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81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基于能值分析的陕西省榆林市绿色GDP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绿色GDP是在扣除自然资源消耗与环境损耗之后的GDP,是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资源型城市作为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城市,对自然资源消耗以及环境资源损耗更为严重,因此对其绿色GDP进行研究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论文利用Odum生态经济系统能值理论和方法,以资源型城市陕西省榆林市为例,对其2005—2012年间国民经济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不可更新资源和环境损耗进行定量分析,计算消耗的不可更新资源和环境损耗的能值及其能值-货币价值,从而核算了榆林市2005—2012年间的绿色GDP变化,结论如下:1)榆林市绿色GDP占比由81.2%下降到44.1%,并且这种趋势在持续扩大;2)不可更新能源的利用几乎以每年10%的速率递增,不可更新能源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13.35%上升到2012年的44.8%,是造成榆林市绿色GDP偏低的主要原因;3)榆林市不可更新能源消耗仍以煤炭为主,煤炭利用达到化石能源利用的90%以上,辅助伴有石油与天然气;4)榆林市环境损耗主要是由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3部分组成,其中废气的组成占80%以上。  相似文献   
92.
我国能源耗水空间特征及其协调发展脱钩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水与能源之间有着复杂而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论文通过能源耗水这一概念,试图探究能源生产与用水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和脱钩分析寻求其发展变化规律,以期为实现水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结果表明:我国几类主要能源的耗水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且与能源自身的空间分布特征有相似之处。火电、水电和原煤耗水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H-H集聚区范围逐渐扩大,集聚程度不断增强,而原油和天然气耗水强度呈随机分布特征,无空间自相关性。全国范围内,各类能源耗水与总用水量和GDP之间的协调关系均呈不断恶化的趋势,能源耗水的增长速度在逐步超越经济发展和总用水量变化的速度,节水将是未来产能耗水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3.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dynamic causal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tourism and carbon dioxide (CO2) emissions from transport, re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 and energy use. The 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 and Granger causality test approach have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se relationships for the top ten international tourism destinations spanning the period 1995–2013. Results reveal a unidirectional causality running from CO2 emissions to economic growth without feedback; a bidirectional causality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use; a bidirectional causality between international tourism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a bidirectional causality between international tourism and energy use. They also suggest that energy use and international tourism both contribute to the decrease of emissions level coming from transport sector, while economic growth leads to the increase of CO2 emissions. This study can be used in policy recommendations by encouraging countries to use clean energy and to stimulate tourism sector for combating global warming.  相似文献   
94.
李杰  康银劳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0):896-897,941
针对GDP的缺陷导致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价值被忽视或扭曲,制约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出以绿色GDP来进行国民经济核算,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以成都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近年来成都市已加强环保意识,经济正在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绿色GDP核算体系具有深远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5.
绿色GDP核算--以海南省2004年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GDP核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环境经济核算,主要核算国民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个方面.从实物量与价值量两个层面对海南省环境污染进行核算,从而得到2004年海南省经环境污染调整的绿色GDP值为760.88亿元,绿色GDP指数为98.9%.  相似文献   
96.
淮南市是中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随着资源开采,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怎样能更好、更稳、更快的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成为现在淮南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煤炭资源是淮南市经济发展的主体:但是.随着资源开采的大量投入,其储量已快速下降;经济产业持续、协调发展的问题已凸显出来。通过对淮南经济产业结构的研究,使能寻找一个平衡点,为淮南市经济产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
本文采用SO2、NO2和PM10作为环境污染指标,全省GDP作为经济指标,本文建立了广东省2001~2008年的GDP与主要气态污染物年平均浓度的环境库兹涅兹模型,模型成倒"U"型;分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关系变化的原因。最后,就广东省目前的经济与环境现状,提出几点促使其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8.
研究介绍了绿色GDP核算的核算框架;阐述了我国开展绿色GDP核算的现实意义,认为我国开展绿色GDP核算是必要且可行的;讨论了将绿色GDP核算体系作为节能减排政策制定依据的应用模式,认为绿色GDP核算能够有效地促进节能减排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99.
资源型城市绿色GDP核算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敏  张兴榆  曹明明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2):2046-2055
根据联合国制定的SEEA2003核算体系的方法,对我国城市社会经济核算体系进行纠正,提出了榆林市的绿色GDP(GGDP)核算模式。对2001-2006年榆林市传统GDP及GGDP核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2001年以来,榆林市GDP分别在129.31×108~439.48×108元之间,GGDP则分别在55.02×108~329.90×108元之间,各年度GGDP/GDP(%)分别在42.55%~75.07%之间;②自2001年以来,榆林市的土壤资源、林木资源、水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的变化,致使GGDP/GDP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资源消耗账户中土壤资源的耗减成本是GGDP核算的最大贡献因子;同时,资源消耗账户占GDP比重处于24.74%~57.20%之间。③环境质量退化账户主要是由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环保人员支出等构成,自2001年以来除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持续保持较高比例外,其它污染成本基本保持均衡,其占GDP的百分比处于0.20%~0.29%之间。  相似文献   
100.
世界主要国家城市人均用地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谈明洪  李秀彬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1):1813-1822
城市人均用地作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一直受到学者和规划师的广泛重视。1991年我国颁布了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之后,这个标准成为我国核准各级城市规划的一个主要指标。经过近20 a的快速发展,这个指标是否还能反映我国城市用地的真实需求?为此,研究选择了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80个国家的城市人均用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国人均用地的差异,并用截面数据对城市用地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城市用地的需求水平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不同国家城市人均用地差别很大;一个国家城市人均用地水平的高低和该国人均土地资源的丰富程度、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及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基于本文的数据,运用经验模型,研究认为2020年我国城市人均用地约为165 m2/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