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2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34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辛置煤矿瓦斯涌出量显著增大。为了提高瓦斯抽采效率,拟采用水力压裂卸压增透技术。理论分析了水力压裂对煤层的卸压增透作用,基于此利用RFPA模拟软件对辛置煤矿2-559回采工作面水力压裂卸压增透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水力压裂主要在以下3个方面对煤体起到增透作用:使煤体卸压、提高煤层透气性;湿润煤体,增加塑性;改善瓦斯抽放环境。辛置煤矿2-559回采工作面水力压裂所需压力约为15MPa,压裂半径为5-6m,以此可以初步确定现场施工过程中水力压裂钻孔间距以不大于10m为宜。  相似文献   
42.
陶贞  高全洲 《生态环境》2012,(3):475-480
于2005—2007年间,基于降水过程监测分析了广州市和珠海市雨水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广州市雨水的pH值变化于3.32~7.03之间,平均值为4.35,众数约为4.15。珠海市雨水的pH值变化于3.38~6.49之间,平均值为4.51。雨水pH值随降水强度的减弱而降低,这决定于大气中水汽与酸性气体的接触时间。珠江三角洲城市雨水中所含主要离子依次是SO42-、NO3-、NH4+、Ca2+、Cl-。雨水的酸化与降水过程密切相关。降雨初期雨水比中后期雨水的pH值高,揭示降雨初期大气中的粉尘颗粒有效中和雨水的酸度。多天连续降水天气对大气尘埃的清洗作用明显,但是持续的SO2和NOx排放更容易使雨水酸化。滨海城市降水初期雨水的电导率上升较快(可以从小于1μS.cm-1上升到20~30μS.cm-1),随着降水时间的延长雨水的电导率以较慢的速率上升。  相似文献   
43.
中国大气NH3和NOx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我国不同氨源的数量、燃料消费量和相应的氨与氮氧化物排放因子,计算了我国大陆地区1995~2004年历年的氨(NH3)排放量与1985~2005年历年的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在此基础上模拟了2006~2010年的NOx排放量,并分析了NH3和NOx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2004年,我国NH3排放量为12.0Tg,比1995年的10.6Tg增加了大约13.2%;2004年的NOx排放量为20.6Tg,比1995年的12.2Tg增加了大约68.9%,比1985年的6.2Tg增加了大约2.3倍.在1996年以前,我国NH3和NOx的排放量基本相当,但是此后NH3的年排放量在经历了1997~1999年的下降之后,变化比较平稳,而NOx的排放量自2000年之后呈逐年迅速增加的趋势.2004年全国NH3的排放总量中,畜禽排泄、氮肥施用、人类粪便、氮肥与合成氨生产的贡献率分别为69.2%、15.2%、13.9%和1.9%;2004年全国NOx的排放总量中,由于受到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制约,煤炭来源的NOx占到了排放总量的77.4%.NH3和NOx的排放强度都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表现在中东部地区的排放强度明显高于西部地区,这与中东部地区人口多、能源消费量大以及畜禽养殖数量大有关.  相似文献   
44.
The study on the removal of NOx from simulated flue gas has been carded out in a lab-scale bubbling reactor using acidic solutions of sodium chlorite.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at various pH values and inlet NO concentrations in the absence or presence of SO2 gas at 45℃. The effect of SO2 on NO oxidation and NO2 absorption was critically examined. The oxidative ability of sodium chlorite was investigated at different pH values and it was found to be a better oxidant at a pH less than 4. In acidic medium, sodium chlorite decomposed into C102 gas, which is believed to participate in NO oxidation as well as in NO2 absorption. A plausible NOx removal mechanism using acidic sodium chlorite solution has been postulated. A maximum NOx removal efficiency of about 81% has been achieved.  相似文献   
45.
In this study, the efforts to reduce NOx and particulate matter (PM) emissions from a diesel engine using both ethanol-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 of NOx over an Ag/Al2O3 catalyst and a biodiesel-ethanol-diesel fuel blend (BE-diesel) on an engine bench test are discussed. Compared with diesel fuel, use of BE-diesel increased PM emissions by 14% due to the increase in the soluble organic fraction (SOF) of PM, but it greatly reduced the Bosch smoke number by 60%-80%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from 13-mode test of European Stationary Cycle (ESC) test. The SCR catalyst was effective in NOx reduction by ethanol, and the NOx conversion was approximately 73%. Total hydrocarbons (THC) and CO emission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SCR of NOx process. Two 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 (DOC) assemblies were used after Ag/Al2O3 converter to remove CO and HC. Different oxidation catalyst showed opposite effect on PM emission. The PM composi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net effect of oxidation catalyst on total PM was an integrative effect on SOF reduction and sulfate formation of PM. The engine bench tes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BE-diesel and a SCR catalyst assembly could provide benefits for NOx and PM emissions control even without using diesel particle filters (DPFs).  相似文献   
46.
采用不同工艺制备V2O5-WO3-MoOx/TiO2堇青石整体式催化剂,以甲苯和NO为探针分子,考察了Mo的负载量、涂覆方法、粘结剂的种类等制备工艺对整体式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用XRD、SEM-EDS、FT-IR、BET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涂敷法,以添加量为1%的甲基纤维素为粘结剂所制备的V1W6Mo3/TiO2堇青石蜂窝陶瓷整体式催化剂具有最优活性和稳定性(T90为307℃,负载率为28.26%,脱落率为6.81%),在燃煤烟气中具有优异的同步去除VOCs与NO性能,甲苯去除率可达99%,NO去除率为100%,N2选择性为99%.XRD、SEM-EDS表明V、W、Mo活性组分分布均匀且高度分散.FT-IR证明添加甲基纤维素的整体式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抗硫性能.  相似文献   
47.
烟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重金属汞(Hg)等污染物都能对人体健康及周围环境产生危害.本文综述了臭氧法应用于烟气净化的研究进展、工业应用及反应机理,探讨了臭氧同时脱硫脱硝脱汞的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臭氧发生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臭氧应用于烟气净化进行了经济性分析,认为臭氧法脱除烟气中的多种污染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8.
介绍了我国燃煤电厂NOx排放标准及其控制技术发展状况,分析了NOx的排放现状及我国燃煤电厂NOx控制技术的特点及存在问题。结合新标准,提出在环境约束条件下效益―成本最大化的NOx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49.
以纯SO2及燃煤电厂烟气作实验气,利用积分法固定床CFB方式进行了DS-Ⅰ型催化剂与活性炭催化性能的对比试验,对不同还进行了不同烟气温度、SO2浓度、湿度、烟气流速等工艺参数对DS-Ⅰ型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试验。对不同催化剂进行优化组合,可在除尘器后直接脱硫、脱氮,其脱硫率达86%、脱氮率达68%。催化剂经再生,可反复使用。  相似文献   
50.
一次污染物对臭氧生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OZIPR模式模拟研究一次污染物对φ(O3)的影响,研究设计3组比较方案:VOC和NOx初始浓度比,VOC和NOx排放比以及VOC排放中各组分所占比例的变化对臭氧生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VOC与NOx初始浓度比和排放比的增大,φ(O3)增长速率提高,其最大值出现时间提前,并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结合O3等浓度线分析认为,深圳市O3污染属于VOC敏感型,控制VOC是控制φ(O3)的有效途径.改变VOC组分的研究表明,控制VOC排放时应重点控制含乙烯、二甲苯、三甲苯较多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