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83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316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59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是驱动土壤氨氧化过程的"引擎".氨氧化过程在土壤氧化亚氮(N2O)和一氧化氮(NO)排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机无机肥配施是实现化肥零增长和作物稳产增产的重要途径,但在有机无机肥配施下,菜地土壤AOB和AOA对氨氧化过程的相对贡献仍不清楚.本研究采用选择性抑制的方法(辛炔和乙炔)区分有机肥添加近3年后(2016年10月—2019年5月)AOB和AOA在氨氧化过程中对碱性菜地土壤N2O和NO产生的相对贡献.试验共设5种施肥处理:不施氮肥(CK)、单施尿素(N)、单施有机肥(M)、50%尿素+50%有机肥(M1N1)和80%尿素+20%有机肥(M1N4).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M1N1和M1N4)可显著增加土壤电导率、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培养试验发现,与N处理相比,M和M1N1处理分别使N2O排放量增加100.7%和38.8%,NO排放量增加77.9%和42.8%,AOB基因丰度增加16.6%和10.2%,同时,AOB对N2O排放的相对贡献增加6.5%.相反,M1N4处理分别使N2O和NO排放量降低19.3%和4.8%,AOB基因丰度降低37.5%,同时,AOB对N2O及NO排放的相对贡献分别降低7.8%和7.4%.相关分析表明,土壤N2O和NO累积排放量与土壤AOB基因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AOA基因丰度无显著相关性.有机无机肥配施下AOB是氨氧化过程的主要驱动者,适当比例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即M1N4)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AOB对碱性菜地土壤N2O及NO排放的相对贡献.  相似文献   
52.
介绍了络合吸收结合生物转化处理NOx 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目前的研究进展情况 ,并分析了该技术处理氮氧化物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3.
针对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直流二交风对出口冷态流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在一台220t/h锅炉和一台670t/h锅炉上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冷模试验表明,直流二次风对旋流燃烧器出口气流的流动和混合特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4.
提高一氧化氮(NO)的氧化效率对于提高生物法处理该类废气的净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实验研究了低温等离子体在脉冲电晕条件下氧化废气中NO的过程,考察了不同峰值电压、氧气含量、气体停留时间和添加有机物等因素对提高NO氧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法可有效地提高NO的氧化效率,主要产物为NO2;室温条件下,当进气NO浓度590 mg/m3、脉冲频率50 Hz时,增大峰值电压、气体停留时间和进气中的氧气含量可提高NO的氧化效率;在最适峰值电压15 kV,气体停留时间5 s时,NO氧化效率为20%;在进气NO中添加甲苯、乙醇后,NO氧化效率可增加至30%以上,甲苯的效果要好于乙醇。  相似文献   
55.
通过血清瓶批式实验,研究了不同C/N下葡萄糖和乙酸钠对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系统(SAD)污泥活性及脱氮性能的影响.耦合系统颗粒污泥为在亚硝态氮充足的UASB连续流反应器中培养得到,具有较高的厌氧氨氧化活性和反硝化活性.以葡萄糖为碳源,C/N分别为1,2,4时,厌氧氨氧化活性差异不大,反硝化活性逐渐增加,亚硝态氮最大降解速率分别为0.265,0.345,0.453kgN/(kgVSS·d);以乙酸钠为碳源,C/N分别为1、2、4时,厌氧氨氧化活性和反硝化活性都无明显差别.相同C/N下,耦合系统以葡萄糖为碳源时的厌氧氨氧化活性较高,以乙酸钠为碳源时的反硝化活性较高.C/N分别为1,2,4时,以葡萄糖为有机物的氨氮最大降解速率分别为乙酸钠的1.15,1.19,1.58倍,以乙酸钠为有机物时反应的亚硝态氮最大降解速率分别为葡萄糖的1.89,1.48,1.15倍.实验的数学模拟结果表明,通过模型的模拟,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实验过程中氮素的变化趋势,在C/N为1~4时耦合系统中颗粒污泥的厌氧氨氧化活性无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56.
农田土壤是大气光化学活性气体一氧化氮(NO)的主要人为源之一.为定量研究有机物料还田对NO排放的影响,利用静态暗箱法对关中平原26 a长期定位施肥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农田NO排放通量进行周年(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观测.除对照(CK)处理全年不施肥外,田间设3个施肥处理,冬小麦季分别为全化肥(NPK,165 kg·hm~(-2))、化肥加秸秆[NPKS,(165+40)kg·hm~(-2)]和化肥加牛粪[NPKM,(50+115)kg·hm~(-2)];夏玉米季均施等量化肥(188 kg·hm~(-2)).观测期内,CK处理NO排放通量较小[12.2 g·(hm~2·d)~(-1)];各施肥处理均在夏玉米播种、施肥和冬小麦施肥后出现排放峰,其中NPK处理峰值最高[112.0 g·(hm~2·d)~(-1)].各处理NO年排放总量和排放系数分别为0.13~0.57 kg·hm~(-2)和0.04%~0.12%.NPKS和NPKM处理年排放总量较NPK分别减少17.6%和增加68.0%(P0.05).与NPK处理相比,NPKS和NPKM冬小麦季排放总量降低41.1%~60.0%(P0.05);但夏玉米季增加25.2%~292.1%(P0.05).冬小麦季添加有机物料有效降低NO排放,而夏玉米季NO排放增加则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7.
活性焦脱硫脱硝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质谱仪在线检测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组成的模拟烟气在活性焦上的吸附行为;并应用SEM、FT-IR、XPS、BET等手段表征了活性焦的结构性质。结果表明,活性焦脱硫脱硝性能与活性焦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特性密切相关,孔容是决定污染物初期脱除率的主要因素;表面官能团则在污染物的化学吸附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吸附、催化的活化中心;二氧化硫较一氧化氮优先吸附在活性焦上;烟气中氧气或水蒸汽的单独存在对脱硫脱硝均不会有明显的影响,当烟气中同时存在氧气和水蒸汽时,活性焦的脱硫脱硝效果可明显改善;氨的存在既可将一氧化氮还原为氮气,又能增强活性焦脱除二氧化硫的效果。  相似文献   
58.
COD/TP比及NO_2~--N/TP对短程反硝化聚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中COD/TP比和NO2--N/TP比对A/A/OSBR反硝化聚磷工艺运行有重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OD/TP比值的增加,厌氧释磷增加、厌氧释磷速率提高。但当COD/TP比值为28.5时,过剩的碳源进入缺氧段,反硝化菌利用外碳源消耗,抑制了缺氧吸磷过程;当COD/TP比值为21时,合成的PHB不足,缺氧吸磷效率下降,而且长期在较低COD/TP比条件下运行,激发了聚糖菌与聚磷菌的竞争,聚磷菌处于竞争的劣势,反硝化聚磷能力最终消失;当COD/PO43--P为25时,短程反硝化聚磷效果最佳。NO2--N/TP比与COD/TP的比值相关联,在COD/TP=25的条件下,合适的NO2--N/TP比为3。当NO2--N/PO43--P为5时,SBR上一周期剩余的NO2-会影响厌氧释磷过程。当NO2--N/TP为1.8时,NO2-不足,会使反硝化聚磷过程不完全。  相似文献   
59.
A series of single-phase T-structured NdSrCu 1-x Co x O 4-δ with oxygen vacancies and T -structured Sm 1.8 Ce 0.2 Cu 1-x Co x O 4-δ (x: 0–0.4) with oxygen excess were prepared using ultrasound-assisted citric acid complexing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techniques such as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and NO 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 (NO-TPD). The 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ese materials were evaluated for the decomposition of NO. It was found that the NdSrCu 1-x Co x O 4-δ catalysts were of oxygen vacancies whereas the Sm 1.8 Ce 0.2 Cu 1-x Co x O 4-δ ones possessed excessive oxygen (i.e., over-stoichiometric oxygen); with a rise in Co doping level, the oxygen vacancy density of NdSrCu 1-x Co x O 4-δ decreased while the over-stoichiometric oxygen amount of Sm 1.8 Ce 0.2 Cu 1-x Co x O 4-δ increased. The NO-TPD results revealed that NO could be activated much easier over the oxygen-deficient perovskite-like oxides than over the oxygen-excessive perovskite-like oxides, with the NdSrCuO 3.702 catalyst showing the best efficiency in activating NO molecule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1.0% NO/helium, 2800 hr -1 , and 600–900°C,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NO decomposition followed the order of NdSrCuO 3.702 NdSrCu 0.8 Co 0.2 O 3.736 NdSrCu 0.6 Co 0.4 O 3.789 Sm 1.8 Ce 0.2 Cu 0.6 Co 0.4 O 4.187 Sm 1.8 Ce 0.2 Cu 0.8 Co 0.2 O 4.104 Sm 1.8 Ce 0.2 CuO 4.045 , in concord with the sequence of decreasing oxygen vacancy or oxygen excess density. Based on the results, we concluded that the higher oxygen vacancy density and the stronger Cu 3+ /Cu 2+ redox ability of NdSrCu 1-x Co x O 4-δ account for the easier activation of NO and consequently improv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NO decomposition over the catalysts.  相似文献   
60.
采用Daniel趋势检验法对哈尔滨市近年来SO2、NO2和PM10年均浓度变化趋势分析,并对城市总人口与经济、产业结构、民用汽车保有量和能源状况五个城市发展因素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用SPSS探究城市发展过程中影响大气污染的因素及相关性.结果表明:浓度变化趋势是SO2明显上升;NO2缓慢上升;PM10整体明显下降,但在2013年点突增至了0.119 mg/m3.SO2与NO2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533.经统计,哈尔滨人口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较为缓慢,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增加并未对NO2浓度影响显著,能源结构依然以煤为主,虽然能源强度提升,但也存在着煤质、散煤的问题.哈尔滨市各城市发展因素与污染物浓度关联度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