段”施工方法,可大幅减少高处作业,提高油罐吊装可操作性和安全度,减少人员违章,降低加油站深基坑施工安全作业风险,从而提升施工本质安全度。  相似文献   
997.
绝缘管母易因绝缘击穿引发停电事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针对10 kV绝缘管母故障特点,制作了6类绝缘管母典型绝缘缺陷故障模型,采用振荡波技术开展绝缘管母局部放电检测。结果表明:正常绝缘管母的起始放电电压远高于有缺陷的绝缘管母,正常绝缘管母在1.7 U0即14.79 kV时开始出现局部放电信号,而有缺陷的绝缘管母起始放电电压皆小于等于1.3 U0即11.3 kV;得到使用振荡波法识别绝缘管母缺陷的方法,对1.5 U0即13.05 kV电压下的局部放电量进行分析,当局部放电量超过200 pC时,可以认为绝缘管母存在绝缘缺陷。  相似文献   
998.
采用被吡唑酮废液驯化、分离、筛选后的林可霉素菌,并对其在摇瓶上利用吡唑酮废液中的硫酸铵发酵(7 d)生产林可霉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废液加入培养基体积比都为1∶10,实验1中菌丝代谢和对照比正常,其中还原糖利用最快,在发酵后期为0.24 mg/L,林可霉素起步效价最低为2 100 IU/mL,与对照相比最后发酵效价降低了70 IU/mL;实验2发酵过程pH值偏低,全程为5.86~6.50,氨基氮代谢缓慢为40 mg/100 mL,最后林可霉素效价最低为4 480 IU/mL;实验3中废液在发酵进入48 h中后期的时候补入能促进菌丝体分泌,最后林可霉素为5 180 IU/mL,比对照发酵水平高出8.82%。可见实验3的实验设计有利于林可霉素菌利用吡唑酮废液生产林可霉素,为废物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可行性作了有意义尝试。  相似文献   
999.
黄姜纤维素渣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酵母菌和黑曲霉对黄姜纤维素渣进行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研究了接种量、温度、固液比、发酵时间和通风量对发酵的影响。同时在单菌种发酵的基础上,对酵母菌和黑曲霉的混合发酵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混菌发酵的实验效果比单菌发酵的效果好。当条件为:黄姜纤维素渣25 g,加入脲0.53 g,KH2PO40.05 g,K2HPO40.05 g,Mg-SO40.05 g,NaCl 0.05 g,CaCl20.01 g,接种量为14%,温度30℃,固液比2∶1,发酵产物的蛋白质量分数可达到13.98%。  相似文献   
1000.
Mining projects are complex businesses that demand constant risk assessment. This is because several kinds of uncertainties influence the value of a mine project, typically. These uncertainties may be classified as exploration uncertainties, economic uncertainties and engineering uncertainties. The evaluation of a mine project under these uncertainties is a complicated job, which may lead to making a wrong decision by managers and stockholders. Therefore, at first, the engineers must recognize the mining uncertainties before carrying out the project evaluation. The economic uncertainti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may affect the project evaluation. Among the mentioned uncertainties, the operating cost uncertainty is an important and effective factor, which is ignored to a certain ext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