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175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01.
Modern agriculture practices reveal an increase in use of pesticides and fertilizers to meet the food demand of increasing population which results in contamin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n India crop production increased to 100% but the cropping area has increased marginally by 20%. Pesticides have played a major role in achieving the maximum crop production, but maximum usage and accumula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s was highly detrimental to aquatic and other ecosystem. The present study was chosen to know the level of organochlorines contamination in ground water of Thiruvallur district, Tamil Nadu, India. The samples were highly contaminated with DDT, HCH, endosulfan and their derivatives. Among the HCH derivatives, Gamma HCH residues was found maximum of 9.8 μg/l in Arumbakkam open wells. Concentrations of pp-DDT and op-DDT were 14.3 μg/l and 0.8 μg/l. The maximum residue (15.9 μg/l) of endosulfan sulfate was recorded in Kandigai village bore well.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ground water samples were highly contaminated with organochlorine residues.  相似文献   
102.
水资源支撑能力即在当前技术水平条件下,某一区域水资源对区域发展总体目标的支撑限度.该文以系统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对长清区水资源的支撑能力进行了分析.拟定出在水资源约束条件下的三个区域发展方案,即:(1)水资源投资控制;(2)工业增长速度控制;(3)污水回用率控制.仿真结果分析表明,以方案(3)的适用性较好,在水资源投资不断增加,投资比例趋于合理的情况下,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将由2002年的0.98提高天2010年的1.0.  相似文献   
103.
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面临的火灾危险性及其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如何根据火灾发生规律研究预测火灾的发生是关键的问题。本文对火灾发生的季节和区域规律进行研究,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模型基础上利用等维灰数递补GM模型对城市火灾发生的规律进行了预测与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4.
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存在着土地权属、资源保护与开发矛盾、经费不足和管理执法力量薄弱等诸多现实问题.因此,结合保护区概况,提出发展生态旅游,解决土地权属、协调资源保护与开发关系和实施社区共管等方式等可行性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5.
矿井火区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危险性的判断 ,目前常用单纯的瓦斯爆炸三角形判别法。此法对实际的判断往往未综合考虑火区温度的影响。为此 ,笔者论述了矿井火区多种可燃性气体同时存在时 ,其混合气体爆炸三角形各参数的工程计算方法 :爆炸界限可用 Le Chatelier法 ,但需根据火区实测温度进行修正 ;爆炸时的临界氧浓度 ,则需用另一种三角形图示法予以确定。由此画出的混合气体爆炸三角形分析图 ,可用于矿井火区 ,尤其是矿井大面积火区的密闭和启封过程中 ,作为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危险性的综合判断及其防爆措施的制定 ,都具有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6.
黄河河口地区生态供水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域生态需水是指流域生态系统为维持一定程度的生态系统健康所需要一定质量的水量,以保证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功能等为目标,实现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流域生态需水量的研究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论文针对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的供水规划,在提出配水效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配水量,计算了黄河河口地区的生态需水量、生态效益以及供水对减少断流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并进行了方案比较分析。主要结论是:当来水量分别为55×108、122.8×108或240×108m3时,产生的湿地综合生态效益则为34.85×108、47.18×108或54.72×108元。  相似文献   
107.
黄河三角洲二元结构与多元可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河三角洲由石油资源的开发而兴起,其区位条件和油气资源条件都十分优越,但目前仍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低谷区。通过对二元结构系数的定量分析,发现该地区具有明显的复合二元结构特征,即“油地+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三角洲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限制性因素。目前,石油产业的全面改组改制、优越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基础条件、东营港扩建及其附属加工制造业基地的立项、综合性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的形成等都是三角洲全面发展的难得机遇。要实现多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转变观念,由“以油建城”到“以港兴城”、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工业和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构建高效生态农业经济体系;推进城市的“内聚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8.
土壤保持服务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之一,代表生态系统对土壤侵蚀所起到的削减和改善作用。以万州为研究区,基于GIS平台和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运用降雨、DEM等数据建模,探讨万州区土壤保持服务功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万州区土壤保持总量为1 435.84×10~5t/a,单位面积年均土壤保持量为417.91 t/(hm~2·a),具有较高的土壤保持服务功能重要性;(2)土壤保持服务空间分布受地形和人类活动等的显著影响,东南部山地区域较高,而铁峰山与方斗山之间的长江河谷较低,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土壤侵蚀的分布状况大致相反;(3)坡度角度,15°~25°坡度区产沙量最大占全区的41.56%,8°~15°区域次之,这两个坡度区人地矛盾最为集中;土地利用类型中,旱地侵蚀最为强烈,而林地侵蚀微弱并表现出很高的土壤保持服务功能。研究结果对万州乃至整个三峡库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9.
SWOT分析方法在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编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我国省、市、县三级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的一项经常性环境管理工作。本文针对目前规划编制中存在现状定性描述较多、规划框架不确定、对策措施关联性较差等情况,提出将SWOT分析作为一种规范化的编制方法的建议,并以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之一的上海市闵行区为例进行了探讨。以该区"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为例,采用SWOT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闵行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和挑战(T)4项要素,通过SWOT要素交叉分析,给出适合的规划措施建议。结果表明,SWOT分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可以作为一种规范化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0.
鹰潭市酸雨污染现状、趋势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1-2010年降水监测数据,全面系统地研究分析鹰潭市酸雨污染现状、变化规律,并从环境空气质量、区域污染物输送、气象因素和土壤性质等方面探讨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得出区域输送是鹰潭市酸雨污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